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縫紉機放在如今雖然不起眼,可在六七十年代是與自行車、手錶並列為三大件的,當時家境不錯的人家結婚時都要購置這“三大件”。

老物件是時代變遷的見證,在石泉縣明清古街,就有一件有著58年曆史的縫紉機,這臺縫紉機的主人就是85歲高齡的陳奶奶。


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陳奶奶是縣百貨公司退休職工,她清楚地記得,家裡這臺縫紉機是1960年購買的,當時買縫紉機就是為了方便給兒女做衣服、補衣服。那時一件衣服大的穿了小的傳,縫縫補補要穿好幾年。

縫紉機一買回來,她就在朋友的指導下學會了使用。她用這臺縫紉機給孩子們做過衣服、褲子、馬甲、棉窩窩鞋。

走近一看,這臺縫紉機的標誌依然清晰可見,上面寫著“飛人牌”,下面寫著“上海第一縫紉機器製造廠”。

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我1956年參加工作,那時就在縣百貨公司賣布,一個月工資24塊5,那時買啥都要票,還要排隊,我們櫃檯經常都被擠倒甚至擠破。”陳奶奶清晰的記得當時縣百貨公司有30多個職工,當時的人氣絲毫不遜色於現在的大型商場。

時光荏苒,如今,百貨公司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健在的同事也寥寥無幾,只有陪伴陳奶奶多年的縫紉機還是依然如故。

改革開放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用不上縫補衣服了,陳奶奶也沒閒著,她又用這臺縫紉機做鞋墊,她把家中的舊衣物都收集在一起,裁剪好,做成各種鞋碼的鞋墊送給親戚朋友,剩下的鞋墊還有很多很多,陳奶奶就擺在門口賣。

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談到改革開放以後生活的變化,陳奶奶說,以往買啥都要票,買肉要肉票,買糧要糧票,現在買啥都隨便買。以往很多婦女都是圍著鍋臺轉,現在男女平等,都能出去工作,家裡條件實在太差的還有低保。

陳奶奶現在已是四世同堂,兒女們想接她去樓房住,她總覺得不太方便,況且自己還能自理,就一直住在老街的平房裡,兒女們輪流來看望和陪伴她。


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老了嘛,沒事兒幹,就圖個消遣。”雖然已是85歲高齡了,陳奶奶不僅說話思路清晰,還耳聰目明,現在還能穿針引線,熟練的使用那臺年代久遠的縫紉機。除了做鞋墊,她平時還在家裡寫粉筆字、看書看報。

“以前我喜歡去廣場跳舞,打太極拳,70多歲時我還去過市裡演出呢。最近七八年我才沒去的,平時自己在家做做老年操,散散步。”談及如何養生,陳奶奶說,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少生氣,多鍛鍊。



85歲陳奶奶和她“58歲”的縫紉機

此圖來源:www.duitang.com


陳奶奶也祝福

全天下所有的老人

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