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江西16丨千柏麗譚智:轉型時期,渠道商不學習成長終將被淘汰


問渠江西16丨千柏麗譚智:轉型時期,渠道商不學習成長終將被淘汰


導讀:

重視精細化服務,深耕江西贛州市場十年的譚智,卻在去年突然從贛南來到贛北,於南昌成立了第二家代理公司。是什麼吸引了他“迎難而上”?

CBO記者 尹會凌 南昌報道

十五年前,學建築出身的雲南小夥譚智毅然離開家鄉,來到江西這片紅土地開啟了創業生涯。五年跑業務的經驗積累,讓譚智在行業內收穫了一眾好評。2008年,他創立了贛州千柏麗商務有限公司,正式開始經營化妝品代理生意。目前,公司主要代理歐詩漫、嘉莉比奧、City Color。


問渠江西16丨千柏麗譚智:轉型時期,渠道商不學習成長終將被淘汰


回憶創業初期,譚智感嘆道:“剛接觸這個行業,是這個行業最幸福的時候。每一個環節的成本都不高,消費者也很好教育。”而如今,代理商和門店都處於微盈利的狀態,曾經的渠道紅利期時代早已不在。

“價格戰”不再管用,門店迎來轉型

在贛州的一個小縣城裡,有兩家相隔不遠的化妝品店,它們的店門口各自擺放著一個喇叭,每天循環播放著打折促銷的口號。

“這兩家店都是我的合作伙伴,而這個縣城也只有這兩家化妝品店。可常年的惡性競爭,讓我覺得它們下一秒就要關門倒閉了。”譚智無奈地告訴記者。

顯然,試圖以價格戰來引流並非長久之計。如何在恰當的時間點把握促銷分寸,是門店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譚智看來,其實早在2016年開始,門店的促銷活動突然就不太好做了。“現在促銷投入更大,但是吸客各方面反而沒有以前效果好。”究其原因,他認為,“渠道分流對我們的衝擊是比較大的,很多時候都不知道競爭對手是誰,說不定我們的顧客自己就是做微商的。現在門店和代理商都比較痛苦,但是這也是一個轉型的時期。”

重視B、C類門店,掘金修復產品市場

門店需要轉型,代理商亦是如此。去年10月,譚智於南昌成立第二家代理公司——南昌仟誠美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修復類產品。譚智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在此之前,公司代理品牌大多合作的都是A類店居多,很少關注到夫妻店或者是面積很小的店。

直到去年的一次下市場,顛覆了譚智對於“小店”的看法。


問渠江西16丨千柏麗譚智:轉型時期,渠道商不學習成長終將被淘汰


走進一家40㎡的店,譚智只看到了一個人——店老闆的老公。聊天過程中,一個敷著面膜的顧客從樓上下來,洗完面膜之後對老闆娘說:“我支付寶給你轉了5萬塊,你收一下。”後來,這位老闆娘告訴譚智,這是顧客買產品預存的錢。

“我們也做過調查,在江西的大日化店裡,一年消費一萬元以上的顧客很少。假如一家店有3000個會員,但是年消費超過一萬元的不會超過50個,甚至有些店都沒有年消費超過一萬元的顧客。而這樣一個小店,一年一個品牌回款40萬元卻是很輕鬆的事情。”譚智震驚之餘,仔細地瞭解了這家店,發現面積如此小的一家店卻擁有7個員工,靠的就是深度服務與體驗。


問渠江西16丨千柏麗譚智:轉型時期,渠道商不學習成長終將被淘汰


“所以我們現在也會反過頭教育大店要做體驗,要解決顧客問題,不能單靠讓利打折。”兩三年前,譚智就與門店溝通要做會員管理和深度體驗,增加體驗區。然而,很多店家由於慣性思維,覺得之前前店銷售模式才能賺錢,不願意嘗試改變。他認為,不進步的店很快會被淘汰掉。

打破慣性思維,擁抱互聯網時代

除了深度體驗,譚智認為,實體也應該與線上更好地結合起來。

“我們現在做品牌推廣,會通過朋友圈。例如,我們現在做的歌歌蘭妮,推出幾個網紅爆品,通過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宣傳,做一些精美的文案,也會吸引很多店家來諮詢。”他表示。

據譚智回憶,曾有一位他甚至沒見過面的小店老闆娘,通過朋友圈與他達成合作。“她在線上賣貨比在店裡的銷量還要好,進貨之後,貨還沒到店,就已經全部賣掉了。”他表示,這是很多BC類店可以去發展的方向。


問渠江西16丨千柏麗譚智:轉型時期,渠道商不學習成長終將被淘汰


今年雙十一,譚智也聯合門店推出了品牌預售卡。他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預售卡由店家和店員通過朋友圈售賣,微信收取預售金,然後集中在10月30日、31日這兩天來做大型促銷活動。

據瞭解,預售卡上線第一天賣了1000多張,最終目標是5000張。“這也是我們今年的一種新嘗試,突破了以往的打折促銷。”譚智表示。

譚智始終認為,代理商要做的不僅僅是服務,更多的是要給門店提供新方向、新思路。“大家共同學習進步,才能更好地達成共贏。”他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