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前兩集說了,雍正的新政,新政不容易,因為動了各方的利益,所以處處受阻。這也使得雍正陷入了多方的反對之中。這個時候蟄伏了多年的八爺,終於要開始搞點事情。

這也是由旗人種田引起的,雍正強推旗人種田,旗人不樂意,誰樂意幹活啊。各種不開心,各種耍脾氣。於是八爺藉機提出,招八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順便推行旗人種田。當然八爺是利用弘時之口說出來的,這也讓雍正放鬆了警惕。

之前我們說過,滿清旗主對自己旗內的人,是很有威信的,有很強的管束能力。八爺這意思就是,你看咱們讓旗人種地,旗人們不願意,不如我們找幾個旗主王爺來幫我們一同讓旗人種地,畢竟人多力量大麼。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引狼入室之計

雍正想了想也對,自己強推新政,旗人不樂意,八爺陰奉陽違不幫忙,不如找幾個旗主來,萬一幫忙更好,就算不幫忙,就當請他們來公費旅遊,交流交流感情了,於是就同意了。

雍正同意了,具體去辦事的是八爺。當然雍正要真是知道八爺準備怎麼辦,估計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八爺準備怎麼做呢?八爺給九爺十爺,和八爺黨制定了一個宏偉的奪嫡計劃。先借旗人種地,招旗主王爺進京。然後聯合弘時,奪取西山大營和豐臺大營的兵權,再讓九爺聯繫隆科多奪取京城之內的兵權。最後在朝會八王的時候,提出八王議政,如果雍正不同意,就發動兵諫奪權。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先反雍正

這個計劃的結局,八爺是這麼說的,推弘時當皇上,弘時若賢,願為周公。這話很有意思,周公是個大閒人,但是周公是紂王的臣子,周公雖然行造反之實,卻始終沒有稱王,到了兒子武王才推翻紂王稱王。‘八爺願為周公’是什麼意思,說到這大家就明白了吧。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再反弘時

要說周公這人,儒家奉之為大賢。可他老人家要是知道,自己百年之後,後人們臣子要造君王反的,都自比周公,不知道會是個什麼心情。也不知道他是會說,我是那意思麼?還是說,我就是那意思!

比如說曹操,就曾對自己兒子說過,我只不過是想做周公罷了,那意思就是明確的告訴兒子,你小子可以稱帝了。明朝寧王造反前,也和王陽明說過,主上昏庸,難道就沒有周公麼?那意思就是,我就想做這個周公,想造反。

不說周公,接著說八爺,八爺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八爺先去找弘時,把殺張廷璐時,張廷璐的供詞,給了弘時。之前說過,張廷璐的供詞是八爺騙來的,上面寫的是弘時的事,之後張廷璐死了,供詞一直在八爺手上,弘時也知道。

八爺先給弘時證詞,就是要拉攏弘時,他兩本來關係就很好,八爺有給上了這麼個大禮,弘時沒理由不對八爺死心塌地。如果印象深的話,應該還記得,第二集時,雍正南巡去賑災,弘時生病高燒不退,八爺去看忘,不僅守了一夜,還賞了醫生一千兩。

反正八爺和弘時,一直是很有緣。再說八爺當初留供詞,其實不過要以之為要挾,最終還是為了利用弘時。現在還給弘時,弘時決心幫他奪權雍正的權,不正是用的很好麼?

其實這,兩人雖然都想奪權,但並不完全一心,弘時是想跟弘曆奪皇位,八爺是想跟雍正奪皇權。兩人現在是屬於,同床異夢。

中國合夥人,大多都經歷四同的命運:同心同德,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八爺這叔侄兩上來就同床一夢,所以最後也沒成什麼事。

