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出京就獎3萬還白送買房資格,小米也要「逃離」一線?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員工出京就獎3萬還白送買房資格,小米也要“逃離”一線?

在近幾年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中,二線城市都唯恐再錯過新浪潮,科技企業從高成本的一線城市迴流,設立第二總部成為這些城市的新機會。

而小米和武漢,一家手機公司和新一線城市的故事,最近則成了科技媒體關注的話題。

隨著科技公司規模的擴張,同時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及產業調整,二線城市成為科技公司設立第二總部的新選擇。類似武漢、成都這樣的新一線城市,爭奪科技公司第二總部聚集地的競爭趨於白熱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地方政府招商人士以及科技企業發現,科技公司轉移第二總部已成為二線城市科技產業發展的機遇,以武漢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已經形成科技公司轉移的集聚效應。同時,地方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招商,除了人才充足、生活成本優勢外,還通過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支持,新一波的科技產業招商競爭也日趨激烈。

到二線去還是繼續北漂?

近期,小米集團《搬遷員工相關福利政策》在網上流傳,並引發熱議。

該文件稱:

在2019年3月底前從北京遷往武漢、南京的員工,基本工資不變,獲得3萬元搬遷福利費,不受當地限購政策影響可立即購房。

搬遷員工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申請武漢月租金1000元每套的人才公寓。

小米公司往武漢轉移,已不是新話題。2017年6月,武漢東湖高新區與小米簽署了小米(武漢)總部、小米之家銷售總部、小米長江基金等合作協議,小米(武漢)總部揭牌。

小米創始人雷軍是湖北仙桃人,武漢大學畢業,在很多場合都會談及自己的故鄉和母校情結。2018年上半年,小米還將一場新產品發佈會放在武大召開。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幾年時間裡,小米將在武漢投入230億元,建設小米武漢總部,湖北及武漢的區位、人才優勢明顯,將在智能製造的產業轉移中擁有極大機會。

員工出京就獎3萬還白送買房資格,小米也要“逃離”一線?

“到二線去,還是繼續北漂?”小米的搬遷文件,在北漂的年輕人中間也有一定的關注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包括小米、BAT在內的北京大多數科技公司不解決新入職員工的北京戶口。一位北漂十餘年已婚已育無房的80後湖北籍年輕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羨慕,他從事醫藥行業,也在等公司向武漢加派人手的機會。

90後湖北籍小米員工小王表示,她所在的部門沒有收到上述網傳文件,其他部門有同事收到。搬遷主要涉及幾個部門,有同事為了去武漢,在考慮調動部門。在她看來,公司的政策對於80後已婚已育且在京沒有戶口的同事還是有吸引力的,特別是湖北籍的同事。

小王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她並沒有回武漢的打算,雖然她生在湖北,在武漢上大學,但覺得自己還年輕,留在北京會有更多可能、更多機會。已經在北京安家落戶的同事,很多都不考慮去武漢。

此外,北京最新積分落戶數據公佈,其中小米公司有8人獲得北京戶口,滴滴也有9人。

小米部分員工南遷,只是科技公司往二線城市轉移的一個縮影。

在武漢做自媒體的楊恆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最近他幫忙武漢光谷對接了兩家北京的科技公司,還在幫兩位在日本工作的科技人才物色回武漢的新工作。

在楊恆星看來,一線城市的企業和人才分流已經成為趨勢,其中武漢、成都無疑是內地二線城市中最好的選擇。對於來考察的企業來說,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是成本和人才,科技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一線城市的用人用地成本也越來越高。

員工出京就獎3萬還白送買房資格,小米也要“逃離”一線?

二線城市招商新戰場

在近幾年的移動互聯網大潮中,像武漢、成都這樣的二線城市都唯恐再錯過新浪潮,科技企業從高成本的一線城市迴流,設立第二總部成為這些城市的新機會。從前兩年的大數據、AR、VR,到近兩年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二線城市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新技術。

“我們在(第二總部)招商中唯一的競爭對手,也就是成都。”武漢一位參與招商的政府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科技公司在考慮第二總部時,考慮的城市一般都是武漢和成都,在他經手的項目裡,90%都留在了武漢。

在他看來,武漢的交通和人才優勢更明顯。武漢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優勢明顯,是高鐵樞紐城市,乘高鐵從北上廣到武漢很方便。另外,武漢的高校多,不管是武大、華科等重點高校,還是高職高專學校,各個層級的人才扎堆,適合企業做研發,也適合企業的電話銷售等部門。

楊恆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幫忙對接的一家北京的科技公司,正在武漢光谷考察,結束後還會再去成都考察,然後確定落戶到哪裡。

事實上,成都的遊戲、動漫等新經濟產業發展迅速,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另外,成都房價比武漢略低,人文軟環境盛名在外。2018年初,成都發文稱,要建立有利於產業跨區域發展的利益分享機制,達到成都市總部企業標準條件的省內市域外企業因發展需要,總部遷入成都市或在成都市設立第二總部的,在成都產生的地方經濟實得可與原企業所在地政府協議共享。

員工出京就獎3萬還白送買房資格,小米也要“逃離”一線?

地方政府在招商競爭中,用到了校友招商、老鄉招商等,雷軍還被武漢任命為“招才大使”。對於企業來說,在情懷以外,還有人、財、地方面的優惠。其中最明顯的是政府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包括通過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的形式參與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與湖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小米與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發起募集規模為12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用於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拓展。天眼查數據顯示,參與發起的還包括武漢光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部分社會資本。

長江產業基金成立於2015年底,屬於政府發起的產業引導基金。目前長江產業基金參與的武漢本地招商的大項目,涉及的公司還包括吉利汽車、京東方等。

武漢光谷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互聯網企業第二總部首選地已成為光谷新名片,小米、科大訊飛、奇虎360、小紅書、海康威視等數十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已在此設立第二總部或研發中心。

在6月份北京舉辦的“楚才回家”活動上,58企服、豐巢科技等十家公司宣佈在光谷設立第二總部。科技公司的CEO們在活動上紛紛表示看好武漢,部分還特別強調了未來將在武漢的招人規模,以及崗位的技術屬性。這些也都是地方政府看重的,比如雷軍曾稱小米要在武漢有一萬人的員工規模,以研發為核心。

光谷互聯網+辦公室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武漢來看,入駐企業的數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在用人方面一些企業已經有了千人和數百人的規模。具體崗位包括技術含量很高的研發崗,也包括電銷、客服等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