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讓生活更美好,「清遠經驗」再出發!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四十年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場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思想大解放拉開序幕;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決定實行改革開放。

關鍵一招,必有關鍵之戰。關鍵之戰在廣東。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過去40年取得的發展成就,滲透著改革先行者們‘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和精神。”

關鍵時刻,清遠不甘人後:1978年l0月,清遠氮肥廠率先試行超計劃利潤提成獎,使獎金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1979年4月,清遠進一步改革工業企業管理體制。“提著腦袋”成就了“清遠經驗”。

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1979年3月,韶關財政部門開始認為:這不就等於把本應上繳國庫的錢“截流”了嗎?4月,省財政廳開始反對財政包乾;5月,省財政和勞動部門聯合發文叫停清遠做法——清遠經驗被判“死緩”;8月,清遠做法在全省工交會議上引發激烈辯論,省委決定搞試點;次年6月,清遠經驗全省推廣受阻,習仲勳7月親赴粵北調研11天,總結“清遠經驗”,“刀下留人”。

“清遠經驗”得以在全國推廣成為一面旗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清遠的發展也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如何傳承、弘揚“清遠經驗”?如何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殷切期望?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如何奮鬥出更美好的清遠生活?

“清遠經驗”必須再出發。

今天起本報推出“改革讓生活更美好,‘清遠經驗’再出發”特別報道,共同重溫改革先行者們在黨的領導下“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精神、智慧和擔當。深入學習、貫徹、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清遠工作新局面。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40年

清遠從工農兩個領域輸出“清遠經驗”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清遠氮肥廠全景(歷史資料圖)

“殺出一條血路”,清遠不甘人後。

1978年6月,“真理標準”大討論在廣東轟轟烈烈展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尚在6個月之後。

一個月後,“窮怕了”的清遠縣氮肥廠在國內邁出了探索市場經濟的第一步。

用賣煤渣等廢料的5萬元作為獎金,開設“綜合獎”,一下激活了工人的積極性。工人一改“上班一條蟲,下班打衝鋒”的局面。

氮肥廠的“綜合獎”試驗讓清遠看到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也是在四十年前的十月,當蛇口以“四分錢驚動中南海”時,清遠縣委已在清遠氮肥廠等4家工廠試行“超計劃利潤提成獎”,擴大企業的自主權,讓獎金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開啟了工業領域國有企業改革的先河。

1978年12月,清遠氮肥廠投產9年來首次實現了扭虧為盈,員工放鞭炮慶祝,洲心農民抬燒豬來慶賀。

清遠“提著腦袋”在工業領域開啟了國企的改革

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

清遠飄紅的經濟數據很快引起了韶關地區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注,一場不小的爭論隨之展開,餘波持續了近20個月。

1978年之前,發獎金隨時都會被批鬥。

發放獎金在那個時代仍被看作是資本主義“物質刺激”、“獎金掛帥”。

有人說清遠是“提著腦袋”在工業領域開啟了國企的改革。

一切都是統收統支的計劃經濟年代,清遠的做法無疑“違反了財經紀律和制度”。

1979年3月,財政部門認為清遠“把本應上繳國庫的錢‘截流’了”,並將情況反映至省裡。

爭論由此而起。分管的省領導帶隊來清遠調研,後認為清遠經驗值得推廣,並獲得省領導習仲勳、楊尚昆和劉田夫的支持。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半途而廢還是迎難而上?

省委的肯定沒能平息“清遠經驗”的爭論,反而更加激烈。

前行的腳步和阻力之間又膠著了近一年。

1979年5月,在清遠的“超計劃利潤提成獎”試點的7個月後,省財政和勞動部門聯合發文叫停清遠做法。

半途而廢還是迎難而上?這對當年的韶關地委來說是一個難題,但他們頂住了壓力,清遠的探索沒有停止。

1979年8月11日,在全省召開的相關會議上,就清遠的做法,韶關地區工交政治部的科長與省財政廳負責人搶嘜交鋒。

出席會議的習仲勳在最後發言時強調:“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要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工交戰線上一定要補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這一課”。

當天的會議結束,省委、省革委作出決定,要求各地區選擇若干縣的工業企業,仿照清遠縣的做法搞試點。

清遠由此成為全國工業企業關注的熱點。

但“牆內開花牆外香”。原準備大面積推廣的“清遠經驗”,10個月之後,被有關部門從文件中“偷偷摸摸地去掉不提”。1980年6月,習仲勳發現省裡要求推廣的“清遠經驗”從文件中“消失”後,再一次在會上力挺:“清遠經驗”是一個很好的新生事物。

