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養老保險並軌,企事業統一標準計算養老金,養老金差距大嗎?你怎麼看?







2014年開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與企業並軌!機關事業單位和個人開始交納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並規定10年的過渡期(2014年以前退休、其計算辦法仍按原方法);

並軌以後事業與企業的退休人員、差距有哪些?:

一:2014年一2024年為過渡期,就是講50歲事業單位的人員、與企業同齡人的養老退休金差額、10年之內還繼續存在;因為兩者的工資基數懸差2一3倍,退休時的計算方法是同樣的;

二:每年養老退休金的調整,事業與企業的上調比例是同樣的,但由於退休前工資的基數不同、退休後養老金金額的懸差,其上調後的養老金相差2倍之多、懸差繼續擴大、並且持續延伸,直至死亡;

三: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是國家財政預算並支付的,旱澇保收、沒有風險,其工資、福利的增長與上漲是定期而可靠不變的;而企業的工資、福利隨企業的生產效益的好壞波動、並且上下浮動的,大多數企業、三年五年也不漲工資,泥鰍與黃鱔永遠不能一樣長短;由此,企業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和養老金、沒辦法縮小差距,更沒法講平等;

四:事業單位的人員、都是屬於政府的固定編制人員,其工作穩定、風險小;而企業是隨市場需求的波動、是隨企業效益的好壞,不但收入不穩、而且隨時就有下崗、失業、再就業的風險;

五:怎樣才能縮小企業與事業單位的工資和養老金的懸差?:

①:92年以前(部分企業98年以前),企業人員視同交費的年限(工齡)、應與事業單位同樣的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是接本地區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的40%一60%計算;事業單位是按本人檔案工資的90%一100計算);因為92年以前都是國家財政統一支付的保險費,這是企業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保險懸差的最大因素;應該將92年以前、由於計算方法的懸差的養老金補給企業退休人員(包括十四次上調的比例部分);

②:每年養老金的上調比例(百分比),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應分開下達上調的比例(百分比)、而且上調的比倒應按養老金的基數上下波動,以徹旅解決由於基數不同所產生的差異與不平等、不公正;

③: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費是國家財政直i接100%足額支付的、個人沒有交納保險費(2014年前);而企業是個人與企業共同交費、是按40%一60%交納保險費的,而絕大部分企業、都是按最低標準交納保險費的,還有15%左右的企業沒有為員工交納養老保險費;

④:企業在職員工的工資調整,國家應統一協調與平衡,應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保障企業員工在行業內的最低工資標準、與實際生活水平;

以上,請各位網友評議!


海海147035523


為了實現企業單位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2018年10月1日我國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職工和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的都是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方式都是按照28%,其中單位負責20%、個人承擔8%來進行,計算方式也一樣。但是就目前來看,大部分企業職工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卻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為什麼呢?

第一、繳費基數不一樣。

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繳納與大型國企央企一樣,都是按照本人當地上年度的社平工資為繳費基數,一般都在100%以上。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由於效益不太好,或者是為了節約生產成本,都是按照60%的最低繳費基數來為職工繳納社保費用。繳費基數的不同,必然造成退休時養老金待遇的差距。

第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不同。

企業20多年前就實行了按實際繳費年限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建立個人賬戶之前是按照退休待遇計算公式來計算過渡性養老金。而事業單位從2014年10月才開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之後把以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而且是按社平工資的100%以上來計算視同繳費年限的。另外還補償了一筆過渡性養老金。按照養老保險所遵循的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越多,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的原則,企業職工和事業單位人員相比,個人賬戶和過渡性養老金上的差距,自然又拉開了養老金待遇的差距。

第三、在每年養老金上調的掛鉤調整環節中,由於是根據退休人員的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來上調,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上本來就比企業退休職工更有優勢,所以在養老金上調中就上調得更多。這樣一來,退休時養老金就更高的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始終都會比企業退休職工更高。


葉公來幫忙


樓主您好,2014年開始,我們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統一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了。但社保改革僅僅也就繳納養老保險,實際上實現真正意義上養老保險的並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現在實際上並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養老金並軌的工作。

那麼在2014年以後,因為機關事業單位都開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那麼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之後,他的計算方式都是按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當然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的這個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相較於企業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相對要高一些。

所以說他的繳費基數相對要高一些,那麼在退休之後領到的養老金,還是要高於企業職工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他們二者之間也就是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只不過就是相較於之前沒有交納養老保險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收窄!


