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評價標準」上線,解碼精品IP養成方法論

文:耿凌波

當新文創成為騰訊在文化維度的系統性思考,當IP成為騰訊高管們的關鍵詞時,這兩個概念也進入了越來越多人的視野。在昨日的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湯道生表示:

“(騰訊)要以新文創的方式打造精品內容”。而騰訊公司副總裁林松濤則稱:“談到精品化,就繞不開IP。”

“IP”已經成為行業最熟悉也可能最陌生的詞彙。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知識產權”,也稱“智力成果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隨著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IP被提到全新的高度:即打造世界級文化符號、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效路徑和方法,是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樣的背景下,IP不再是單一的學術性概念,而是被時代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其評價標準也開始從“籠統”向“精細”過渡。

不久前,北京文博會組委會和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發佈了《面向高質量的發展:2017-2018年度IP評價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從國家文化建設的角度,首次提出一套衡量IP價值科學全面、跨領域、可量化的評價標準。


“IP評價標準”上線,解碼精品IP養成方法論



《報告》不僅對IP定義與騰訊新文創的思路不謀而合,且充分表達了對騰訊IP構建思路從“泛娛樂”升級到“新文創”的肯定:“大企業打造強勢IP,已積累了更多可供長線發展的文化資產,使企業有更強競爭力和生命力,也成為打造新時代國家文化符號的重要支點和主要舞臺”。

報告發現,騰訊是當前中國最大的IP持有者和建設者,以110個IP文化產品取得“數量規模”和“口碑評價”雙向第一,針對“中國文化符號”打造而進行的海外佈局和拓展也遙遙領先。

在昨日的大會上,林松濤進一步闡述了騰訊在IP構建上的優勢,“我們有最大的動漫平臺,有全網最全的音樂庫,此外包括影視、電競、體育、遊戲,在IP的上游騰訊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線。未來我們都會把這些內容和內容創作者更好地有機開放和連接。”


文化產業快速增長,但存在隱憂


《報告》指出,過去7年中國文化產業總產值從不到4萬億元攀升到10萬億元規模。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文化真正從陽春白雪變成了尋常人家的必備消費。但存在“產業大而不強,作品多而不精”的局面,不利於國家文化符號的打造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而這一點,在電影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

截止到去年為止,國內電影票房已經從從2012年的170.7億元增長到559.1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78%。倘若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由此可見,文化消費在國內越來越佔據重要的位置。

但梳理近兩年片單可以發現,國產電影票房大都依賴頭部影片提振,實際票房表現兩極分化嚴重。數據顯示,去年共376部國產影片登陸院線,僅票房前三名《戰狼2》(56.32億)、《速度與激情8》(26.46億)、《羞羞的鐵拳》(21.9億),就為全年票房貢獻了近五分之一的產值。

這意味著,當前國內電影雖然數量多但精品卻少之又少。

與此同時,在資本回報的壓力下,國內文化產業的高增長亦顯示出隱憂:大量作品一味追求粉絲經濟與IP流量變現,品質粗製濫造,更多評估經濟效益和產業價值,引發觀眾不滿和監管憂慮,造成了“唯流量論”等不健康的行業傾向。

除此之外,當前市場上對於IP定義也有諸多不同見解,其中“知名度”的高低在很多人看來是評判IP的一個最核心元素,正因如此也造成了眾多對文化產品惡意炒作過度營銷的行為:今年4月份,《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就曾震動整個中國電影界。觀眾也在層出不窮的惡意炒作過程中,逐漸成長趨於理性,對價值IP的理解也在發生變化。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國內文化產業發展存在隱憂,文化本身的價值需要被強調。而一套全面系統的“IP評價標準”的出臺,不僅及時為文娛產業的進一步升級提供了行為指南,更為本土文化符號的打造提供了助力。


《報告》為IP策略構建提供行動指南


此次報告中首次提出官方認可的“IP價值評價標準”和“IP價值計算公式”,其中後者強調,將以“全面”為核心,立足產業、文化“二元價值”,為行業提供科學評價IP的“方法論”。《報告》還通過對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文化價值的客觀評價。

最終得出結論:

針對“多而不精”的問題,《報告》提出的第一條標準就是:能夠被市場和時間所驗證,形成長期消費行為及消費期待。引導行業從“追求短期效益”切換到“精耕產業價值”的層面上,逐步將劣質IP清理出中國市場,使得高質量、正能量的IP更為突出,從而更高效地打造強勢中國文化符號。

