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界線都是怎麼確定的,有些確定的很隨便

國界線都是怎麼確定的,有些確定的很隨便

國界決定國家領土範圍,也是國家政治主權的限界線(它包括領土,領海及領空)。從地圖上看,國界是一條線,實際上國界是立體柱面,深入地下,高入天空,與地面垂直。今日的國界是幾千年世界政治地圖演變的結果。國界是國家行使絕對的、排他性主權的界限,因之它應是阻擋與分割各國間的封閉的界牆。但是由於信息和物質交流的加劇,使國界有了很大的滲透性。通常國界具有防衛、法律、稅收、監督和貿易等方面職能。國界的劃定,一般有如下兩類:

一類是自然邊界,又稱天然邊界。往往以自然實體作為劃分邊界的標誌,包括河流、湖泊、山脈等。過去認為以自然劃分國界有防衛價值;現代化戰爭使山脈、沙漠、沼澤、森林與河流在防衛上的作用日趨降低。

以河流為界者,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線劃分。但是,河流隨著洪水與枯水的變化河道也容易變化。另外,平原河有襲奪現象,也易引起糾紛。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格蘭德河由於河道變化,產生多次糾紛。確定河流國界時通航河流從主航道中間劃界;非通航河流,以兩岸間中間線為界。奧德河為德國與波蘭國界;多瑙河為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國的國界;鴨綠江、圖們江為中國與朝鮮的國界;格蘭德河為美國與墨西哥國界;拉布拉塔河為阿根廷與烏拉圭的國界;黑龍江為中俄邊界等。

以湖泊為界者,湖泊既有交通性又有隔離性,也是劃分國境的自然對象。劃分湖泊國界是從湖泊兩岸到中心點兩國平分。五大湖是美國、加拿大的國界;的的喀喀湖是秘魯與玻利維亞的國界;維多利亞湖是烏干達、肯尼亞、坦桑尼亞的國界,坦噶尼喀湖是坦桑尼亞、贊比亞、扎伊爾、布隆迪的國界;日內瓦湖是法國與瑞士的國界等。

以山脈為界者,通常按山脈分水嶺劃分。山脈作國界隔離性強,交通性差。目前利用山洞修鐵路或者公路,也加強了兩國間的交流。山脈難攻、易守,有重要的防衛價值。山頂與分水嶺如果一致的話,山脈國界容易劃分,如果二者有差別的話,就易產生糾紛。例如阿根廷與智利的國界劃分時阿根廷主張用主嶺線、智利主張用分水嶺線劃界,由於兩國主張不一致而產生糾紛。阿爾卑斯山為瑞士,意大利、法國的國界;喜馬拉雅山為印度、尼泊爾、不丹,中國的國界;比利牛斯山為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國界等。

以海洋為界者,海洋便於交通,又有巨大的隔離性。領海與公海之間有利於國界的設立。如朝鮮海峽為日本和朝鮮國界;多佛爾海峽為英國和法國的國界等。

第二類是人定的邊界。這類邊界又分幾何 邊界,數理邊界和文化邊界。

幾何邊界,是沿邊界上某一固定點到另一固定點所劃的直線。非洲的許多國家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劃定邊界的。這是西方殖民主義者侵入非洲瓜分非洲造成的。由於當時地形測量不全,殖民主義者為了便於達成交易,他們就在地圖上用尺子來劃分各殖民地的邊界,從而形成了非洲許多國家直線邊界的特點。

數理邊界,又稱天文邊界,是以地圖上的經緯度作為劃定國界的依據。如美國與加拿大的中區部邊界就是北緯49度線。

文化邊界,是以人文因素為主要考慮對象來劃定的一種國界。有的依民族分佈來劃定;有的按民族信仰宗教區來劃定。如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邊界就是以民族分佈狀況來劃分的。

歷史上由於戰爭或其他原因,國界線幾經變化,有些國家在地圖上消失了(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有些新的國家則在地圖上出現了(如原蘇聯的各個共和國),有些原來沒有獨立的地區,後來成為獨立的國家。因此,世界政區地圖幾經變化,才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政區。

