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爲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這幾天,我來頭條號新開的號。然後發現有幾篇文章都有質疑的評論,確切地講,並不是質疑,而是定論。

  • 有的定論為,“全文靠編”,然後,調侃一下,“編比抄好。“

文章:《姐弟戀下的重生|帶500元到麗江,攢50萬到虧80萬,想自殺到還清》

  • 有的推論為,這是“我”的故事,並由此假想為“估計你媽媽寫的故事是另一個版本”,然後,進一步得出結論,“你很偏激 沒辦法,那才是妳。”

文章:《原生家庭的痛|媽媽,為什麼你是我越不過的Bug》

對誠信有精神潔癖的我一看,哼,真不懂我啊。

可是吧,後來一想,也能理解的。憑什麼懂我呢?

這是社會的折射啊。

真真假假的套路那麼多。複製粘貼都是分分鐘的事,更別提文章的作假了。

所以,讀者的警惕心提高了,質疑精神也隨之而來的,沒毛病啊。

這麼一想,完全理解了。

隨之,對於有的事很好奇,例如啊

  • 為什麼我們講真話那麼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迎合呢?
  •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真相總是反轉?真相為什麼很難碰觸呢?
  • 為什麼我們講真話,許多人也以為講的假話呢?

越想越覺得有點小小的意思,然後,帶著疑惑,開扒啦。


01

講真話:耿直很吃虧,你是不是傻啊?“是啊!偏偏喜歡啊!”

如今,社會已進入迎合的社會。

朋友圈早已不是原來朋友的圈。

為了迎合,朋友圈裡不再只有朋友。

添加很多初次認識卻不得不需要加的人。

然後,朋友圈裡發現,選擇三天可見的人越來越多。

朋友圈已經逐漸地成為工作、生活,以及家長的戰場。

每一個身份都在朋友圈裡切換著。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講真,現在朋友圈裡仍然對你敞開二貨日常的朋友,都是真朋友。

至少代表你在她的生活圈裡了。

通透的生活圈代表什麼?朋友啊!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在這樣的迎合時代,“耿直梗”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奏是傻啊!這年代,講真,成為稀有品,越來越沒人陪你玩了。

沒辦法,那也擋不住我喜歡講真話啊。

我就是那種“梗直”起來一根筋,情商很低的人。

套路懂不懂?懂啊。迎合人的行話懂不懂?懂啊!然而,我就想講真話啊,哪怕會吃虧啊。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如果對方求你辦一件事情

正確版:

  • 無論是否情願,是否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你微笑地說,“嗯,好的,沒問題。我盡力啊。我去試試啊。”
  • 如果不行再回絕。
  • 記住,先接受,愉快地接受,態度第一。然後,才是行動。
  • 以上,保持微笑是王道。


錯誤版:

  • 擔憂答應下來辦不成的話,辜負對方、耽誤對方的規劃怎麼辦?
  • 回答對方“這個我可能沒做過啊“”我不太會啊,可能這事沒法做啊。”
  • 轉身,屁顛屁顛地去努力了,看看有沒有可能幫上忙。
  • 如果最後也沒能幫上忙,根本不會提起做的努力啊。


報告,我奏是那個錯誤版的典型!


02

講真話溯源:童年的作文,你編了嗎?

講真話,為何難呢?它的難,需追溯到學生年代。

請回憶一下你們小時候寫的作文吧?編的作文多不多啊?

老師佈置的作文是《我的理想》。大多數同學的理想是不是當科學家啊,醫生啊,老師啊。

當時我的夢想是當售票員。

因為我很喜歡售票員的手裡那隻一頭紅一頭藍的筆,還有在車票上一劃,那動作簡直了,太帥了。

然而,我哪敢寫進作文裡啊。這個奇葩的理由,絕對能刷新老師對我的三觀新高峰。

為了好好地迎合,我寫的夢想是當科學家。

真的想當科學家?完全不想啊!

後來,我發現,看大家宏偉藍圖看得審美疲勞以後,老師好像更喜歡真實的作文。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怎麼發現的呢?

五年級的蛻變

我的作文在全國優秀作文選刊登了,華東地區得獎了。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來寫一篇不迎合,能表達內心靈魂的文章,那麼地美妙。

原來,專家評審團喜歡真實的作文。從此,迷上寫真實的作文。

因為想寫真實的,所以開始努力觀察生活、觀察細節,傾聽故事並隨時隨地的記錄。


初中的忐忑

老師佈置寫的作文是國慶。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在寫“舉國歡慶”,“張燈結綵”。

我出去轉了一圈,從南往北地走街串巷,觀察家鄉國慶的景象後寫的作文。

其中的一段記錄

“國慶,並沒有想象中的熱鬧景象。

只有商鋪前的摸獎遊戲,吸引的不少人群。

從他們的臉上,看不出與國慶相關的痕跡。

只有摸到獎的雀躍,和沒有摸到獎的遺憾。

我努力地尋覓書上寫的‘張燈結綵’、‘舉國歡慶’。

一番走街串巷後,卻並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謝謝人生路上,能接受我寫真實的作文的老師(如今,她已是校長),在我寫出那樣的日記時,她給我很大的鼓勵。

那天,她找我單獨談話,教室門口的走廊。

我一被喊出去,忐忑地小聲講,“老師,我錯了。

我深深地害怕我的直言會不會讓老師生氣了。

這一篇文章,你寫得太好啦!