而針對“唯流量論”的問題,《報告》同樣指出:要不斷創新,通過不同主體的接力創造,共生形成一系列兼具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文化產品。意味著要求IP運營者轉變思路,針對IP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進行發力,以挖掘IP的長久生命力,充分釋放IP潛能。

最後針對“惡意炒作”的問題,《報告》則制定了“凝聚並沉澱用戶情感和文化價值,並非因不良商業炒作等引起關注”的標準。強調IP在具備產業價值的同時,還要具備文化價值,以推動IP順利“出圈”,完成從“文化產品”向“文化符號”的升級。


“IP評價標準”上線,解碼精品IP養成方法論



事實上,早在IP價值評價標準誕生以前,騰訊已經就IP的打造提出類似的3個關鍵點:關注對象的升級(不僅關注作品,更關注系統、長線、有秩序的IP建設);關注層次的升級(對於文創企業的生產,提出更高要求與目標);協作主體的泛化(連接一切與文化生產關聯的事業與業務)。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騰訊的IP構建策略的前瞻性。

另外,關於IP價值的計算,《報告》結合IP定義和新時代IP的特點,在客觀量化數據、可比較的基礎上,給出了明確的公式:IP價值= 用戶參與度* 口碑評價係數* 開發度係數* 跨文化拓展係數。意味著一個好的IP應當具備流量、口碑、產業價值和文化符號缺一不可的特質。


騰訊IP構建的未來:跨平臺、多形態的發展機會

《報告》發現,互聯網企業持有版權或參與強勢IP產品的數量遠超傳統文化企業。其中,騰訊持有版權或參與產品開發的有110個位列第一名,阿里巴巴24個位列第二名,完美世界19個位列第三名,其他傳統文化企業則主要依靠發行、製作等優勢參與原創IP,緊隨其後。同時,在用戶評價等方面,互聯網文化企業同樣面處於領先地位。


“IP評價標準”上線,解碼精品IP養成方法論



《報告》表明,進入文化領域越早、佈局越全面,受到用戶的正面評價越高。騰訊在互聯網企業中較早介入文化事業,也最早提出IP建設的重要性,並進自覺行全面佈局的實踐,當前在遊戲、動漫、文學等領域都保持著冠軍的產業地位。

2012年,騰訊提出“泛娛樂”概念。經過六年的精耕細作,帶動行業文化生產方式的理念完成從“以作品為核心”到“以IP為核心”的變革,同時也直接催動了文化產業和娛樂產業產值幾何級數的攀升。

正如《報告》中指出,大企業打造強勢IP,已積累了更多可供長線發展的文化資產,使企業有更強競爭力和生命力,也成為打造新時代國家文化符號的重要支點和主要舞臺。彼時,騰訊成立互動娛樂事業群,構建了一個打通多種文創業務領域互相連接、共融共生的新生態,為升級新文創打下堅實基礎。


“IP評價標準”上線,解碼精品IP養成方法論



今年開始,騰訊正式邁入“新文創”的階段,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強化產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統一。

如動漫領域的《一人之下》,其動畫全網播放量超21億,豆瓣評分達到9.2分,是2017年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國產影視作品中唯一一部國漫作品。2018年初,騰訊動漫基於《一人之下》推出衍生潮牌“人有靈”,圍繞作品中的道元素進行延展,同時獲得了騰訊道學的大力支持,並一起聯合包括北京白雲觀、龍虎山天師府、武當山清微道院等道家文化機構進行推廣和聯合宣傳。

而《王者榮耀》,它不僅通過“榮耀詩會”、“歷史上的TA”、《王者歷史課》等影視化聯動成長為一款國民IP,更通過進一步挖掘遊戲角色背後的文化內涵,培育了可以與歷史性IP匹敵的新型原創IP,在國內外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一人之下》、《王者榮耀》的實踐,讓我們看到騰訊在IP構建上的眾多新思路,而《王者榮耀》背後,騰訊內部架構的調整,無疑代表騰訊已經基於組織的維度,來為IP尋求更多機會。正如馬化騰在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所言:“我們將藉助 ‘社交×內容’的網絡效應,讓UGC與PGC彼此滋養,形成最有活力的IP創生土壤。我們還希望與合作伙伴一起,幫助更多優秀的IP獲得跨平臺、多形態的發展機會,通過新文創的方式讓更多用戶和年輕人,獲得高品質的數字內容消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