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調查」天津大通集團瘦身之謎

紅日藥業股權爭奪的戲碼持續多年,如今一紙公告讓渡控制權,不僅激起投資者更多疑惑,甚至交易所火速問詢,只因未知的謎底太多。畢竟故事轟轟烈烈地開始,也需要明明白白地結束。

李佔通所控制的大通集團作為天津高校派系投資翹楚,最成功的作品無疑是控制了紅日藥業及大通燃氣兩家上市公司股權。然而,現在李佔通卻同時籌劃轉讓上述兩家公司股權,甚至把紅日藥業的控制權讓渡。好不容易打下的一片江山,說不要就不要了?

新晉入局者皆具投行背景,玩轉資本爛熟於心。這一次將是資本戰勝實業,還是實業戰勝資本?抽絲剝繭,這其中還隱匿著什麼未解謎題?

密集“脫身”

實業出身的李佔通最近同時籌劃轉讓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股權回籠資金,讓市場頗為關注。

大通集團發家於天津,創始團隊多具有天津知名高校教師背景,公司由李佔通實際控制,後者持股比例為70%。經過多年發展,大通集團在生物醫藥、房地產、環保、燃氣能源、媒體廣告等領域均有涉獵。目前,大通集團擁有直接和間接控股的企業包括紅日藥業、大通燃氣、大通建設等近20家,其中上市公司紅日藥業與大通燃氣的控股權是最重要的。

具體來看,紅日藥業6月6日晚間發佈停牌公告,稱持股21.19%的控股股東天津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通集團”)正籌劃公司股權轉讓事項,該事項可能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隨後公司於8日晚間公佈了股權轉讓的具體細則。

從細則看,大通集團6月5日與北京高特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高特佳”)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大通集團擬將所持紅日藥業3.01億股股份轉讓予北京高特佳,佔紅日藥業總股本的10%,轉讓價格為3.83元/股。

在受讓程序上,北京高特佳擬與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設立天津高特佳海河健康併購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高特佳海河基金”),在高特佳海河基金設立完成後,以高特佳海河基金為主體受讓上述提及股份。

在轉讓紅日藥業控股權這件事上,大通集團可謂表足了決心。細則同時提出,在上述股份交割完畢後,大通集團將其持有紅日藥業11.19%股票表決權委託給北京高特佳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行使,並承諾在北京高特佳持有紅日藥業股份大於5%的期間,將持續把剩餘股票表決權授權北京高特佳行使。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上述股權轉讓價格為3.83元/股,相比於紅日藥業6月5日停牌前4.09元/股的收盤價,折價率為6.36%。單純考慮價格因素,大通集團在這次交易中就“虧”了超7800萬元。此外,受讓主體高特佳海河基金目前尚未成立,甚至其內部結構仍尚未明確。在這樣諸多不確定因素下,大通集團依然與北京高特佳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後,紅日藥業董事長姚小青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在與北京高特佳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僅僅過了3天,身為大通燃氣控股股東的大通集團又與深圳德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福基金”)、浙江丹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丹鼎投資”)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大通集團向上述兩者合計轉讓10%股權,引入兩家公司成為戰略股東。

針對上述事項,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大通燃氣,公司方面回覆說,大通集團轉讓股權引進戰略投資者,控股股東應該有自己的考慮,目前還沒給公司正式的說明。

回看李佔通入主紅日藥業的過程。紅日藥業由姚小青一手創辦,當年由於對企業運行缺乏經驗,公司資金出現短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佔通以股權投資者的身份入局紅日藥業。坊間傳聞,當時李佔通投資入股的條件之一,就是李佔通的大通集團必須控股紅日藥業,同時姚小青繼續負責紅日藥業的日常經營。

隨著紅日藥業在創業板成功上市,李佔通與姚小青的股權暗戰風起雲湧,股權比例幾經變更。

大通燃氣方面,2005年3月,李佔通控制的大通集團分別與郎酒集團等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受讓4家公司所持有的寶光藥業公司共計5500萬股的社會法人股。通過收購,大通集團成為寶光藥業第一大股東,並通過產權置換,使大通集團旗下的燃氣公司實現了借殼上市。

那麼,李佔通此時放手把上述兩家公司的股權轉讓出去,其所挑選的入局者背後都有什麼樣的力量?

投行資本入局

同時轉讓兩家公司股權,甚至不惜將控股股東位置讓渡出去,李佔通控制的大通集團瞬間成了焦點。然而,就如籠罩在紅日藥業頭上多年的控制權紛爭的延續,在紅日藥業股權轉讓中,入局者與實際進行公司經營的姚小青並無關係。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進行一番挖掘後發現,兩家上市公司的接盤方身上都有相同的投行基因,背後的實控人都非實業出身,而是資本運作的資深玩家。投行資本入局已定,“資本”與“實業”對壘的戲碼仍在繼續。

在紅日藥業方面,李佔通所挑選的接盤方為北京高特佳,高特佳擬聯合天津海河產業基金接盤入股。

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北京高特佳系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後者是知名PE機構,專注於醫療健康產業投資。

