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票房冠軍,今天怎麼卻成了悶片?

1968年首映的科幻鉅製《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到今年已是五十週年啦!

50年前的票房冠軍,今天怎麼卻成了悶片?

就在昨天,我又把這部電影找出來認真看了一遍。看完後腦子裡忽然升起一個疑問:”明明這麼精彩,為什麼現在的觀眾一說起它都不假思索地說這是一部悶片呢?“

我的結論是,今天的觀眾比50年前的觀眾更不願意動腦筋了。更有可能是,智商水平降低了。

就我個人的觀感而言,《2001太空漫遊》非常精彩,而且一點兒都不難懂。否則,它不會在50年前拿下4項奧斯卡獎提名,更不會成為當年北美的票房冠軍。可以這麼講,《2001太空漫遊》一上映就成了經典,半個世紀無人超越。1991年,因“文化上,歷史上和審美上的重要價值”,《2001太空漫遊》還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了。

在此我想對今天的觀眾提幾個簡單的問題,以此檢驗大家的智力。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偏重有一個極為關鍵的 事物,那就是黑色方碑。它一會兒出現在百萬年前的非洲,一會兒出現在後工業時代的月球,一會兒出現在木星,一會兒又出現在一個莫名其妙的房間裡。請問,黑色方碑象徵著什麼?還有,為什麼宇航員大衛會被瑰麗迷幻的時空漩渦吞沒,彷彿進入另外一個時空,最後竟然變成了漂浮在宇宙中的一個蜷縮的胎兒?

50年前的票房冠軍,今天怎麼卻成了悶片?

我想,就連導演庫布里克也解釋不清楚。當然,他也不想解釋,因為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說絕大多數導演希望在自己的作品面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那麼庫布里克卻想突破這一陳見。在1968年的一次訪談中他說:"關於這部電影的哲學涵義或寓意,觀眾願意怎麼猜就怎麼猜。但我不會為它畫一幅詳細的解密圖,將它用言語解釋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樣每位觀眾都不得不去自己探尋寓意,留心一些可能遺漏的要領。"庫布里克甚至認為,在執導此片時他不是導演,而是畫家或作曲家。因為只有像畫家作曲家那樣工作,《2001太空漫遊》才會呈現出他想要的偶然、意外與出人意表的神奇。

不過,也不要以為《2001太空漫遊》完全是天外之物,事實上它延續了庫布里克一貫的思考。庫布里克常常在電影裡闡明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掌握人類命運的人其實不是地球上最富有想象力或是最聰明的一群人,而是那些最有權勢的人。而這些狂妄自大的當權者經常把人類帶進坑裡去,只不過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遊》認為,那幫混蛋即將把人類帶入一個科技的巨坑,並且再沒有爬出來的可能。為此,庫布里克一直暢想著外太空的奇瑰世界,卻不忘一再回頭,告誡人類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

50年前的票房冠軍,今天怎麼卻成了悶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