他要求:“清遠經驗”繼續搞。堅決支持,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這次來是‘刀下留人’”

“‘左’的思想路線干擾破壞了30多年了,30年來積重難返,有很多東西變成了習慣勢力。”習仲勳說:“改革是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所以,我這次來,是要解決‘清遠經驗’的問題”。

1980年7月5日,習仲勳親自率隊到清遠、韶關開展了為期11天的調研。

“過去幾年對‘清遠經驗’是判了死刑緩期執行,我這次來是‘刀下留人’!”

他深入企業,車間,召開一次又一次的座談會,聽取基層的意見。

“‘清遠經驗’這個群眾創造的新生事物,要關心,經常不斷了解、總結它的發展情況、成長過程……”習仲勳在調研過程中甚至感覺“到清遠有點來遲了,如果早來兩三個月,就會更好一些”。

11天的調研後,在歸程的車上,習仲勳跟財政廳的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解放了幾十年,人民還吃不飽飯,還住得破破爛爛,我們內心應該是有愧,對不起人民。清遠實行這種辦法,不是挖國家牆角,是發展生產力”。

習仲勳的“刀下留人”,讓“清遠經驗”試行兩年之後,得以在全國推廣。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1980年廣東省委79號文,文件肯定了“清遠經驗意義重大”的歷史作用(歷史資料圖)

1980年7月29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了習仲勳書記在粵北考察調研期間主持起草並親自簽發的《批轉清遠縣國營工業企業實行超計劃利潤提成獎和改革工業企業管理體制的報告》。

1980年8月1日,經《人民日報》和《南方日報》詳細報道之後,“清遠經驗”在全省乃至在全國推廣。

正如“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清遠經驗”也是清遠改革發展史上永遠的精神之光。

在長江學者、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陳金龍教授看來,四十年前的清遠經驗可概括為四個方面:解放思想,敢闖敢試;調查研究,果斷決策;尊重民意,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讓改革成果惠及人民。

重溫是為了更好地汲取改革的智慧和勇氣,以更堅定的決心進一步深化改革。

四十年前,清遠敢闖敢試的改革基因,在今天的清遠依然延續。

36年後清遠在農業領域再次輸出“清遠經驗”

當城鄉的二元化現象日益嚴重,鄉村凋蔽成為全國的普遍難題之時,全省的農業大市,超過6成農業人口的清遠,主動作為,在農業領域裡開啟了一場農村綜合改革。在基層黨建、村民自治等方面為全國輸出了經驗。

2012年11月28日,清遠市委、市政府下發文件《清遠關於完善村級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意見(試行)》,正式邁出新一輪農村綜合改革探索的腳步。

這份後來被簡稱為“33號文”的文件僅5046字,成為清遠鄉村綜合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跟四十年前,工業領域的國企改革一樣,農村綜合改革同樣發端於群眾首創。

“33號文”是清遠的市領導們走訪了全市所有85個鄉鎮200多座村莊,多次聽取群眾的意見,汲取群眾的智慧,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提煉而成。

文件以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為核心,推進村民自治、基層黨建、政府服務“三個重心下移”。

也正是因為六年前的這次改革,今天清遠的田間地頭,勞作的不只是上了年紀的身影,還有很多曾經外出打工返鄉迴流的年輕人。

英德市石牯塘鎮螢火村葉屋村小組是一個擁有約130名村民的自然村,曾經被列入省定貧困村的範疇,過半村民外出打工,造成大量撂荒。

2014年開始,外出打工的村民開始迴流,到今天,外出的僅有10餘人。

正如1980年7月,習仲勳在清遠調研時對清遠縣領導說的一樣:表面一看是錢調動了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實際上是加強了黨的領導,是做了很多很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取得的。

“三個重心下移”

讓清遠鄉村基層黨建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

的確,葉屋村的變化的背後,得益於農村綜合改革的基層黨建和村民自治的下移。

2013年,葉屋村成立黨支部。之後,黨員、村民理事會理事長葉時通組織發動群眾自發開展土地置換整合,連片經營,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和專業分工。