這時候,我聽到老師對我的高度評價。


如果,

那天,老師否定我,並批評我,

今天,我將是另一個我,一個陌生的我吧。


對孩子的教育

我對孩子的教育,同樣的,做一個真實的人,不用很優秀,你要很真實。

我們倆都喜歡質疑。

但是我們的質疑,不是憑“我以為”提出的質疑,而是我們都喜歡查尋證據。

為了我講的“蜂蜜水會發育”,為了動畫片裡講的“酸奶會爆炸”一段話,娃都會提出質疑,上網、看書尋找答案。

後來,她的作文參加全國作文大賽得獎了。

贏的是什麼?真的是優美的文字嗎?

應該是兩個字,真實。

這年代,真實,將是奢侈品。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這麼多年以來,我堅持耿的原因——

努力地保持童心,不僅僅容顏。

如果完全迎合社會的生存法則,你就長大了。

眼神變了,思維模式變了,不知不覺地都變了。然後,再也回不去了。你將不能做當下的你自己了。

選擇講不講真話,沒有對和錯,唯一的評價標準是,

你能不能為你說的話,付出的代價買單。


03

看真相:看到的不代表是真相

吃瓜群眾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因為真相可能在你看不到的角落。

前幾天,一位朋友在朋友圈裡發的圖。

一乍眼看,只是她兒子正寫作業的圖。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她配的文字是,

兒子現在的節奏就是睜開眼晴學習,閉上眼晴睡覺。我倆也就吃飯的時候能說上幾句話。真不習慣。

她發的圖是監控下,他兒子在學習。一位朋友給她評論,表示不太能理解為何安裝監控。

然後,我迫不及待地和那位朋友保持隊型,激動地寫下一段評論——

"監控!你兒子知道嘛!如果小時候,有人給我的房間安裝監控的話,我會要求所有的房間都安裝監控的,要看互相看,不然不公平。"

後來,我看到她這樣的回覆:

你們把監控的功能想嚴肅了,我裝堅控的原因不是監視而是互動。

因為這監控是可以互通說話的,兒子想找我,就隨時可說話,我在忙家務時不用走動,就能跟他聊天。

兒子很小的時候,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不至於害怕。

我下班路上要一個多小時,兒子能在家安安靜看書等我回來。他餓了時會自己燒東西吃。

我也是用這監控,一步步的教他怎麼操作,我怕他受傷,怕家裡著火。

從小兒子晚上睡不踏實,我要不停地蓋被子,也是靠這監控隨時觀察,才少跑去幾趟。

我老公出差很頻繁,但只要一有空,就會在監控上跟我們互動。不讓兒子覺得家裡總缺少爸爸這個角色。

突然懂了一個媽媽的不容易。

監控下的育兒,監控下的人生,並不是只有狹隘的“監控”兩個字的理解。


04

聽真相:聽到的不代表是真相

以前,有一位從外地趕來的男人投訴說,“我女兒不要我了。”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他說,他是繼父,他當繼父以後,將養女撫養成人,他給她付的學費,考上北京的知名大學,現在不用他了,她選擇不聯繫了。所以,他要投訴她,讓我們幫她聯繫女兒撫養他。

他很生氣地講,“現在她翅膀硬了,不管我了。”

嗯,聽起來, 應該是一個白眼狼的故事。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他女兒的電話打通了,她給我講的另一個版本。

他是養父,酗酒、家暴,她出來上學以後,最擔心的是他媽媽。後來的學費也是她自己掙的,現在安排好了,她趁他不注意,將她媽媽接出來了,她媽媽不想回那家,她怕躲不開他的家暴。

我又向那一位父親求證,他承認了。這一點來看,他至少還算坦誠。但是,他坦誠的原因是,他覺得家暴都不是事啊。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圖與文無關 圖僅為配圖

所以,真相比電視劇,還跌宕起伏。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05

評真相:面對反轉,站隊為兩類讀者群

面對有可能反轉的新聞,讀者逐漸地站隊為兩大派。

一類是三思而後行的

他們輕易不表態了,坐等第二隻靴子掉下來。

當第一波熱度炒完以後,第二波,蹭熱點,如果期間轉的斷章取義的,道聽途說的,揣測的,加上營銷啊、炒作啊,讀者更迷茫。

第三波的真相姍姍來遲的時候,新熱點前赴後繼,吃瓜群眾已經沒有表達慾望,所以,乾脆懶得表態了。

做自己到底有多難呢?這年頭,為什麼講真話,總被當成假的了?

另一類是一看到新聞馬上表態的。

以下這一段話是前同事的評論——

“關心的事往往是事件剛剛發生時是不是夠扎心扎眼。

事件一發酵,已經決定了態度。罵也罵了,吐槽也吐槽了,該發洩的情緒已經發洩了,以後也不會改變觀點。即便事情反轉。”

為什麼呢?因為真相來得晚,第一波大家以為是真相,義憤填膺地討論過立場了,難不成,在第二波真相來的時候,打臉自己更換原本的立場?

所以,這一屆吃瓜群眾不容易啊。

那麼,真相會來嗎?會的,而且比傳統媒體時代來得更猛烈,只是來得晚一點,但一般不會缺席。

朋友呢?也不會缺席。朋友圈裡總有幾個不迎合你,讓你生氣的朋友,請好好地珍惜,以後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