高特佳集團的成立可追溯至2001年,當時創業板呼聲正高,國泰君安為此發起設立了高特佳創投,股權結構幾經變更,目前高特佳集團日常業務由蔡達建實際控制並實際經營,其直接及間接持股比例為16.96%。可以說,高特佳集團自成立以來就天然帶著投行的基因。蔡達建原系國泰君安併購部總經理、北京投行部負責人。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高特佳集團早已是資本市場的老玩家。作為南派創投的代表之一,高特佳集團在A股市場戰績斐然。目前,高特佳集團還控股A股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博雅生物,廖昕晰任博雅生物董事長。同時,深圳高特佳集團還通過旗下公司持有飛榮達、藍豐生化、京泉華等上市公司股權。

此次與高特佳攜手而來的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合夥企業同樣頗具看點,後者由天津津融投資服務集團和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出資200億元、5000萬元設立,而天津津融投資服務集團背後的實控人為天津市國資委。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同時翻看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發現其潛伏了更多產業資本的身影,包括中信聚信等央企資本、紫光集團等第三方國資,泛海控股、天士力等民營性質的資本亦有入股。

可以說,天津海河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專業的投資基金,與高特佳集團的組合並不令人意外。

無獨有偶,在大通燃氣方面,李佔通所引入的兩家戰略股東,深圳德福基金和浙江丹鼎投資,同樣是資本運作的高級玩家。與紅日藥業不同的是,李佔通不準備出讓大通燃氣控制權,只是想引入戰略股東。兩位戰略股東同樣在A股市場名頭響亮。

從履歷上看,深圳德福基金實控人尤明才在創立德福基金之前,曾在新時代證券、中山證券、湘財證券投行部任高管,並曾在摩根基金組織擔任中國區首席證券顧問,具備豐富的金融證券工作經驗和實戰能力,在銀行、投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領域積累了眾多的人脈資源和持久的業務資源。2015年,尤明才在眾人關注下受讓退市前夕的國恆鐵路,令其名聲大噪,至今尤明才仍為國恆鐵路第一大股東。

浙江丹鼎投資實控人石峰,同樣是資本運作的老手。其同時為賽富亞洲基金合夥人,賽富基金目前管理約40億美元的基金,是亞洲最大的風險投資和成長期企業投資基金之一。

換言之,李佔通引入的戰略股東都不是實業出身,而是資本玩家,目的很明確,李佔通希望藉助兩家戰投資源進行資本運作。

公告中,大通集團就直接指出,德福基金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豐富的股權投資經驗;丹鼎投資已經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有了廣泛佈局,以上兩家擬引進的戰略股東承諾將自己的優質資源對接大通燃氣,與現有股東一起將大通燃氣做大做強。

兩位戰略股東同時也表明了決心。公告稱,德福基金及丹鼎投資在成為大通燃氣的戰略股東後,願意充分發揮其在大數據產業、數字經濟、智能製造、醫療大健康等產業創新領域豐富的投資經驗及已投資的優質企業資源,短期內與大通燃氣進行深度合作並向其注入優質資產。

股權轉讓、引入戰投等,乃資本市場常事,但投行資本介入,是否真的有利於上市公司存續發展?

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不缺資金、不缺渠道,而缺資本對實體經濟的長期專注投入。放眼望去,很多投資行為往往專注於虛擬資本的短期炒作,謀的是擴張增值的一時之快,少有對中小股東及消費者權益的用心考量。這樣的疑問,還有待於時間交出答案。

危機隱現

紅日藥業和大通燃氣是大通集團的重要版圖,為其旗下最主要的資產,那麼李佔通為何又要讓渡紅日藥業的控制權,並同時引入大通燃氣戰略股東,進一步稀釋自己的股權呢?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雖然李佔通所控制的大通集團同時坐擁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但紅日藥業多年來控制權不穩,大通燃氣又面臨高比例質押所帶來的平倉風險,李佔通手上的這兩張牌,各有各的問題。

在大通燃氣方面,長城證券併購部總經理尹中餘對媒體表示,引進戰投,或是為解決大通燃氣股權質押比例過高背後的債務問題。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公告發現,在李佔通此次籌劃股權轉讓之前,大通集團所持大通燃氣股份因為瀕臨爆倉,已危機隱現。

目前,大通集團直接以及通過中信證券收益互換方式合計持有大通燃氣41.25%股份。這幾年,此部分股權長期處於高度質押狀態。

今年2月6日晚間,大通燃氣發佈停牌公告,稱大通集團數筆質押的大通燃氣股票低於平倉線。隨後,大通集團火速通過補充質押、補充保證金和提前還款的方式解除了質押股份的平倉風險,但質押股份比例進一步升高至總股本的39.42%。

為表決心,同時也為了進一步解決平倉危機,大通燃氣在2月13日晚間的公告中同時拋出了一份增持計劃:全體高管和部分董事、監事計劃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票,合計增持金額不低於2000萬元。

更令人矚目的是,身為大通燃氣實控人的李佔通同日向全體員工拋出了一份增持倡議書,倡議全體員工以7.2元/股的價格買入大通燃氣股票,並承諾兜底。而在停牌前,大通燃氣的股價為6.35元/股,與李佔通增持倡議的目標價仍有一定的差距。

