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高考有戶籍限制?

秋天67445




首先介紹一下高考: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高考採取戶籍限制,是為了體現高考公平這一原則的:由於各種不可控制因素,全國各個地區的教育水平是不可能處於同一水平上的,如果取消戶籍限制,那就大大加劇了這種不公平!

舉個例子來講:

一位北京考生,接受著全國最高水平的教育,取消戶籍限制,也就是他可以去全國任意地區進行高考,假設他到了西部教育水平比較落後的偏遠地區,在這裡做個假設:假設該地區每年穩定有3個清北名額,同等條件下你認為當地考生有能力與這位北京來的考生競爭嗎?


整體來講,高考應該是幾千年來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了,雖然也僅僅是相對公平,既然是相對公平,自然就有其不公平的地方。

1:首先就是由於教育資源配置產生的城鄉教育差異導致的不公平

2:體現在各省的考試難度以及錄取情況,有些省份人數眾多,但是高校很少,所以錄取率很低,在一些高考大省,山東、河南、河北尤其明顯,而一些發達城市集中了大部分的教育資源,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等地區。

3:還有就是各種加分的政策不完善導致的高考的相對不公平。



不過作為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一個權威考試了。


Phoenix0701


作為我國人才選拔的一種方式,高考應該是最公平,最公正的了。它讓很多處於社會底層的人,通過高考也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通過高考與其他人處於相同的起跑線上。

高考的戶籍限制制度雖然一直在被人吐槽,被詬病,但是直到現在它還一直堅挺的伴隨在高考左右。高考戶籍限制制度正在保護著絕大部分地區考生的利益,如果撤銷了高考戶籍限制,那高考就真的是不公平了。

大家都知道,我國領土很大,有960萬平方公里,各個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個地方的教育資源、教育水平也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這就導致了每個地方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如果高考沒有戶籍限制,到了高考的時候就會有一群人往西部偏遠地區去高考,他們到了那裡就會對當地的考生造成碾壓之勢,可以很輕易的上名校,上清華上北大。原本這些名校的分配名額就不多,他們一過去就把這些名額給瓜分完了,這對於當地的考生來說是很殘酷的。



這樣的事情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像之前出現的山東鉅野一中的一個考生三千里趕考,開考之前從山東奔赴內蒙古高考。而新疆在2010年的時候也查處了466名不符合條件的高考考生,責令回到原戶籍地高考,2014年內蒙古也查處了近600名不符合條件的考生。

這些考生的戶籍並不是新疆或者內蒙古的,他們只是為了高考而“移民”,在內蒙古地區空掛一個戶籍或學籍。因為這些地區的教育水平不高,當地學生無法與他們競爭,他們很容易在高考中獲得優勢,考上名校。如果沒有高考戶籍限制,那麼這些地區的考生可能也就只能上個專科了,好的學校都被別的地區的考生佔完了。



高考戶籍限制總得來說是為了保護當地的考生而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外來務工子女的受教育的情況,他們在當地沒有戶籍,沒有辦法參加中高考,只能回到原戶籍地上學,這又會產生新的留守兒童問題。所以高考戶籍限制有利也有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