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造就問題孩子的罪魁禍首?!越挫越勇的真相

老師說:

“表現不好的不準上美術課。”

“你們站不好隊我生氣了,所以體育課練站。”

“總是給班裡拖後腿,你不能認真點嗎?”

“又不交作業,把你家長叫來。”

“上課坐不住,小動作開小差,回去練習靜坐!”

父母說:

“你能給我省點心不?在學校為什麼不好好聽老師話?!”

“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罵你都是為你好!”

“三天兩頭學校打電話,我的臉都給你丟光了!”

誰是造就問題孩子的罪魁禍首?!越挫越勇的真相

誰是造就問題孩子的罪魁禍首?!越挫越勇的真相

老師和父母都習慣性批評或者指責也都說為了孩子好,對吧?

大家可以把你聽到的從小到大最多的父母的話和老師的話歸納一下。

這裡稚喻老師想告訴父母,什麼樣的孩子都是父母和老師造就的。

簡短的說兩點:

1

壓力過大承受者只會有兩種抉擇。

要麼逃避要麼攻擊。

而人類的第一反應是首要解決壓力釋放。當有壓力存在的時候,你看到聽到學到什麼?什麼都記不住。

有機會可以生活裡嘗試下,你在路上隨時會有一隻惡狗衝出來咬你,你還會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記住陌生電話號不?

如果孩子總是擔心自己會出錯受到懲罰,或者擔心被訓斥讓他好好學習,他也會什麼都學不進去。

2

心理學研究表明,挫折從來不會讓一個人變強。只會留下傷痕,用思維去美化記憶找到合理解釋。

越挫越勇都是你看到的扭曲的自我保護並尋找價值感的狀態,而不是真相。

父母、老師的嚴苛要求和指責以及漠視和嫌棄的話語和行為。都會在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而導致孩子做出錯誤的設定,從另外的行為或者路徑尋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誰是造就問題孩子的罪魁禍首?!越挫越勇的真相

如果你的家沒有容納他的一席之地,他當然會在虛擬世界或者家以外去尋找歸屬感。

如果學校老師不能讓孩子有價值感的積極性,他當然會要麼對著幹要麼逃避厭學。

唉……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也有著非常多的原因,而不同的原因又有著深層的意識,父母和老師需要有很多具體分析和對應的方法。

我們沒辦法在短文裡講得非常明白,但稚喻老師非常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習“社會情感課程”學習認識自我、管理自我和如何調節情緒和解決人際交往的困擾。在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時候,如何強大自己的內心。

希望有機會我們會在線下一起學習交流。

稚喻老師說:

非常希望每一個父母能學會兩句話

1、“你感覺如何?”學會關心孩子的感受,接納傾聽共情。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被關心。

2、“你決定怎麼做?”尊重並給到孩子決定的權力,讓孩子獲得存在感和價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