今年3月20日,大通燃氣公告稱,公司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奧賽康藥業100%股權。交易內容是,大通燃氣擬保留部分現金並將原有其他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置出,奧賽康藥業注入上市公司時,置入資產超過置出資產價值的差額部分擬由大通燃氣向奧賽康藥業全體股東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而就在李佔通披露引入德福基金及丹鼎投資後兩天,大通燃氣於6月10日晚間發佈公告稱終止重組,公司股票於6月11日復牌。這意味著IPO曾暫緩發行的奧賽康藥業擬借大通燃氣上市的計劃落空。

在紅日藥業方面,李佔通與姚小青多年來的控制權紛爭,某種程度上已確確實實影響到了公司業績。

隨著2017年年報的出爐,紅日藥業業績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大幅下滑。翻看年報,紅日藥業2017年實現淨利潤4.4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1.83%,淨利下滑主要因對子公司超思電子商譽計提了減值。

年報提到,紅日藥業於2015年通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取得超思電子100%股權,由於超思電子2017年淨利潤的實現情況低於收購時預期值,公司對其計提商譽減值。紅日藥業2017年計提的商譽減值總額達1.24億元。

回看超思電子收購方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在這次收購中,同時還隱匿著李佔通與姚小青爭奪公司控制權的博弈。

時間回到2015年6月4日,紅日藥業發佈重組預案,擬以16.82元/股非公開發行股份,合計作價15.69億元收購超思電子100%股權(9.69億元)、展望藥業100%股權(6億元)。據悉,上述交易中超思電子的評估基準日淨資產為1.92億元,評估值約為9.69億元,增值率達405.77%。

公告顯示,超思電子主要從事醫療健康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且打造了專業遠程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華大夫網絡醫院,能夠提供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此次收購發行股份的對象除了交易標的股東外,姚小青之子姚晨也在名單之列,而李佔通所控制的大通集團雖為紅日藥業控股股東,卻不在定增名單之列。通過此次收購,大通集團持股比例由23.34%降至21.17%,而姚小青和姚晨合計持股比例達19.78%,進一步縮減了和李佔通的差距。

根據交易對方的業績承諾,2015年度、2016年度,超思電子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800萬元、5500萬元。2017年剛好已過承諾期限。

如今,超思電子業績不及預期影響了紅日藥業2017年業績,令其不得不對收購超思電子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

控制權隱憂

回到李佔通轉讓控股權這件事本身。一個微妙的細節是,在6月8日晚間紅日藥業披露的公告中,公司僅確認姚小青為第一大股東,並未就實際控制人變更透露更多信息。公告稱,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各方持股比例相對分散,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認定存在不確定性。

從股權比例上看,股權轉讓完成後,李佔通所控制的大通集團直接持股比例將降至11.19%,受讓方北京高特佳直接持股10%,公司董事長姚小青直接持股18.23%,成為第一大股東確定無疑。

然而,變數就在於,大通集團承諾在股份交割完畢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其持有紅日藥業11.19%股票表決權委託給北京高特佳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行使。

由於目前高特佳海河基金尚未成立,且其內部結構也未確定,影響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的相關事實尚不明朗,紅日藥業實際控制人的認定需要在上述事實清晰後才能做出判斷。

根據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依據目前公司的實際情況,主要存在如下三種可能: (1)公司第一大股東、創始人、董事長姚小青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2)公司無實際控制人;(3)北京高特佳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紅日藥業若完成股權變更,實控人較難認定,高特佳或姚小青都有可能成為實控人,屆時存在控制權引誘,不排除各方為了紅日藥業的控制權再次掀起新一輪的爭奪廝殺。而李佔通將就此退出紅日藥業的控制權之爭?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紅日藥業,公司方面稱目前經營正常進行,暫未知悉姚小青下一步的應對措施。

6月9日星期六早間,深交所火速對紅日藥業下發了關注函,並要求公司12日前回復關注函。問詢的焦點,就在於入局者北京高特佳及海河產業基金與李佔通及其大通集團是否有關聯關係。而上述關係的認定恰恰就是紅日藥業實控權歸屬的最關鍵因素。

深交所要求穿透披露海河產業基金的合夥人及其實際控制人,以及北京高特佳的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說明北京高特佳、海河產業基金與大通集團、公司董監高、5%以上股份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大通集團與北京高特佳、高特佳海河基金是否構成一致行動人。

此外,深交所還關注股票表決權委託事項。深交所要求說明大通集團將其所持紅日藥業11.19%股票表決權委託給北京高特佳或其指定的第三方的原因,是否有約定相應對價。此外,大通集團所持有的紅日藥業11.19%股票是否有後續的轉讓安排。

深交所同時要求說明在受讓主體高特佳海河基金尚未成立、內部結構尚未明確的情況下,李佔通與北京高特佳簽署協議的原因及合理性。

6月11日晚間,紅日藥業發佈公告稱,鑑於關注函中的部分具體問題尚需進一步論證,工作量較大,公司預計無法在6月12日前按要求完成全部回覆工作,公司向深交所申請延期回覆關注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