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魯迅,靈魂便不再蒼白


有的人活著,但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但還活著。

今天,是文學大師魯迅先生去世82週年,這八十二年,魯迅先生依然活著我們的心中。那一個為了喚醒名族的鬥士早已經在我們的心中根深蒂固。

讀懂了魯迅,靈魂便不再蒼白


鬧市中也有孤獨的角落: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掩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自嘲》

國人的性格被剖析的支離破碎:中國人的性情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說,這房間太暗,需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

無奈於國人的素質:我總覺的洋鬼子比中國人文明,貨只管排,而那品行卻很有可學的地方,這種敢於指責自己國度錯誤的,中國人就很少。《兩地書》

對於中國家教,他憤慨: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不管他才不才,生他們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隨感錄》

天才需要土壤,而不是他崇洋媚外:想要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好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重要了。《未有天才之前》

人性皆是兩面,而這兩面之間還沒有一張紙薄:專制者反面便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無權時便奴性十足。《諺語一九三三》

物資與精神永遠相隔一步,但卻在無限輪迴: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小雜感》

規矩就彷彿是路徑: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故鄉》

對於時間,他也曾吶喊: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想擠,總還是有的;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

在面對戰鬥,他從未退縮: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紀念劉和珍君》

天才是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辛勤加上百分之一的汗水:世上哪裡有什麼天才,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了工作上。

雁過留聲:死者倘不埋在人們的心中,那就真的死了。

低調終是很關鍵:與名流者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

冤家宜解不宜結:渡盡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題三義塔》

初讀不解其中義,再讀已是文中人。魯迅之所以活在人們的心中,那是因為他的吶喊讓當時的國人覺醒,更讓今後的世人得悟!

謹以此文獻給依舊沉睡的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