弘時受了八爺的機宜,就來雍正這,說旗主王爺進京的事。當然不能直說,弘時表面上說,要為雍正分憂,要整頓旗務,叫八旗旗主來幫忙整頓旗務。

雍正聽弘時這麼說,也覺得好像有點問題,就問,這事誰跟他說的。弘時自然不會說,八爺說的,只推說有識之士深談中得來。那意思是自己調查後分析出來的。

雍正來跟十三爺商量,十三深在病中,但是由於這事離不開八爺,還是有些擔心。這哥兩商量商量,就讓弘時和八爺共同辦這事,那意思讓弘時監視八爺。

雍正縱使精明,但絕沒想到自己兒子,居然被八爺挖了牆角,自己還親自受命弘時去整頓旗務。

八爺就按計劃招來了旗主王爺們,旗主們本來也是旗人,這麼整頓旗務也影響他們的利益,再加上旗主們在奉天玩的好好的,被雍正拉到北京,自然不是很開心。

來了就跟八爺抱怨,新政不好,八爺自然不借機貶低了雍正一番。之後旗主王們就和八爺議定,一系列奪權之計,這當然是八爺之前定的計劃。

八爺和旗主們,來到西山大營,叫來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的都統。給他們派了四個人,一同整頓兵務。接管兵權這麼大的事,就憑八爺幾句話,兩個都統自然不會聽從。不過八爺早有準備,他立即搬來了弘時和弘晝,讓他們證實,整頓兵務是雍正的意思。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三哥居然騙我

這裡弘晝被弘時騙了,他順口說,是皇上的意思。兩個都統一看,皇上的兒子都說證實了,就交出了兵權。事後弘晝明白了,問弘時,皇上說整頓兵務,可並沒說接管兵權啊。

但當然又被弘時給搪塞過去了,要不弘晝向雍正告密,這個集就沒故事可聽了。

八爺奪外圍兵權的時候,九爺和十爺就來隆科多這了,遊說隆科多,讓他參與逼宮。隆科多同意了,這不稀奇,因為隆科多本來就是個賭徒,賭徒在牌桌上,不會有忠心,只會不停的下注。

現在明顯,八爺黨準備充分,雍正沒有防備,十三爺病情沉重,估計八爺的勝面很大。另外,押寶八爺,若勝自然好處不少,押寶雍正,若勝也不過是自己本職工作,不會有什麼大封賞。

弘晝雖然沒向雍正告密,他還是覺得不妥,畢竟他也出身皇家,基本的政治覺悟還是有的。於是他就把這事,告訴十三了。

當然這裡,弘晝還是留了個心眼的。他或多或少應該也感覺到了,弘時和八爺等要做的事,不僅僅是整頓兵務那麼簡單。這時候要是冒死向雍正告密,如果八爺黨不發難,自己成了誣告。

八爺黨若發難,萬一雍正不勝,自己必死無疑,雍正勝,這裡面自己也有過錯,不討好。再說,馬上要朝會了,這時候跟雍正告密,估計雍正也做不了什麼了。

但這時候跟十三爺說,十三爺要是奪回兵權,不管八爺黨怎麼辦,自己也不怕,還對得起自己父皇。所以說,弘晝雖然不願參政,但是他卻也是十分精明的。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十三叔,我告訴你個秘密

十三一聽弘晝的消息,就明白八爺黨要逼宮了,於是馬上以發病為由去西山大營奪兵權。

十三這先不說,就說朝會上。

朝會很激烈,上來就高潮。東親王永信,直接發難,讓雍正交權,恢復八王議政。

以臣逼君,如此無禮之事,朝堂之上只有王文昭不幹了,要參永信無人臣之理。這個時候九爺出馬了,九爺一通罵,說漢人不過是滿人的狗。直接把王文昭罵的抽瘋了,要說王文昭這人,這時候敢幫雍正說話,也可以算是不怕死了,居然被九爺給罵抽風了。

單獨分析下王文昭,不怕死的人怎麼會被罵瘋呢?這個就叫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王文昭站出來說話,是忠君,被九爺罵瘋,是不擅長街頭罵架。這也可以看出,九爺這人,是頗有潑婦之風的。罵架主要手法就是,爆髒口,侮辱,重複髒口,重複侮辱。要是街頭吵亂架決對是一把好手。

王文昭被九爺搞定了,雍正也沒轍了。就問了一句,誰想當皇上,你們就明說。這話當然是說給八爺聽的,雍正這時候還以為自己手握兵權,如果八爺一出頭就拿下。

這時候八爺不能再在幕後隱藏了,一直以來他都在後面,鼓動別人興風作浪,現在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他終於按捺不住,跳了出來要說話。

