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獨生子女的爹娘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關於不贍養老人的問題,當然也不全是在城市裡,但的確在農村更為多發,這裡並沒有歧視農村的意思,我這是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具體的原因……

正視問題,才能找到最為合適的解決辦法,這是“農機直通”一直關注農村問題,力求養自己的文字為農村問題找到答案,最終為解決這些問題找一些最穩妥的辦法。

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回到這個問題,我先說一說我所能探究到的原因:

1、城鎮居民大多有養老金,農村老人卻沒有這個保障。

如今包括養老金、社保、商業保險的參加,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享受到了養老保障,即便沒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孝,養老金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起碼的生活成本。

農村的老人就不一樣了,要麼因為歷史問題沒有辦理社保,要麼是較低的養老金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費用,在失去勞動力之後,沒有了進項資金的老人們將要面對更大的困難。

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2、當年的婆媳矛盾,導致日後的養老分歧。

還有一種情況,在農村,由於當年的婆婆強勢,兒媳婦基本上就是勞動力、服務員、廚師,等到兒媳婦“熬成了”婆婆,她自己的婆婆也逐漸老去,失去了勞動力和賺錢的能力,當年的矛盾導致兒媳婦把積怨報復起來,所以,很多兒媳婦充當了“不孝”的動因。

3、兄弟姐們之間矛盾,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被虧欠的。

由於老人們年輕時期的文化水平較低,在對待多個子女是總是會出現“偏心”的情況,孩子小的時候只能承受住,等到成家立業之後,就開始反彈了。

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幾個覺得自己年少時不被重視、不被照顧的子女就不自覺的推脫贍養責任,認為當年”被偏心“的那個子女應該多照顧老人,甚至覺得自己就應該跟老人斷絕關係……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奇特而又看似公平合理的現象:輪流贍養。也就是多個子女,按月按季度照顧老人,今天在老大家住兩月,下倆月在老二家住,以此類推。

說實話,這個看似公平合理的贍養方式,我總覺得有點屈辱感,老人就像是“要飯”的外人,在這個家庭裡蹭蹭飯,在那個家庭裡蹭蹭住,沒有一點點當年家長的尊嚴……

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我覺得這就是人性的問題,不是子女有沒有錢、有沒有時間的問題。

為啥?因為古人曾經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就是,不怕分的少,就怕分的不均。

這就是“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的原因所在。如果,這個家庭老人只有一個兒子,很少見到兒子不孝順不贍養老人的。

因為,他明白,沒有人會為他分擔贍養義務,而他父母的所有財產也將是他的。即便是曾經婆媳不和,兒媳婦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拒絕贍養!

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最有一個問題點就是“農村養老院的條件”,相比較城市裡的養老設施、服務水平,農村的養老院基本上算是“寄居點”而已。除非萬不得已,沒有老人願意去養老院居住。話又說過來,很多城市裡的養老院水平也不咋地,有待提高啊!

其實,養老事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在老齡化已經到來的今天,養老院應該會像“幼兒園”一樣多多建設,像一些70、80、90後,他們的父母當年都是計劃生育的實施者,兩個人養4個老人、6個老人,甚至8個老人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服務好設施健全的養老院業務一定供不應求,這是題外話嘍……

為啥獨生子女的爹孃不愁養老,反倒是兄弟姐妹多的沒人養?

總結:我認為,養老問題是一個“人性問題“,不是子女有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也不是有錢沒有錢照顧老人的問題。養老是一個人的“本分”,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好自為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