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談天說地侃大山,世事盡在唇齒中。大家好,這裡是說客君。

思來想去也不知道發點什麼,無聊在網上閒逛,發現“有個當Rapper的朋友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這個話題火了。其實在《中國有嘻哈》火熱的時候這個詞就已經火過一陣,所以今天就來談談“混圈婊”為什麼讓人心煩。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中國的嘻哈文化氛圍在《中國有嘻哈》熱播之前,其實是很淡薄的,大部分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周杰倫、潘瑋柏和陳冠希等明星的歌曲,或者龐麥郎的“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rap沒有調,五音不全的人才唱;街舞?也就學生、小孩跳一跳,成年人誰玩那玩意兒。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必須得承認,在幾年前,大部分人都覺得嘻哈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東西,離經叛道,父母對孩子玩嘻哈的感覺就像孩子是去紋了個身、不學好。rapper?地下說唱?酒吧賣唱的吧!

直到《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中國新說唱》等一系列節目的努力,才扭轉了人們的印象。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其實這是好事,小眾的嘻哈文化從地下走出來,讓更多的人見識到其真正的樣子,消除誤解,熱度過後再度迴歸小眾(rap、街舞等很難成為大眾主流),在這個過程中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進來,挺好。

但還有一群人,說是跟風一點都不為過:喜歡民謠的偽文青,脫下了亞麻上衣、丹寧褲,換上從網店搜“嘻哈”出來的“潮款”;狂熱的愛豆腦殘粉則戴上了“有髒辮的帽子”和大圓墨鏡,張嘴就要diss這個不地道、噴那個不real。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我看《這!就是街舞》時,看到有人在貼吧裡說Jawn Ha(何展成)要比super dino(黃景行)厲害多了,瞧不起《熱血街舞團》的馮正。

我當時都蒙了,不同舞種的尖端人物怎麼比?而且生要比,也是黃景行更勝一籌吧。另外,馮老闆也是中國poppin四大天王之一好嗎!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有的人,看了幾個綜藝就說懂嘻哈了,知道個姆爺、法老、幼殺就是Young OG了。

就好比我大學時認識的一個廣東朋友,說自己超喜歡咖啡,而且確實經常喝咖啡,給人的感覺類似於雪茄客那種。但當別人問他喜歡什麼時,他卻說非星巴克不喝……(真事兒 不是我瞎編 也沒瞧不起星巴克的意思)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好像有點跑題,書歸正傳。《中國有嘻哈》帶火了一批人,更扭轉了一批人的形象:會兩句rap的人逼格高了,混跡夜店的也有範兒了。

一夜之間,多了很多“實現自己音樂夢想”的“新銳說唱歌手”,也多了更多想和rapper們“沾親帶故”的“圈內人”。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有人很疑惑,和那些rapper做朋友有啥好處嗎?

確實是有的,比如有rapper的微信,給別人展示他們的朋友圈,坐穩自己“圈內人”的專業地位;和rapper們出去玩,並把各種細節掛在嘴邊,說給其他人聽的時候非常有面子;免費看演出,發現場朋友圈可以獲得更多的驚歎;等等。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多少人羨慕Naomi(康雅馨)這樣的rapper女友,有一個寵她的男朋友,還可以出鏡他的MV,一起各種秀恩愛。

“跟風什麼的太低級了,成為rapper的女友才是正經事!如果不能處對象,沾一沾他們的床也是好的。”

真的有人是這樣想的,並且還這麼做了。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正因為有這樣想法的人存在,有些Rapper就對自己的私生活更加放肆糜爛,以為自己是古代皇帝,在萬千粉黛中“選妃”,充斥自己的“後宮”。

每次演出活動之後,在舉行After Party的Club總能在眾多迷妹裡挑選並帶走至少一個,以此作為炫耀談資。

所謂的rapper“草粉”,只不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誰主動誰被動,真不好說。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有些女孩,死纏爛打的主動獻身一次後,就當自己是rapper女友,可對方卻從沒這麼想過!

那些一開始比較單純的rapper突然發現“當rapper好似當皇帝”,不僅受人“追捧愛戴”,還有“三宮六院”。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如今,在很多“說唱重鎮”會出現這些現象:年輕人多的地方遍地是rapper,說唱比賽選手比觀眾多,“圈內”女孩“共享rapper男友”。

穿的像那麼回事的男孩,不是rapper就是rapper的朋友(或者夜店出酒的),使得“rapper”這一身份顯得“普及又廉價”,“圈子”魚龍混雜烏煙瘴氣。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這時,已經“有頭有臉”的rapper們坐不住了,他們和這些“敗壞圈子”的人拉開差距、劃清界限。

但其實,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就根本不會在意自己的朋友是不是rapper或者其他什麼身份,他們所認識和支持的,是他們原本就認識的那個人。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原本安靜滋生地下的文化,被挖出來塑造,雖說確實讓更多人知道並瞭解,甚至被接受喜愛,但它精神的本質卻不得不因為大環境而妥協。

原本是喜歡音樂熱愛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形成的小圈子,一下湧入了大批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圈子變得越來越大也越發混亂。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一邊說著欣賞不來這種音樂一邊想勾搭rapper的女人,和一邊抨擊這種文化一邊想靠它的相關產業賺錢的男人,或許都算是“混圈婊”吧。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嘻哈界的“混圈婊”讓人討厭?因為“汙染”了這個圈子原有的氛圍,把本來就不怎麼好的風評弄得更加“渾濁”。

為什麼嘻哈圈的“混圈婊”如此令人討厭?

最後,說客君希望在“圈子”(不管哪個圈子)裡的人,都是真心愛那個圈子裡的文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