社保小達人


不大了,且基本一致。仍有細微差異,是正常的。

謝謝《悟空小秘書老師》邀請。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2014年10月1日,也稱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

也就是從此時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與企業職工退休使用的是同一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即計算退休時使用的是同一個上年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同一個社會人均壽命指數。但又是分別管理,單獨列賬,並實行十年過渡期。

現在的企業職工由人社局養老保險科(處)負責,機關事業工作人員由人社局公務員科(處)負責。2019年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組織部負責。

相互之間的細微差別主要是個人帳戶儲存額。企業職工可以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低於本人月工資60%繳費,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能按本人工資的100%繳費。

這樣的結果是反映到個人帳戶儲存額上,可能企業職工就會少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就會多些。而計算退休金時,就自然形成了一些差異。

這也是符合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的。

管見了。


商世好


我看現在的退休。金折磨像賭博一樣你壓力多,將來就掙的多。你壓的少就將來掙的少。我覺著不如以前的辦法好。都是為國家做貢獻。差距應該有不會差這麼多。比如說公務員兒吧。部級幹部和縣級幹部是應該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也有差別。但是沒有這麼大的差別。


定幫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

2014年10月,我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也參加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方式跟企業職工一樣,事業單位職工承擔一部分,扣繳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20%,也就是政府財政出這筆錢。職工個人賬戶採取記賬制,與政府劃入統籌基金的部分,共同形成養老保險基金。

養老保險基金用於支付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標準,暫時企業和事業是不一樣的,不過最終的目標是一樣。

在未來,我們所有人的退休待遇,也就是基本養老金都會只剩餘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內容。

計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2×1%×繳費年限。

繳費指數等於本人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全國統一標準。

通過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貫徹了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思想,只要繳的基數高,繳的年限長,退休待遇也會高。

但實際上,這些年來多數企業職工一方面工資比較低,不能用較高的繳費基數繳納社保,另一方面企業弄虛作假,即使工資高,也用最低交費基數給大家交社保。所以,會導致未來職工退休時養老金待遇低。

但是職工維權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原因很複雜。為此,國家2019年1月1日起直接將社會保險費的徵收職責劃歸稅務機關。稅務機關已經建立起比較全面的金三稅控管理系統,能夠調閱到企業究竟發多少工資?這樣可以督促引導企業按真正的工資給職工繳納社保。也就能夠有效避免企業繳費基數虛假問題,導致職工退休時吃虧。

事業單位的繳費基數還是非常高的,一般都能達到1.5倍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以上,級別越高,基數也越高。

至於繳費年限,企業工人會經常存在下崗失業的問題,因此繳費年限通常也不如事業單位長,但這個硬傷也沒辦法。如果工人能夠提升自身素質,成為香餑餑,自然失業的機會就少多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自己交納靈活就業人員保險來解決。

企業和事業另一項不平等的原因在於補充養老金。我們的補充養老金,企業的要企業年金,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是不一樣的。職業年金是由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所確立的,《企業年金辦法》是有人社部和財政部的部長令發佈。


機關事業單位普遍建立起來了職業年金制度,而只有不到10%的企業職工能夠享受企業年金,由於對於企業不具備強制性,發展潛力有限。年金制度目前,相當於1.5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至少能夠提升養老金一半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雖然企業和機關事業都有過渡性養老金,不過過渡性養老金的時間,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之前計算,而企業單位一般是從1996年之前計算,北京市等一些地區延遲到了98年。


過渡性養老金由於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而且相應的過渡性係數非常高,比個人賬戶養老金要合算得多,這一項也能夠拉開機關事業和企業的差距。

除此之外,還有統籌外支付的補貼費用。主要是指一些改革性補貼,退休人員都可以享受的一些住房補貼等待遇,一些地方還有提租補貼、物業補貼、文明獎勵等等。根據雲南人社廳公佈的信息,楚雄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6月份人均待遇達到了5808元,統籌支付的養老金費用大約4000元,統籌外支付的職業年金加住房補貼等費用有1800元。

所以,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實施養老保險並軌,壓根兒就不是打壓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待遇。而是通過各種規範,不斷提升企業退休人員待遇,最終實現並軌。時間可能比較長,還需要耐心等待。


暖心人社


越來越大,我也不清楚咋搞的?大好幾倍。我工齡三十年,一直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工資一千七百多點,和我同時畢業的,同時退休的,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制,七千多元,而是每年我只漲一百來元,人家漲三百多元,同樣的漲百分之五。


清醒之魂


視同交費間段,應該是一樣的政策,為什麼事業單位交百分之百按百分算養老保險,而企業交的少就按少的算?都是為國家工作,都是工作八個小時,為什麼視同交費年限,算退休金時都不一樣?


手機用戶23208732271


差距不會縮小,現在退休養老金是按照多交多得的原則計算,規定養老金繳費是當地上年社平工資的60%—300%,九檔,多數企業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很多大型國企最高繳納300%,自己去計算吧,有固定計算模式


山藥55835950


並鬼了,差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