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成都青旅的故事

青旅的故事

——《你會怎麼做?》成都特別策劃

提到成都,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個讓時間慢下來的“休閒之都”。今天,席醬就跟隨《你會怎麼做?》欄目帶你領略發生在成都青旅裡的別樣風采。

在這裡,有公司行政員

走進成都青旅的故事

有自主登山員

走進成都青旅的故事

也有畫油畫的大學生

走進成都青旅的故事

住在青旅的人,有的在擱淺(像登山員說的:“我想我只是摁了暫停鍵,但我還會重啟”);有的在平衡(像行政員說的:“其實這只是一種調整的方式,所以該工作還是得好好工作”)

的確,在青旅,人們與生活的熱戰似乎都能得到暫時的平息。

回家還是在路上,這似乎是青旅裡每個人都曾面臨的選擇。

繼續唸書,還是追求熱愛(畫油畫的大學生)

繼續歇著,還是迎接工作(公司行政員)

繼續上路,還是轉身回家(自主登山員)

青旅裡,每個人都思索過自己人生的進退。

雷明老師在節目裡說:青旅,就好像門檻一樣。我們站在門檻上面,背後是浪漫、是自由、是迷茫、是所有青春裡才能有的憧憬;但是在前面的是什麼?是責任、是家庭、是格式化的奮鬥。這時候我們站在門檻上,每個人都會有眷戀,眷念選擇的自由、眷念那種迷茫。我今年42歲了,但我特別希望我的人生能再迷茫一次。

的確,

像“雲遊四海”的旅人

走進成都青旅的故事

像加拿大的遊客

走進成都青旅的故事

又或是在路上的所有人······

青旅裡的每個人都思索過自己人生的進退。

節目在最後給出了一個問題“你,抵達了嗎?”

你抵達了嗎?這是雷明老師的回答

“我們說旅行無非三個意義:見天地、見眾生、見自我。如果你的旅行是為了見天地,天地無垠,你何需抵達?如果你的旅行是為了見眾生,眾生多樣,你何需抵達?如果你是為了見自我,但你今天見了自我,明天就能見自我嗎?天地無垠、眾生多樣,不要用自我給自己設限,所以你何必抵達,我們可以永遠在路上。”

的確,永遠在路上,根本無需抵達。我們一路尋找,一路相見,青旅不僅是旅途的驛站,也是我們人生的驛站,人們在這停留,留下生活的選擇;在這離開,開始旅行的意義。

有一天,當你也面臨出發和停止的抉擇,

你,會怎麼做呢?

總之,路在腳下,你一定可以到達你想要去的遠方。

只要你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