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枯鑒》終結篇: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榮枯鑑》又稱《小人經》,作者馮道,生逢五代亂世,一生事五朝八姓十一帝,前後共三十一年,一直位列宰輔。如果他說自己是排在最成功為官榜的老二,那麼絕對沒人敢稱老大,他的為官記錄,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世界之最。

馮老先生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葬禮萬人空巷,後周世宗柴榮罷朝三日以示悼念,最後追封為瀛文懿王。與馮道同時代的人對馮老讚譽有加,而自五代後,對馮老的評價褒貶不一,其中持褒為主的有:宋初名臣範質,王安石、李贄等,持貶為主的有:歐陽修、司馬光、王夫之、趙翼等不一而足。

曾國藩認為:“一部《榮枯鑑》,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他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二千年不二之異書也”

《榮枯鑑》總共10篇,我共分5次寫完,今天是完結篇,縱觀全篇,馮老先生一再告誡我們:不要為名、情、仁義、道德所羈,要回歸到實際,去找出其中的規律,順勢而為,必能成功。

《榮枯鑑》終結篇: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1、厚黑髮達無所羈,為官箴言(聞達 卷二 )

原文: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悅上者榮,悅下者蹇

為官不是以善惡作標準,升遷不是用忠奸來論斷的;能取悅領導的,就能榮華富貴,處處為百姓著想的人卻困難重重。

原文:君子悅下,上不惑名;小人悅上,下不懲惡

君子造福百姓,領導不會懷疑他的名譽;小人善於取悅領導,對百姓的邪惡不會懲罰。

原文: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

百姓以正直為美德,領導常把諂媚順應當做忠誠;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諛奉承,領導就會懷疑其忠誠;阿諛奉承的人無法保持正直的品質,百姓就會拋棄他。

原文:上疑禍本,下棄譭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

領導懷疑是災禍的根本,百姓遺棄只會毀壞名譽,那些完全不重要。榮華富貴的人都難免被稱為小人,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保住根本,放棄那些毫無意義的虛名。

原文:富貴有常,其道乃實;福禍非命,其道乃察

富與貴的產生是有普遍的規律,規律就是從實際出發;福與禍不是命中註定的,就看你是否善於觀察與判斷。

原文: 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無羈無恥,榮之義也

以實際出發就不會為虛名束縛,善於觀察判斷就不會以奸詐的行為為恥;既沒有羈絆又沒有恥辱,就是能夠榮華富貴的真諦了。

原文: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

想追求名譽就不要去當官,好名譽不是當官能當出來的;想升官的就不要考慮名譽,道德高尚和榮華富貴完全是兩碼事。

原文: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

君子講究的是思想境界,小人專門針對攻擊這種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完全不同,結果當然就不一樣了。

《榮枯鑑》終結篇: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2、揣著明白裝糊塗,天下無敵(揣知卷十)

原文: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

善於觀察,就能知人;善於思考,就能知心。

原文:知人不懼,知心堪御。

做到知人,就不怕他們了;做到知心,就能御使他們了。

原文: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

智慧要潛藏起來,讓人看清了就會惹禍。

原文: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

私下底猜度、揣測,不讓別人知道,人們對你的忌諱就會消除掉。

原文: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

君子總是小事糊塗,但大事明白。

原文:小人慮於近,不慮於遠。

小人總是考慮眼前,不看長遠。

原文:設疑而惑,真偽可鑑焉。

知道了這個規律,就可以製造些問題給他們,看看他們的反應,誰真誠誰虛偽,也就看出來了。

原文:附貴而緣,殃禍可避焉。

能幫你富貴的人,就要攀附,可以避免很多禍事。

原文:結左右以觀情,無不知也。

結交各路朋友,留神各路的情況,那什麼事兒都瞞不過你了。

原文: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

時時如履薄冰,斷絕累贅的思想,從實際出發,那麼厲害了,你神功告成,天下無敵了。

縱觀馮老先生一生,能歷五朝十一帝,都位極人臣,他老人家也算是天下無敵了。而自謂正統的儒教(也確實長期處於意見領袖地位)肯定是不待見他,你待見他嗎?《榮枯鑑》,再見!

《榮枯鑑》終結篇:爭議了一千多年的成功術,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