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鏈跨鏈即將上線,實現與比特幣跨鏈互通

近日,央行數字研究所所長姚前發表對區塊鏈行業的看法,稱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越來越重要。他認為,跨鏈技術可以理解為連接各區塊鏈的橋樑,滿足不同區塊鏈間的資產流轉、信息互通、應用協同。當下區塊鏈技術紛繁蕪雜,各成一派,彼此之間還無法進行價值和數據的交換。隨著行業發展,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都越來越重要。如果跨鏈沒有解決,各大區塊鏈都將會是孤島,必定會降低區塊鏈社區的活力,從而限制整個區塊鏈網絡和生態系統的發展。

阿希鏈跨鏈即將上線,實現與比特幣跨鏈互通

央行數字研究所對跨鏈技術的認可和高度關注,代表了區塊鏈行業技術發展風向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現有區塊鏈技術在性能、容量、隱私、隔離性、擴展等特性上存在諸多瓶頸,如果把現有的公鏈,聯盟鏈比喻為局域網,那麼跨鏈技術將會是打通這些局域網連接的“連接器”,把區塊鏈帶入區塊鏈互聯網時代。

眾所周知,2018年初直播時,阿希鏈CEO單青峰提出將要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知名項目進行跨鏈的對接研發工作。經過幾個月加班加點的奮力研發,在四月底終於實現。目前,阿希鏈正在對比特幣的跨鏈進行內部測試,即將進入公測階段,實現與比特幣跨鏈互通。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阿希實現跨鏈的原理。

阿希採用的是Two way peg(雙向錨定)的中繼方式把比特幣上的資產轉移到阿希主鏈。在這個過程中,比特幣會被暫時鎖定,同時在阿希主鏈上會有相應的等價Token被解鎖。鎖定的比特幣由誰控制呢?阿希的主鏈裡針對不同的跨鏈幣種提名不同的理事會。比如會有“比特幣理事會”、“以太坊理事會”等。這個理事會的每個成員都會維護一個相應幣種的全節點,在比特幣上鎖定的資產由理事會共同維護的多籤賬戶保存,這種技術也稱為“multisig-federation”。

跨鏈技術的突破將會成為阿希生態完善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在眾多區塊鏈項目主網仍未上線的情況下,阿希已經由一個封閉的生態社區轉向開放生態,擁抱全行業。同時,這也是區塊鏈行業技術和理念的一次創新,對行業的技術發展起到重要啟示作用,引領行業邁入跨鏈時代。

跨鏈上線以後,所有阿希鏈生態裡的DApp都可以引入BTC作為價值手段,如在虛擬地球裡用BTC拍地,在CCTime上用BTC打賞文章,在孔明屋用BTC發佈預測等等。而阿希鏈作為其他主鏈的側鏈,也可以解決其他主鏈裡存在的問題。比如我們都知道BTC的確認時間是10分鐘,一筆交易需要經過6個確認(也就是一小時)後才被認為是安全的。如果BTC導入到阿希主鏈上,一筆交易只需要10秒,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阿希主鏈的生態也可以大大擴展其他主鏈的應用場景。

阿希在完成對比特幣的跨鏈以後,後續會繼續進行ETH及ERC20相關資產的跨鏈功能實現。

往昔崢嶸,未來可期,願阿希社區始終團結如一,共創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