三八線由來——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0月,蘇聯把三八線以北的行政權移交朝鮮人民,到12月蘇軍全部撤離。美軍則繼續駐紮三八線以南,拒不撤軍,從而造成朝鮮國土和民族的分裂。三八線兩側的交通、電訊和人員物資的交流被切斷。1950年6月,南北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發生軍事衝突,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由此爆發。1953年7月,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里內為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為三八線。

非洲國家的國界-----讀世界地圖,非洲國家筆直的國界線便一目瞭然,非洲國界為何如此平直?它是怎樣劃定的?它對非洲國家的部族和社會局勢有無影響?現就這些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 相鄰國家間邊界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傳統習慣形成的,二是由條約制定出來的。一般是兩種方式的相互結合在傳統習慣基礎上,通過鄰國間的友好協商,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並經逐步完善而形成的。國界的具體劃定,一般亦有兩類:一是自然邊界,也稱天然邊界,它往往以自然地理實體作為劃分界線的標誌,如:山脈、河流、湖泊等;二是人為邊界,它包括數理邊界和文化邊界。 非洲的國界純粹是人為邊界,是殖民主義者見分非洲大陸的產物。在殖民主義人侵和瓜分之前,非洲是沒有國界的,這是因為非洲地廠人稀,主要是遊牧民族,部落經常遷移,任何邊界對他們採說都顯得多餘;非洲許多地區地貌類型比較單調,分佈著大片的沙漠和草原,如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約佔非洲總面積的1/4,地面缺乏自然邊界標誌(如河流、山脈等);地形測量資料不足,所以邊界很難劃定。

殖民主義入侵後,非洲被瓜分的支離破碎,後採產生了50個國家。在1885年的柏林會議上,英、法、德等殖民大國在談判桌上,用紅鉛筆肢解了非洲軀體。筆直界無情地穿過許多部族的聚居區,他們根本未考慮非洲眾多部族、宗教、語言、傳統習慣及複雜的部族矛盾。殖民主義者大多是按經、緯線劃分非洲邊界(例如:埃及和蘇丹邊界的一部分就是沿著北緯22劃定的,而南緯22度線則成了納米比亞與博茨瓦納之間700千米的邊界線),也有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非洲邊界的,還有以河流、山脈等自然標誌劃分的。據統計:非洲國家邊界的44%是按經線或緯線劃分的;30%的邊界是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的;僅有26%的邊界是由河流、山脈等構成的自然邊界線。這就是非洲的國男為什麼多直線的原因。 可見,非洲國家的邊界是第三國強加的,是由外部大國簡單、匆忙、粗暴劃定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將一個部族劃分在多個國家,或將敵對部族劃分為一個國家。

另外,從國界形成的時間對比看,非洲國界僅用幾十年就形成了,況且,非洲還有40%的國界無具體規定和標記。顯然,非洲今天動盪不安的局勢是由此而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非洲政局自二戰後有較長一段時間比較平靜,而未有像今天這樣較為激烈的競爭呢?其原因是:非洲國家以前的宗主國仍看護其切身利益。另外,非洲國家的新執政者認為,歐洲規定的邊界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且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倘觸及邊界問題,必定引起災難。但現在原因不同,隨著時代的變化,冷戰的結束,以及國際大氣候和東歐‘民主化”浪潮的影響,非洲人便更自由的按自己的意願和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

據資料顯示,非洲很多部族都有重新劃分邊界的意願和要求,但歷史使得各部族分散在不同國家,重新劃地養,後果難以想象。若按其要求,同一個國家可能被分為2個、3個、4個,甚至10個區地,而每個區地都屬於不同的國家,而每個國家在其他國家都有屬地。況且,部族不是劃分國界的推一標準,還有語言、宗教、傳統習慣及歷史等因素。如按部族劃分,那麼非洲僅大的部族就有2000多個,何況部族、黨派、地方勢力矛盾縱橫交錯。加之非洲還有1200 種語言和數不清的宗教,如此國界怎樣變動?另外,非洲40%的國界,是 無具體劃定和作出標記的邊境無主土地,往往也容易引起衝突。 現今,非洲局聞蕩不安,動亂、衝突、胞、內戰此起彼伏嚴重影響了經深展和人民生活,這種情況的發展變化有愈演愈烈之勢。試想,假如非洲國界不是外部大國強加的,而是經過漫長歲月的自我調整,經過時逐步完善的過程而形成的活,那麼,就不會造成非洲像今天這般動盪不安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