葉屋村只是清遠市近年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一個縮影。

像葉屋村一樣,在自然村(村民小組)建立黨支部的,清遠有7999個。以往建立在行政村一級的1023個黨支部,調整為1013個村黨總支。

黨組織下移之後,不僅擴大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農村的有效覆蓋,還讓黨支部真正成為引領型組織、融入型組織、實幹型組織。“三個重心下移”,讓清遠鄉村基層黨建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英德市西牛鎮田心村貧困戶高興地拿到養殖水蛭的首次分紅。清遠日報記者 李作描 攝

2014年,清遠成為中央農辦農村綜合改革聯繫點,全國第二批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就像當年清遠在工業領域用“超計劃利潤提成獎”解放了國企的生產力一樣,清遠在農業領域用“三個重心下移”激活了鄉村的內生動力。

時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來清遠實地調研後認為,在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上,“清遠找到了很好的鑰匙”。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三個重心下移”之後農村社會日趨穩定。

英德市西牛鎮禾灣村曾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二十多年來,由於和鄰村的山林權屬爭議,村民不斷到省市,甚至進京上訪。

2013年,西牛鎮被納入清遠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鎮。禾灣村成立黨支部後,又牽頭成立村民理事會,管理村中事務。在新成立的村黨支部和理事會帶領下,村民轉變了思想觀念,將精力集中到發展經濟和開展村莊建設上。

僅一年時間,村民收入和村莊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自然村,該村也從上訪大村變為“零上訪”村。

2014-2017年,清遠涉農矛盾呈逐年下降趨勢,全市未發生重大涉農矛盾糾紛和信訪事件,農村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在為工業領域輸出“清遠經驗”的36年後,清遠鄉村樣本再次為中國的鄉村振興輸出了“清遠經驗”。

2016年,鄉村綜合改革的“清遠經驗”進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6年“31號文”《關於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方案》。

2016年,清遠更成為全國首個涉農資金整合優化試點地級市。

同年,在“三個整合”的基礎上,清遠進一步深化鄉村改革,開啟了農村土地資源、財政涉農資金、涉農服務平臺“三個整合”,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五大創建工程,積極探索具有清遠特色的“體制、產業、鄉村、脫貧”四大致富路徑。

經過多年推進,清遠市“3354”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清遠鄉村振興的步伐仍在向前。

長江學者、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名譽院長徐勇認為:“清遠的這項改革不僅是解決它自身的問題,更在於它的全國性價值。”

“清遠經驗”為我們提供的汲養跟今天十九大的精神一樣: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讓改革成果惠及人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清遠的鄉村綜合改革之後,葉屋村民的收入比此前提高了十倍之多。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新屋與舊屋。經過3年的發展,葉屋村大多村民蓋上了新房。 清遠日報記者 李思靖 攝

如今的葉屋村每家每戶都成了家庭農場,農民人均收入從原來的2000多元提高到如今的35000多元,三分之二農戶家庭購買了小汽車。持續增長的收入和越來越完善的基礎設施,不斷吸引著村民回鄉。

脫貧轉富不止發生在葉屋村。清遠全市的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

一組數據表明:2013年至2017年,資金投入42.72億元,發展產業項目18.5萬個,脫貧人數28.78萬人。預計到今年年底,貧困發生率由4.6%下降到約0.4%。

農民的人均收入也以年均10%左右的幅度增長,2017年,清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7元,增長9.0%。

改革讓生活更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我看最根本的還要靠改革開放。“廣東要帶頭貫徹黨中央關於改革開放的重大部署,緊密聯繫廣東實際,勇於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全國提供新鮮經驗”。

“清遠縣有很多有利條件。如北江水,又清又遠,源遠流長,一看就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優勢很多。”正如當年習仲勳視察清遠時對清遠未來的期許,清遠正以改革創新的姿態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徵程中奮鬥著自己的美好未來。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紀念歷史的最好方式,就是開創更好的未來!如今的清遠,正處於新的發展起點,並以實實在在的業績,譜寫中國夢的清遠篇章!究竟什麼是清遠力量?只需要兩分半鐘,小布就能帶你找到TA,快點擊下圖↓↓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三十而立 砥礪奮進”清遠建市30週年成就展網上展館持續開放中,現在點擊下圖進入網上展館,足不出戶觀看清遠建市30週年成就。

改革让生活更美好,“清远经验”再出发!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