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爲何讓如懿念念不忘?《牆頭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戲」!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在《如懿傳》中,帝后兩人從相識到相離始終難忘《牆頭馬上》。這是他們的「定情信物」,也是歷經千年依舊生機勃勃的「愛情寓言」。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如懿傳》

回顧這部與《西廂記》齊名的元代雜劇,你會驚喜地發現:這是一部嵌在才子佳人套子裡的「大女主戲」,女主李千金比如懿敢作敢為得多,敢夜約,敢私奔,敢不要名分只要愛情,敢遁入空門六親不認。如果你看《如懿傳》喪氣滿滿,不妨看這部戲舒展一下身心。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俞振飛、言慧珠版《牆頭馬上》

最近,這部被不同年代的人以不同形式演繹的經典又被搬上了舞臺。創新京劇《牆頭馬上續情緣》由上海戲劇學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出品,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上海青年京崑劇團、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共同排演,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獻演,並在上海各大高校巡演中亮相,令人頓生耳目一新之感。

「編劇」最早是白居易,「元曲四大家」白樸將其改為了喜劇

《牆頭馬上續情緣》的故事不能不好看,因為歷代的「編劇」陣容實在太強大!

初代「編劇」可以說是白居易,他寫了一首廣為流傳的中長篇敘事詩《井底引銀瓶》,編織了公公為難媳婦的情節——「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本意是「止淫奔也」。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之青絲汲水

後來改編者眾,但足以化作經典流傳於世的是「元曲四大家」白樸的《裴少俊牆頭馬上》。這位生活在朝代變換時期的大才子,大半輩子浪跡天涯,對女主李千金敢愛敢恨、衝破名教、自擇配偶的行為內心是讚賞的,因此安排了裴少俊中進士後接回李千金的橋段,完成了一個符合古典文學審美傳統的「大團圓」故事。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之大團圓

劇中這段話堪稱作者的心聲:「從來女大不中留,馬上牆頭亦好逑。只要姻緣天配合,何必區區結綵樓。」雖然「女大不中留」這種理念在今天看來已然落伍,但這種開明的、支持婚姻自由的態度有其穿越時空的進步意義。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之牆頭馬上

更令現代觀眾「扎心」的是,這部戲的女主與眾多才子佳人戲中為情痴迷的女子不一樣,行事潑辣,思維也不受拘束,開場向乳孃訴哀情「你道父母年高老邁,哪裡有女孩兒共爺孃相守到頭白?」被男主他爸、裴尚書發現後據理力爭:「這姻緣也是天賜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怎麼樣呢?我們是「天地為婚證,明月主婚姻」。

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戲的改編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到了近代,俞振飛是大名鼎鼎的崑劇表演藝術家,言慧珠則是京昆女演員、梅蘭芳的弟子,有「京劇皇后」之名,兩人的婚姻誕生了崑劇舞臺上的「生旦絕配」。兩人合作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崑劇《牆頭馬上》,並在1963年錄製了電影版。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俞振飛、言慧珠版《牆頭馬上》 圖片來源:網絡

可惜,這段婚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言慧珠因脾氣不好、作風潑辣,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了更為嚴厲的批鬥,相約俞振飛自殺不成,最終用一丈白綾「自掛東南枝」,讓戲迷為之感慨「戲裡戲外,兩樣辜負。」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言慧珠 圖片來源:網絡

這麼說,把《牆頭馬上》改成大團圓是不是畫蛇添足呢?未必如此,因為不一樣的結局代表了不一樣的願望。上海戲劇學院的童航老師告訴周到君:「這一版京劇最開始演的是悲劇,但遭到了觀眾的強烈不滿,後來就改成了喜劇。」

現實充滿了無奈,不妨在戲中放真愛一條生路。

在繼承中創新,用「追光燈」打出心理戲

在這一版全新的創新京劇《牆頭馬上續情緣》中,我們還能以現代的審美習慣,更為入戲地感受人物之所想。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中,丫鬟梅娘和乳孃為出奔的李千金祈禱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頻繁運用的「追光燈」。人物獨白時刻是追光燈追著打的好時機,萬籟俱寂,唯餘一人,此時展現出來的戲劇性猶如在看一場戲劇。用紅衣女子的舞蹈表現李千金懷孕生子的七年,這種象徵手法也頗為西化。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之懷孕生子

還有文白混搭的「間離效果」,傳統戲曲中的「抓梗」。乳孃是全劇非常有人氣的角色,說的臺詞非常大白話甚至「魔性」,時時提醒你正在看戲:

關澳門關廈門,以防梅西偷射門。

先要閃婚又要私奔,出了前門進後門。

從高管變清潔工,年終獎沒發只能到東方藝術中心(昨晚演出場地)來打工。

「京昆合演」是現在很少出現的景象,因此,《牆頭馬上續情緣》中一段李佩紅唱京戲、張軍唱崑曲的曲牌是「唱腔上的創新」。

上海戲劇學院的童航老師向周到君科普了程派藝術與崑劇的淵源:「程硯秋是程派藝術的創立者,俞振飛是崑曲大家。俞振飛原來只是一個崑曲票友,是因為程硯秋才從事專業演出的,而且就是因為和程硯秋的合作,才奠定了他職業演員的地位。」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李佩紅和張軍

而此次演出,兩位主角的扮演者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李佩紅,俞振飛的再傳弟子、「崑曲王子」張軍,再現了「京昆合演」的盛況,非常精彩。

这部戏为何让如懿念念不忘?《墙头马上》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戏」!

■《牆頭馬上續情緣》謝幕

值得一提的是,《牆頭馬上續情緣》不僅有藝術家版,還有青年演員主演的青春版。該版本由上海青年京崑劇團演員陳東煒,特邀青年教師楊淼,戲曲學院優秀畢業生胡曉瑞及在讀學生李超、孫赫遠、任梓誠主演,上戲戲曲學院15級、17級戲表專業的學生參演,白雲明老師和王梅老師指導。

作為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李佩紅認為上海青年京崑劇團是非常難得的平臺,並且需要進一步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真正走進大學後,必須要站在舞臺上,才能成才。除了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也批下來了,學院的老師和學生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興奮。

那我們就要重新改課程設置,過去排戲、演戲、彩排不算課,那我們到了大學就要算課時,到了大學就要排戲,除了公共課就是站在臺上,要經常和觀眾見面。在他們的學生時期,就能有一種社會的影響力。所以,我們不僅要在上海演,還要走出上海。

■《牆頭馬上續情緣》的劇照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