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仍需致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盤點

區塊鏈技術從概念的提出,至今已10年了。在這10年中,因為區塊鏈技術的一大應用——加密貨幣,使得這項技術飽受資本關注。成也資本,敗也資本。在因資本受到公眾更多關注的同時,區塊鏈技術也因為部分加密貨幣淪為資本炒作和收割的工具而備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項技術為解決實際問題,貢獻了不少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總的來說,區塊鏈技術對於推動社會發展而言,是可以發揮正向作用的。所以,目前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是利器仍需致用,即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哪些場景中進行應用,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效率。

區塊鏈技術的運行機制

區塊鏈的運作機理是將傳統的記賬賬單變為全網公開的賬單,每筆交易信息都可以通知到全網用戶,賬本中的信息可以由所有用戶進行核對,這樣的交易在缺少第三方信用主體時一樣可以得到信用擔保,從而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在交易過程中,交易人的信息會被作加密處理,所以即便在賬單公開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護交易人的隱私。區塊鏈則將交易信息廣播到所有用戶群體中,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在這個公共記錄本上的信息,同時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如果有人在本子上篡改信息,所有人都將看到。這麼做保證了這組交易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交易的時間及細節均不能篡改。同時區塊鏈技術還兼顧了透明化,即整個系統都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從區塊鏈的體系架構上來說,其體系分為以下六層,即:

應用層:API接口、獎勵機制、分配機制、發行機制

智能合約層:合約格式化證明

共識協議層:POS、POW、DPos、拜占庭容錯

數據保護層:時間戳、hash函數、數字簽名

數據通信層:P2P網絡、同步機制、驗證機制

數據存儲層:分佈式系統數據庫、數據區塊、鏈式結構

瞭解到區塊鏈的運行機制,才能明白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怎樣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目前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探討區塊鏈技術可能的應用場景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盤點一下目前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只有先了解了這一點,才能從根本上篩選出適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通過上文對區塊鏈運行機制的瞭解,我們可以將區塊鏈技術目前可以解決的問題大致歸納為四類:信息追溯、去中心化、增信和價值的證明與流通。

信息追溯——通過區塊+鏈式結構的形式,可以使區塊鏈中從最開始的第一個區塊的數據,到截至目前的所有歷史數據都可行完整保存下來,同時通過鏈式結構追溯到數據的本源。

去中心化——信息通過全網廣播的形式進行實時更新,以分佈式的結構保證各節點之間信息同步傳輸,鏈上的信息以無中心化的形式集體維護,達到平臺共享,免去了中心化的第三方平臺的影響。

增信——以哈希函數和非對稱加密的手段,實現了區塊鏈上的信息不可被輕易篡改,從而解決了信息節點之間以及對區塊鏈上整體數據的相互信任的問題,同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功能也可以從技術層面上降低或杜絕違約現象的發生,達到為信息增信的目的。

價值證明與流通——基於POS共識,證明相關標的物的價值,並且為這種價值提供流通渠道與服務。

利器仍需致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盤點


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盤點

在盤點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時,我們力圖剔除偽需求和無效的應用場景,試圖尋找真正適合區塊鏈技術落地的應用場景。基本思路是以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分佈式存儲的特點,所設計出可以解決相關應用場景目前所存在實際問題的,可以對相關應用場景在流程上進行優化和改造的,更好地匹配和解決相關應用場景需求的解決方案和技術落地。

據普華永道2018年全球區塊鏈調研報告顯示,有46%的受訪者認為金融服務將被視為區塊鏈下一代領導者。(見下圖)

利器仍需致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盤點


(資料來源:普華永道2018年全球區塊鏈調研)

目前區塊鏈技術被認為與金融行業的匹配度最高,並不僅僅是因為與區塊鏈技術息息相關的加密貨幣本身就帶著很強的金融屬性,還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可以建立可信的信息存儲、防篡改、可追溯、可信任,保證鏈上信息公開透明、無法篡改以及信息自帶時間戳等特性,可以避免數據的作假,並且所有交易記錄均可以追溯,這些特性均可以解決金融行業對於安全性、合規性的需求。所以,區塊鏈技術最為匹配的應用場景首選金融領域的相關應用。

供應鏈金融:在金融領域供應鏈金融方面,目前已落地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大部分都為給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區塊鏈技術管理平臺。因為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信息記錄的連續性、各區塊間的共識機制(也就是各交易對手方之間的共識機制),以及信息存儲的不可篡改性,很好地解決了供應鏈金融中對於上下游應收賬款合同管理的真實性問題,可以有效地遏制虛開購銷合同導致的基礎資產不真實的現象。解決了資產真實性的問題,後續就可以將相應供應鏈資產打包為標準化金融產品而實現再融資,提高資產、資金的使用效率。例如浙商鏈融2018年度第一期企業應收賬款資產支持票據,即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通過其上線的“企業應收款鏈平臺”對相應企業供應鏈應收賬款進行管理,協助登記相應的應收賬款債權,並且對相應的應收賬款債權的真實性進行驗證。應收賬款的合同真實性,以及應收賬款相應債權的流轉動作的真實性及可追溯性,一直都是以供應鏈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的標準化金融產品的難點,而浙商銀行利用區塊鏈平臺對相應供應鏈信息進行管理,保證了相關基礎交易以及相關的合同,每一次的簽訂以及流轉都可以追溯,解決了相關基礎資產的真實性問題,使相關資產打包成為標準化金融產品的過程更加可信及便利。