雍正就等他出來,並沒想讓他說話,就馬上叫圖裡琛,帶侍衛來。可是,圖裡琛手下以經沒有侍衛了,隆科多早就接管了皇宮防務。而隆科多,則是明明白白的表示,自己是八爺的人,不會幫雍正抓人了。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不好有陰謀

雍正這時候才發現,八爺是要武力逼宮。於是他就問隆科多:你就不怕城外還有西山大營麼?那意思就是,你這點兵,也就能控制個北京城,外面的兵馬,還是能剿滅你。

隆科多不說話,這話,弘晝回答了,西山大營被旗主們接管了。雍正至此徹底崩潰,他明白八爺處心積慮,早以控制了北京城內外兵馬,今日八爺表面上要恢復八王議政,其實就是奪權篡逆。

這時候,八爺說話了,把雍正一頓批,狠狠的諷刺了一番,好像已經勝利了。然後,九爺說話了,得意洋洋的諷刺了雍正一番,好像已經勝利。當然一切都只是好像。

這時候,張廷玉出面了。張廷玉前朝老臣,門生故吏編天下,而且教過幾個皇子讀書,這就包括八九十。張廷玉上來就先把九爺滅了,說我這身份,你不會也說我是狗吧。

九爺無語,不能回答,他即不能當大家面,罵教過自己讀書的人,也不能得罪滿朝官員。

於是張廷玉開始說話,張大人一篇長論。事實清楚,論證充分,結論明晰,八王議政這說法不存在,是個偽命題。論證的過程中,他還質問了簡親王和八爺,簡親王和八爺不能反駁,張廷玉問馬齊,我說的對不?馬齊,說確實如此。

張廷玉問馬齊說的對不對,自然是讓馬齊站隊。馬齊也是忠義之輩,現在的形勢,雍正明顯是要不行了,八爺等隨時都可能武力逼宮。馬齊毫不猶豫,明確站隊雍正,明顯是置死生命於不顧,一心取義。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全天下講理就沒人能講的過老夫

張廷玉說到這,八爺要說話,八爺不似九爺那般粗俗。現問張廷玉,你說完了麼?張廷玉態度很堅決,沒有。於是接著說,八王議政雖然不對,但是你們逼宮更不對,接著就開始論證,逼宮之害,新政之好。

這插一句,跟人吵架,如果對方說,你說完了麼?就算沒什麼話說了,也一定要說沒有,然後找點話繼續一頓猛懟。這樣不管有理沒理,氣勢上也贏了。否則氣勢一丟,這架就算輸了。

回來接著說劇情,八爺看張廷玉這長篇大論滔滔不絕,而且都是對的,說的旗主們都沒話了,再讓他說下去,別說八王議政了,自己都快進去了。

於是八爺一聲斷喝,阻斷張廷玉,他找了一個理由。就是張廷玉這麼說,是因為貪權,怕八王議政,張廷玉的宰輔大權要旁落。張大人,既然能說服這麼多人,自然不怕一個八爺,馬上就表示,咱兩一塊歸隱吧,我是捨得,就怕你不捨得。

八爺無語,因為他沒法接,自己的奪權之心,滿朝皆見,這時候說自己不貪權,等於抽自己大嘴巴子。再說如果自己違心說不貪權,雍正馬上批准他歸隱,自己更下不來臺。

這時候,十爺又出來了,指責張廷玉。十爺的理由是,張廷玉無禮於親王。雍正一句,‘你們對皇上都如此,對親王說幾句話怎麼了’十爺熄火。要說十爺這簡單人就是省事,一句話就搞定了。

這時候,九爺八爺一頓胡扯,當然再說不出一句有理有據的話,都是胡攪蠻纏,猶如潑婦罵街。

朝堂之爭到了這,文的上,八爺黨就算徹底敗了。但是大家就這麼僵持這,因為八爺黨已經奪了兵權,就算辯論不過,雍正也沒辦法。這時候十三閃亮登場,是被人抬著來的。

十三來的同時,還有兵權,整個北京城的兵權,十三歸了包堆,又都從八爺手裡奪回來,給雍正帶回來了。這裡有個問題,十三已經躺著了,怎麼能把兵權拿回來呢?這個大家先想想,咱們最後說。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造反你過的了我這關麼?

