世上怎麼會有媽寶這種男人?

小月心語


一個孩子,早晚有離開父母的那天。但物理上的別離絕不等於精神上的別離。媽寶男就是典型的例子。

客體關係學家Mahler認為,一個孩子和母親分離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嬰幼兒時期,也就是6-24個月,孩子通過“起身”、“站立”的行為離開母親,觀察更大的世界。

第二階段,青少年時期,個體逐漸發展,學齡不斷增長,孩子們逐漸成為獨立個體,開始與他人建立關係。

一個個體化分離較好的青少年,可以對“父母”、“家庭”重新審視和定義,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不再被父母“控制”。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事情。

這對於他們的愛情婚姻觀的形成,十分重要。


出現媽寶男,一方面也是因為父母沒有處理好夫妻關係,進而影響了親子關係。好的家庭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家庭關係一旦失衡錯位,會給每個人帶來傷害。

另一方面,在孩子長大過程中,父母能否順應孩子的心理成長髮展,及時退出,非常重要。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很多父母要養巨嬰,為什麼不允許孩子長大。
因為他們太需要親子情感了。他們不知道如何愛人,也不懂得如何被愛。他們需要活在母嬰的世界裡,因為除了這裡,外面是無情的。他們希望把孩子留在這個世界,一旦孩子離開,他們將一無所有。

相遇是緣,你的點贊是我堅持的動力。

盧悅


上一代的人,受教育水平,見識等各方面都受限,他們可能不太懂怎麼去教育孩子,你怎麼能用現在的標準去指責別人的父母。作為父母,他們用他們的方式在對孩子好,並非按照媽寶男的目標去培養,他們甚至連媽寶男這個詞都不知道。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相信你自己身上也有一些負面的東西,是你的家庭教育帶給你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家庭環境的痕跡,難道你也這樣去指責自己的父母,他們怎麼能帶給你這樣負面的東西呢?你又有什麼資格這樣去指責別人的父母呢?你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嗎?你在想怎麼會有媽寶男的時候,可能別人也會想世上怎麼會有你這樣的人。推己及人吧,誰都不容易。


情感關係諮詢師艾拉


所有的孩子都曾經是媽媽的寶寶,你不是嗎?和父母依賴關係強,就是媽寶男,那和父母關係依賴強的女人你們怎麼稱呼?也許不適應男孩子不夠長大的女孩子,本身就是一個依賴父親太強的女的,他以為男孩子要像她的爸爸一樣,熟不知成長是一個過程哦。你討厭的不是媽寶男,而是他不是你的爸爸。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