徵信:在金融行業中,徵信環節一直以來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一大難點。首先,相關征信數據的真實性無法被有效驗證或者驗證徵信數據的成本十分高昂,而區塊鏈技術的鏈式結構可以在各個節點之間驗證數據的真實性,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點。其次,徵信記錄被篡改,導致信息失實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以及信息追溯功能得到有效地解決,避免有部分被徵信對象對徵信機構進行影響,將已有的對自己不利的徵信記錄進行篡改,保證徵信記錄的權威可信性。同時,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又可以有效地規避徵信機構的道德風險。對於徵信這個應用場景來說,信息的真實性、安全性已經去中心化管理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區塊鏈技術可以為其提供很好地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徵信領域這一應用場景是真實且有效的,可以從實際上滿足這個應用場景的需求。

STO?:說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就不得不提目前比較火的STO,即把資產以通證化的形式進行發行。很多行業內人士將STO寄予厚望,認為STO將會是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最好場景之一。但是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資產通證化並沒有解決實際應用場景中的痛點,反而更像是在解決通證應用自身的合規性痛點。我們可以看到,資產通證化的核心邏輯是通證錨定真實資產,發揮價值證明的作用,同時滿足監管框架的要求。但是,我們回顧一下更古典的概念,資產證券化,其本質不也是如此嗎?我們對比二者的區別,無非是資產證券化的真實性,依靠的是中心化的監管機構進行驗證和管理,而資產通證化的真實性,可以通過通證來進行透明化的驗證,而這種透明化,並非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比如說,中心化的監管機構可以通過嚴格的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來使資產的相關信息透明化。然而……資產通證化目前仍需要在中心化的監管框架內進行,也就是說,合格投資者認定、投資方向的披露、信息披露,甚至連鎖定期都要嚴格執行。那麼,資產通證化和資產證券化,在本質上存在著多大的差別呢?只不過是將傳統證券的形式,改為了通證的形式。傳統的資產證券化,其冗雜的過程大部分來自於監管的審查,而資產通證化如果仍然需要監管來嚴格審查的話,那麼其實它的募資效率,並不比傳統的資產證券化高多少。所以說,資產通證化並不能算作是一個有顛覆性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

除金融領域外,普華永道還對已經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公司進行了市場調查,所得出的結調研結果顯示,防偽溯源、分佈式數據存儲及身份認證三大應用場景被最廣泛採用,其佔比分別為50%、26.7%和23.3%(見下圖)。

利器仍需致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盤點


(數據來源:普華永道《2018中國區塊鏈(非金融)應用市場調查報告》)

而在普華永道報告中,應用分佈最廣的一些應用場景,比如防偽溯源以及存證管理領域,其核心的邏輯還是要從區塊鏈技術目前可以解決的問題與相關應用場景目前需求是否匹配的角度來考慮,換言之,即是解決方案是否滿足需求。

防偽溯源:目前防偽溯源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防偽就是驗證信息的真實性,溯源就是驗證信息的可追溯性。而這兩個需求,正是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的,從區塊鏈的運行機制上來說,時間戳以及鏈式結構,足以保證任何上鍊的信息的真實性及可追溯性,且相關信息被篡改的難度很大。醫療相關的藥物的產品管理,如疫苗、中藥等,均對防偽溯源有很大的需求,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目前有很多相關公司已經在採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自身產品防偽溯源的問題了。

存證管理:存證管理對證據鏈完整性的需求,以及對相關信息真實性的需求,也是一個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防篡改、可追溯、可信任、自帶時間戳的特性,來對其本身的流程進行優化改進,並滿足合約管理中對信息的可信性以及溯源性和時間節點的認證需求。存證管理這個應用場景本身就比較廣泛,涉及到司法方面證據管理、公共事務管理方面的身份認證及身份識別管理以及商業方面的合同管理等。區塊鏈技術的運行機制及技術特點,對該類應用場景需求的匹配度是相當高的。

綜上,我們認為從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的相關問題,與各應用場景在需求上的契合度的角度來考慮: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最有可能落地的應用場景是供應鏈金融和徵信;在非金融領域,區塊鏈最有可能落地的應用場景是防偽溯源和存證管理。

利器仍需致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盤點


區塊鏈技術應用未來將會怎樣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就是一個以共識為基礎的分佈式記賬體系,並且可以允許鏈上任何有權限的參與者均可查看相關記錄的系統。從目前來看,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是信任問題,信息追溯問題,及中心化問題。

而目前區塊鏈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還需要面對兩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是區塊鏈技術的三角悖論,也就是在去中心化、可信任和高效低能這三個方面難以同時兼顧的問題。比如從區塊鏈的特點來說,一個區塊鏈記錄越多數據,其區塊節點的數據存儲體積就會越來越大,對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二大問題則是區塊鏈技術面臨的監管問題。目前我國監管對區塊鏈的態度是: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及發行,但是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正在積極佈局。有些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比如說跨境支付,還是需要在監管體系內進行的,如果脫離了監管體系,那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應用就很容易變成跨國洗錢的幫兇。

如果我們假設,硬件的發展使得數據存儲問題得以解決,而網絡傳輸速度的發展將區塊鏈數據傳輸速率的問題解決,同時,監管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全面放開,那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會有多少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