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上週日晚,浙江衛視《神奇夥伴在哪裡》首播,這是一檔以動物為主觀視角的體驗秀節目。節目的主角是一隻名叫米亞的非洲黑猩猩和一隻名叫鼕鼕的法國鬥牛犬,它們將通過完成各種任務去體驗人類的生活。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它們會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最終讓觀眾從它們身上領悟到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起到教育小朋友的作用。

所謂動物的主觀視角,其實就是把動物當成故事的角色,並且擬人化,看看它們是如何去理解和看待真實的人類社會的,這跟我們熟悉的萌寵類綜藝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而在這檔節目裡,就是看米亞和鼕鼕的體驗故事。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據瞭解,這也是一檔命運多舛的節目,差不多歷時一年才得以播出,冷眼君猜與冠名應該不無關係。

但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這檔節目的冠名商是一款並不被人熟知的圖片社交軟件“圖有”。百度後的有效信息非常少,去App Store裡一查,評分居然為5.0(滿分),在355個評分里居然沒有一個打四星或四星以下的。冷眼君點進用戶評分一看,很明顯是有在大量刷好評,而且都集中在了上週五。神奇夥伴在哪裡,神奇夥伴在這裡。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回到內容本身,《神奇夥伴在哪裡》究竟是一檔怎麼樣的體驗類綜藝,所謂的動物主觀視角又是如何展開的,製作上又有哪些難點與問題,本篇冷眼君就來詳細分析一下這個節目。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米亞和鼕鼕VS小龐和詹姆斯

可能很多人早就看出來了,這個猩猩和狗狗的組合,簡直跟日本的《狗狗猩猩大冒險》一模一樣,同樣是一隻黑猩猩和一隻鬥牛犬,而黑猩猩叫小龐,狗狗叫詹姆斯。可能最大的區別是,國內版本是法國鬥牛犬,日本的版本是英國鬥牛犬。在內容上,都是以它們為主視角,看它們去如何體驗人類的生活。

所以,冷眼君在看《神奇夥伴在哪裡》時,腦海裡總是冒出那句經典解說詞,“在這一刻,米亞和鼕鼕靈魂附體,它們繼承了小龐和詹姆斯的優良傳統”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其實《狗狗猩猩大冒險》源自《天才!志村動物園》裡的一個單元內容,後來獨立出來。在這個節目裡,除了小龐和詹姆斯之外,還有一個馴獸師宮澤先生的角色,他作為每期節目任務的發佈者,要求小龐和詹姆斯共同去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讓它們學習到人類的社交禮儀,成為人類的小幫手。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至於任務的設計,基本都是取物品、買東西、送東西以及參加一些活動等等,但因為路線、場地、對接人都各不相同,所以展現出來的禮儀故事也會很豐富。觀眾在觀看小龐和詹姆斯可愛聰明的同時,還能重新感受到日本當地的一些人文,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收穫了。

我們再來看《神奇夥伴在哪裡》,就像剛才說的,米亞和鼕鼕繼承了小龐和詹姆斯的優良傳統,表現得也是非常可愛和聰明。無所謂你有沒有看過日本原版,你都會被米亞鼕鼕所吸引,一隻猩猩和一隻狗狗的相處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但是在這個節目中,沒有馴獸師的角色,所以任務的發佈就變成了米亞用手機查看任務。是的,你沒有聽錯,黑猩猩用手機。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每一期節目,它們將完成三個任務。在第一期節目中,它們完成的三個任務是:第一、幫助一位獨居的老奶奶洗衣服;第二、去寵物店給小天買貓窩;第三、將買好的貓窩帶回。

當然,在《神奇夥伴在哪裡》放大了米亞和鼕鼕居住的場地,也就是神奇之家,除了出門做任務之外,剩下的起居時間都發生在這裡。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但有一點冷眼君比較疑惑,節目為什麼會在泰國進行拍攝呢,比如第一個任務中的老奶奶角色就是泰國人,採用的是後期配音,有一種看《貓和老鼠》的錯覺。可能動物的馴養就在泰國吧,但是缺少了中國觀眾熟悉的場景,應該會在觀看體驗上打一點折扣。

總的來說,米亞、鼕鼕的表現完全不輸小龐、詹姆斯,整個節目呈現出來的那種可愛與輕鬆,還是很不錯的,特別適合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觀看。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眾所周知,純動物視角的節目拍攝是非常難的,尤其是當節目中只有動物的時候。因為所有的故事情節都需要通過後期重新去編劇梳理出故事線,同時在拍攝中因為動物的不可控,還需要有一定的干預。不像《萌主來了》和《奇妙的朋友》,推動故事的還是明星。所以不管是《神奇夥伴在哪裡》還是《狗狗猩猩大冒險》,製作的難度都是非常大的。

