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都要爲養老做準備了,你慌不慌

養老金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目前,28個省份確定了養老金上調方案,今年整體調整水平將是2017年養老金的5%左右。養老金上漲對大家都是好事,但今天要討論的不是上漲了多少、哪些人受益的問題。

對於80後、90後來說,養老已經不再遙遠。第一批“80後”如今已經 38 歲了。年紀更長一些的“60後”“70後”,距離退休線就更近了。年輕一代的你開始做養老儲蓄了嗎?你認為存夠多少才能舒服地過退休生活?

先不用急著回答,來看看與你同齡的他們是怎麼對待養老問題的。

最近,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發佈。這份報告調查了28440位用戶,其中75%的受訪者為年齡介於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一代。

35歲以下年輕人過半沒養老儲蓄

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每月儲蓄1339元,有超過半數還未準備養老儲蓄。

不少年輕人期待政府養老金成為養老主要支撐來源,但卻對養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調查樣本中,有超過97%的年輕人對養老金瞭解很少或者完全不瞭解。


00後都要為養老做準備了,你慌不慌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數據還顯示,這些年輕人將目標退休年齡設定在57歲左右,並且對退休生活表示頗為樂觀和嚮往。

只用17年能攢夠180萬養老金?

100萬夠嗎?也許在今天,100萬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在未來,這100萬真的夠我們養老嗎?

事實上,算上醫療成本、生活成本、通貨膨脹等因素,報告指出,大多數年輕人認為至少需要163萬元才能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

00後都要為養老做準備了,你慌不慌

事實證明,理想很豐滿,但也任重道遠!根據當前的儲蓄狀況和銀行存款利率推算,在不進行投資的情況下,他們需要長達59年的時間才能存到足夠的資金達到期望的養老儲備水平。也就是說,20歲開始存錢,快80歲才能存夠!

然而,報告顯示,僅有約44%的年輕受訪者已經開始為養老退休存錢。在沒有開始養老儲蓄的受訪者中,他們計劃開始儲蓄的平均年齡是40歲,距離理想的退休年齡57歲。也就是說,只留給自己17年的時間來儲備養老金。

00後都要為養老做準備了,你慌不慌

顯然,這些年輕人若要達到養老目標,都面臨著時間緊迫的這一不可迴避的棘手問題。

體面養老歸根到底是合理配置資產

現在國家推出的養老政策越來越多,比如以房養老、延遲退休、遞延養老保險、鼓勵老人創業、養老目標基金等,其實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國家養老壓力不小。所以,僅僅依靠養老金髮放來實現體面養老是不現實的——要麼壓抑自己的消費需求,要沒想辦法通過投資來擴大自己退休後的收入。

報告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年輕一代仍然希望依靠政府養老金和現金儲蓄來養老,而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希望依靠年金、保險產品、租金收入、股票或售房所得來養。

調查中的大多數人表示他們並不完全瞭解政府養老制度的運作方式。很少人預期通過投資來積累儲蓄,28%的年輕一代仍然認為現金儲蓄將成為他們退休收入的主要來源。

即使是已經開始儲蓄的人,也表現出投資知識匱乏的困境。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輕一代在他們的養老儲蓄中優先考慮長期回報,大部分人都希望有股息紅利或定期利息。

體面的養老,歸根結底是要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一是,隔離風險,即便未來形勢變差,這筆養老金還能不為所動,二是要讓投資收益遠高於通脹。

投資的魅力在於複利。假設你在30歲時有一萬本金,你將這1萬本金進行投資,以現在的P2P網貸的年收益率為10%,利用複利的力量,30年後會變成了17.4萬,足足是原來的17.4倍。

如果我們及早規劃財務,提升投資意識,就可以做到享受複利的魅力,跑贏通脹。具體怎麼做,我們可以參考下高淨值人群的的做法。

《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高淨值人群主要投資於銀行理財產品、儲蓄及現金、信託、股票、投資性地產、保險等幾類資產,其中銀行理財產品是中國高淨值人群境內配置比例最高的標的。


00後都要為養老做準備了,你慌不慌


△2009-2017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境內可投資資產配置比例

具體看,近兩年,由於資本市場大幅波動,高淨值人群投資上的避險情緒逐漸升溫,銀行理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配置比例有所增加,股票及公募基金類資產配置比例有所下降。2017年,高淨值人群投資在銀行理財產品上的配置約佔其整體可投資資產的25%,相較2015年增加近一倍。

固定收益類產品包括儲蓄、銀行理財、債券、固定收益信託、固定收益類基金、P2P理財等。回看資產配置比例,2017年國內高淨值人群境內投資最多的資產便是固定收益類產品,比例大概在45%—60%。

與智者為伍!沿著“有錢人”的投資思路,年輕人要不斷接受更多的投者教育,並提早制定目標,做好資金規劃。畢竟退休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未雨綢繆才不至於為晚年生活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