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葉草即將「綻放」,從這裡能抵達世界!

11月3日,國家會展中心最先開放的,是位於場館西北角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聞中心。

四葉草即將“綻放”,從這裡能抵達世界!

上海剪紙傳承人李守白為中外記者展示剪紙技藝。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攝/光明圖片

四葉草即將“綻放”。進博會的主角,除了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全球商界領袖、知名專家學者,還有全球630多家媒體的4100多名新聞工作者。在這個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新聞中心,中外記者將把進博會的信息,以各種形式、多種語言,傳遞到世界各地。

從這裡,億萬中國民眾將瞭解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信息;從這裡,五洲四海將看到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融媒體遇上科技範兒

新聞中心,就是幾排桌子、若干電腦嗎?在融媒體時代,這種想法已經“out”了。

四葉草即將“綻放”,從這裡能抵達世界!

在進博會新聞中心,志願者整理贈閱中外記者的書刊。光明日報記者 郭紅松攝/光明圖片

走進新聞中心大廳,服務檯前圍滿了諮詢求助的記者,工作人員用中英文一一為他們答疑解惑。二樓、三樓是媒體工作區域。3日下午,工作區已經熙熙攘攘。在公共區域,不時有記者手持直播設備,向網友介紹新聞中心的各種“黑科技”。

走進記者們津津樂道的媒體公共工作區,迎面是18臺液晶屏幕組成的三層360度大屏媒體島。這個媒體島可實時播放公共信號畫面,提供進博會相關信息,保證記者們在公共區的任何一個位置,都能收看到重要活動的實時信號。

新聞中心展現出的科技範兒,著實讓中外新聞記者直呼“高大上”——

近500個記者工作位,全部配備數字音頻接口、網絡接口。

四葉草即將“綻放”,從這裡能抵達世界!

航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新華社記者 凡軍攝

廣播電視總控設備機房、衛星傳送機房、公共信號收錄室和衛星傳送服務室,為廣電媒體提供廣播電視公共信號收錄和衛星傳送等服務。

無線網絡信號全覆蓋,每個網絡終端均配置20M帶寬,可滿足4000名記者同時工作的網絡需求。

四葉草即將“綻放”,從這裡能抵達世界!

11月4日中午,進博會新聞中心“音樂午茶”上演《遊園驚夢》。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攝/光明圖片

配置移動新媒體直播平臺和4G網絡移動傳輸系統,為新媒體提供靈活高效的直播鏈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進博會“新聞中心”的概念,早已突破了1.3萬平方米的物理空間——掃描二維碼,下載進口博覽會APP,關於進博會的權威信息發佈和指導信息一應俱全、一觸即達。預展、館內導航、智能翻譯、展商展品信息可檢索自如。記者們通過掌上移動服務平臺,還可實時收看進博會的公共信號、接收官方資訊信息推送、進行技術服務預約、瀏覽新聞中心全景圖、查看實時發佈的展館周邊交通信息。

將科技範兒嫁接到網上網下細緻的服務中,且看世界各地的各路記者如何利用好新聞中心,如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暖心服務溢滿人情味

3日下午5時許,會展中心已華燈初上。人潮逐漸退去的新聞中心安靜了下來,醫務室裡卻是一陣忙碌——一名場館工作人員因突發頭暈耳鳴被緊急送來,醫生對其進行初步診斷和應急處理後,送往附近的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位於新聞中心二樓的醫務室,是本次進博會5個醫療點之一。來自上海中山醫院和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的醫生在這裡坐診,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據中山醫院青浦分院主任醫師盛羅平介紹,他所在的第5醫療點今天已接診了8位工作人員,不過都沒有出現嚴重情況。值班醫生告訴記者,每個醫療點都要定時報送《每日醫療站點保障信息報表》,內容包括接診幾人、具體情況以及處理措施等。

除了完善的醫療保障,新聞中心還為參會記者們提供了免費的餐飲和茶歇服務。“感覺新聞中心的服務很有人情味。”新民週刊記者王煜感嘆,幹了這麼多年記者,這是他體驗過的“最暖心”的會務保障工作。

“新聞記者蠻辛苦的,每天跑這跑那、忙前忙後。對我們來說,有杯熱茶、有杯熱咖啡就很溫暖了。”王煜笑著說,“進博會新聞中心的服務真的非常周到,讓我們好感度直線提升。”

海派韻味盡顯中國氣度

茶氣氤氳,展一卷書香繾綣;吳儂軟語,唱一曲雅韻清音。城市形象和文化展演區,可謂新聞中心的另一抹亮色,讓前來採訪報道的國內外記者在工作之餘,也能感受上海的海派韻味。

4日中午將近12點,工作區內忽聞笛聲悠揚。記者循聲望去,原來是“音樂午茶”活動開演了。首天獻藝的,是來自上海崑劇團的青年演員。一曲《牡丹亭》經典選段《遊園驚夢》,唱腔纏綿婉轉,身段曼妙若流水。記者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攝像。據瞭解,“音樂午茶”活動除了上演《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古韻新彈”,還將舉辦專場音樂會,莫扎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經典作品都將在這裡奏響。

一間清新雅緻的朵雲書房,成為記者們工作之餘消遣的好去處。這個佔地40平方米的小書房,其設計與搭建以思南書局為模型,營造出明亮雅緻的閱讀氛圍。瀏覽書架,既有《百年孤獨》等經典作品,也有《解憂雜貨店》這樣的暢銷書;既有中文本,也有外文書,記者們可以各取所需、隨手閱讀。

臨近媒體專屬工作區,“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也足夠“吸睛”。有著近百年曆史的上海剪紙,流光溢彩的海派旗袍,融書、畫、詩、文、印於一體的嘉定竹刻,曾伴隨幾代人成長的“小人書”……深具海派特色的15個非遺項目在這裡集體亮相。

記者駐足欣賞時,上海剪紙傳人李守白正在演示剪紙技藝。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他手中上下翻飛,約兩分鐘時間,這紅紙一展,就成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他將這隻蝴蝶送給正在直播“神奇的中國藝術”的外國記者,這位記者忙用不太熟練的中文連聲說著——“謝謝你”。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05日 0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