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在豆瓣的節目介紹中,其實還有一個演播室環節,有嘉賓對劇情進行討論,並且傳遞一些趣味小知識。不知道是在實拍過程中去掉了,還是在後期中被完全剪掉了,可能還是想更遵循原版的邏輯吧。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我們來具體看看製作的一些細節難點。首先當然是黑猩猩和鬥牛犬的馴化,在正式拍攝之前,一定是經過長時間的馴化之後,才有可能完成節目預設的各種任務。也只有馴化得好,才能讓它們展現出聰明可愛的那一面,讓觀眾有代入感。而這是節目籌備的硬時間,無法偷懶。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其次就是整個故事的梳理,因為動物不可能理解導演組的要求,所以只能通過引導讓它們慢慢去完成每一個步驟,然後通過旁白完成整個故事的講述。而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增加起承轉合的情緒表現,這些細節鏡頭要麼通過移花接木的剪輯完成,要麼就是通過當時的干預或事後的補拍,讓故事變得完整。

比如在第一個任務中,米亞要給獨居的老奶奶洗衣服,在使用洗衣機的過程中,一開始總是不成功,後來才發現是沒有接通電源,而這個接通電源的鏡頭,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補拍而來。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還有,在寵物店給小天購買貓窩的時候,米亞和鼕鼕有一番打鬧。其中,米亞為了抓到鼕鼕,趁其不注意,繞到身後,將鼕鼕從高處推下,讓它正好落到購物車裡。但是,當鼕鼕站在高處時,狗繩明顯是有人牽住的,包括之後的摔進購物車,也能看出剪輯的痕跡。可見,為了完成這個段落,適當的人工干預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其實以上類似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米亞和鼕鼕大量單獨的反應鏡頭的使用,也都是通過剪輯作為故事的補充,總之都是為了讓故事變得合理且完整。

但相比之下,原版中就幾乎很難看到干預的痕跡,鏡頭也多以遠景和中景為主,儘量用遠遠觀察的視角去記錄,真實感也會增強很多。而這也與一直緊隨其後的宮澤先生的角色完全匹配,也是一種遠遠觀察的狀態。有趣的事,宮澤先生每次的出現,都能給節目帶去一點點喜感。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還有一個關鍵點,原版中的很多任務其實都能側面展現出日本的人文風俗,是通過小龐和詹姆斯的視角去讓觀眾瞭解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比如有一期就是讓小龐和詹姆斯穿著和服去參加日本的夏日廟會,很有特色。但是中國版在泰國拍攝,所以展現當地歷史文化的功能就會被削弱,只能用相對普世的價值觀和處事原則去對小朋友產生影響,達到教育的意義。

最後說到整期節目的配音,這是貫穿一期節目的唯一聲源。原版的中文版本是香港國語配音,而且是女聲,總的來說非常生動,特別適合小朋友觀看。但是《神奇夥伴在哪裡》採用的是男聲,雖然效果也不差,但是有一些發嗲賣萌的情緒就很難準確表現出來,或許換成女聲會更傳神吧。

所以從製作來看,《神奇夥伴在哪裡》還是不錯的,但是還可以將擬人化的效果做得更加生動一些,旁白也可以更加誇張一些,讓小朋友們有一種看真實版動畫片的感覺就完美了。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動物的保護與規避問題

其實這是所有與動物有關的節目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凡用錯誤的方法去餵養動物,或者逼迫動物去做一些可能引起動物本身不適感的行為,都會遭受到輿論的譴責。

比如當年《奇妙的朋友》,就因為節目中有違背猩猩動物天性的行為,遭到過抵制。所以,如何保護好動物本身,不違背它們的自然天性,是所有同類節目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事實上,《狗狗猩猩大冒險》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龐的天性逐漸顯露,2012年曾將一名女士咬成重傷,節目也隨之停掉。而小龐由於長期與人類相處,已經無法融於猩猩群的生活,以至於小龐後來的狀態非常不快樂。很多年後,宮澤先生再去看望小龐時,也多少有一些心酸之感。

《神奇夥伴在哪裡》:純動物視角的節目製作到底有多難?

目前來看,《神奇夥伴在哪裡》因為幾乎沒有與人的共處與飼養,所以不太會有飼養方面的錯誤。但是對於黑猩猩表情的使用,可能始終是一個隱患,因為黑猩猩咧嘴笑的時候,其實並不是開心,而是害怕。另外,這個節目會做多久,對於米亞未來的生活狀態會不會跟小龐一樣,其實也是一個隱患問題。

以上是冷眼君的一點擔心,希望節目組能夠處理好吧。總之,從首播來看,節目製作的還是不錯的,希望後面的內容能夠更加生動活潑一些,比如試一次女聲旁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