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

我們若想了解一個人,不要問他幹了什麼,首先問他想幹些什麼。如果一個人想都沒想過,就不要問他如何去做,正如你不必去問斷了線的風箏要去哪裡一樣。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

曾國藩是這樣感悟的,首先是把自己的“號”改為“塗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一、持身敬肅。衣冠外貌保持整齊,心思神情端正嚴肅,時時刻刻都要警惕、檢查自己的念頭、舉止中有無背離義理之處。平日閒居無事的時候寧靜安泰,保養德性,一旦投於事務之中則專心致志,不存雜念。精神狀態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東昇,光彩照人。

二、靜坐養性。每天不限什麼時候,要拿出一定時間靜坐養性,反省體悟自己天性中隱現的仁義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鎮定,如同寶鼎一般沉穩。

三、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趕緊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戀床。

四、讀書專一。一本書沒有讀完時,不要再看其它書籍。東翻西閱隨意讀書,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毫無益處。

五、閱讀史書。每天仔細讀史十頁。

六、說活謹慎。所謂禍從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禍患。所以君子對此要時刻注意,這是修身處世最重要的工夫。

七、保養真氣。真氣存蓄于丹田之中,徹裡徹歪光明正大,所作所為毫無羞於對人說之處。

八、愛護身體。時刻以父親的“節制操勞,節制欲求,節制飲食”訓導作為健體卻病的準則。

九、日知所亡。每天讀書時將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如果可以從書中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十、月無亡所能。每月寫作幾篇文章,以此檢驗自己積存義理的多少,葆養真氣的強弱。卻不能完全沉溺於中,因為做文章特別耗費真氣和時間,也最容易使人玩物喪志、隱沒本性。

十一、作字。飯後寫半個時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際應酬,都可以作為練習寫字的機會。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積越多,就越難清理。

十二、夜不外出。它使人耽擱正事,精神疲憊,務必戒除。

《曾國藩家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我們經常講“三思而後行”,在思之前,曾國藩又總結,一定要靜。“臨事之靜,關乎成敗”。不論遇到什麼事,把心先靜下來。深呼吸,安靜,之後再去考慮事情應該怎麼做。

“自省”和“靜功”是曾國藩的兩個最重要的修身之道,它們各自互相起作用、互相促進。“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說“省”就像一把火焰,那麼“靜”就是一種水墨的功夫。“省”能讓你直面自己的缺點、錯誤,能讓你有一種自我意識,讓你立刻行動起來,想要去改正這些缺點和錯誤,但“靜”能讓你內心清醒,“靜”能讓你直視內心,“靜”能提高你的自控力,讓你堅持下去,而不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資質平平、缺點不少,跟我們普通人沒有多大區別,但是他嚴以修身,通過“自省”和“靜功”改掉了這些自己身上的缺點,成就了輝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