八爺黨文鬥已敗,武鬥無兵,不用說已經完了。八爺隱忍了一輩子,這回終於硬氣了一把:皇上四哥,你贏了,我回家等你來殺。

八爺臨走,還說了兩句話,一是,滿朝文武,除了張廷玉馬齊,王文昭,有人為你說一句話麼?二是,你要不是皇上,贏的肯定是我。

這第一句,很無聊,你那麼多人,連三人都說不過,還好意思說。這第二句,更無聊,造反失敗,總結為因為對方是皇上。你奪的就是皇位,難道還指望雍正跟你比長矛?哎。

八爺還沒死,但基本上就算是領盒飯了,這裡總結一下他,也總結下這次逼宮。這次逼宮,跟八爺歷次奪位,都一模一樣,八爺佈置的都很到位,計劃的也很周全,而且自己也一貫十分隱忍,當然也按按慣例失敗了。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贏者通吃,敗者送命

為什麼呢?因為他,都是陰謀,最終的目的,都是上不了檯面的。總結八爺辦的這些事,暗結黨羽謀求私利,掣肘四爺催繳國庫欠款,誘審肖國興陷害太子,鼓動老大害太子,逼傳爾丹兵敗自謀大將軍王,鼓動十四反對雍正,鼓動弘時奪位,一樁樁一件件,沒有一件是能拿出來說的,都是見不得光的。

天下有一種東西叫公理,雖然看不見,但是誰違反也不行。鄔思道說過一句話,皇上當行光明正大之道,當用光明正大之臣。八爺如此陰暗,若得皇位,天理不容。

八九十回家等死了,朝堂上四位旗主,趕緊請罪。雍正也沒有深究,只是象徵性的罰奉一年,抄十遍八旗通志。為何八九十要等死,而旗主們處罰之輕呢?

其實很明顯,旗主們要的八王議政,和八爺要的不一樣,旗主們也是上了賊船,所以後來八爺亮出自己真實目的後,旗主們基本沒說話。更主要的是,八九十是首惡,旗主們是從犯,如果都處理了,牽連過多,又會生出不穩,這時候,嚴辦首惡,對於從犯,只是象徵性的處罰,其實也是為了安撫人心。說白了,就是維穩。

到這,十三爺終於不行了,他像恆星坍縮一樣,釋放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熱,之後便逝去了。張五哥自願給他守靈三年,雍正賜五哥黃馬褂,以彰其忠義。

本集最後解讀一個問題,被人抬著的十三爺,為什麼能奪回西山大營和豐臺大營的兵權。

兵權,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國家的重器,兵權永遠是皇權最根本的保障。所以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兵權的保護,清朝也不例外,到了雍正這時候,更是明確規定,有調兵權的只有雍正本人和十三。

八爺奪兵權時,其實是詐傳雍正口諭,讓西山大營和豐臺大營的都統交出兵權,當然這還少不了弘時和弘晝的佐證。那麼十三收回兵權,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明正言順的,他本來就有調兵的權利。所以從制度上講,八爺騙得的兵權,十三隨時都能取回。

這事從制度上說,從軍隊的影響力來分析一下。雍正繼位的時候,西山大營的都統是八爺黨,但是十三爺去了,僅憑金牌令箭就順利奪回兵權,這事為什麼?很簡單,就是軍中的人,多是十三的舊部。

不用說那些沒出名字的,就說隆科多和圖裡琛,就都曾說過,我們這些人都是您帶出來的。可見軍中這些,實際帶兵的軍官,多數都是十三當年的手下。

在軍隊之中,對老首長的尊重和服從,是所以系統中最厲害的,這也是軍中容易出現山頭主義的緣由。其實跟本上來說,還是因為軍隊最講服從,有句話叫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說的一點都不錯。

正是因為這兩方面原因,十三爺奪回兵權,順利成章,可以說,只有十三還有口氣,這兵權就握在十三手裡。雍正繼位,和這次八王之變,最後都平安渡過,其實都是十三手中的兵權保障的。

所以十三被封為鐵帽子王,這個滿清一共有十二個,其中有八個是開國功臣。

八王之變,雍正慘勝。

本集完。

預告一下,還有最後一集,跟劇情一樣,收收尾,交代清楚後事,送走雍正,就完了。

大型不正經劇評《雍正王朝》37-41 八王之變

難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