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投票、助選 美中期選舉華人參與度空前

【歐洲時報網】美國中期選舉在即,華裔在參與度、活躍度方面均呈逐年上漲之勢,辯論、助選、掃街拜票、捐款到處可見華裔的身影。越來越多的華人已經意識到,為了在自己關心的議題上有話語權,華人需要積極投票,保護自己的權益。

美國僑報網報道,由亞太裔美國人投票促進會(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Vote,APIAVote)等多個非營利組織聯合發佈的《2018年度亞裔美國選民調查報告》顯示,亞裔群體在本次中期選舉中展現出更高的投票熱情。

参选、投票、助选 美中期选举华人参与度空前

圖為特朗普在亞裔群體中的支持率,倒數第二為華裔群體。(圖片來源:《2018年度亞裔美國選民調查報告》)

【華人需用選票發聲 保護自身權益】

美國中文網報道,2018年的中期選舉格外關鍵,其結果會影響到總統權力、國會制衡,塑造未來數年的政治格局。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它對重新劃分選區的影響,各州州議會和州長將決定重劃選區的具體程序,所以36州的州長席位決定了2022年大選前的選區劃分。總之,不管是參與影響選舉結果,還是作為公民的意識,投票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而對於華人而言,根據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美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少數族裔人口不斷上升甚至將超過白人,亞裔更在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個時代更迭的時候,華人如何用選票發聲、如何保護自身權益是關鍵之舉。積極參加投票可能不會改變政壇勝負,但唯有如此,政客和各界才會重視華裔以及華裔的利益,同時這也是公民選舉的意義。

更何況根據數據分析,在加州、亞利桑那、喬治亞、內華達、新澤西、俄亥俄、德州、弗吉尼亞等州的至少10個國會選區,由於亞裔投票率預計逐步上升,這些票數可能對該選區的結果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影響中,華裔自然應該也有參與。

另外自2016年總統選舉以來,華裔在許多問題上的立場分化爭議激烈,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成為了推動華人參政議政的動力之一。

参选、投票、助选 美中期选举华人参与度空前

圖為就業與經濟、醫保、教育、槍支管控、國家安全是亞裔選民關心程度排名前五的議題。(圖片來源:《2018年度亞裔美國選民調查報告》)

【華人關注議題多】

移民問題

近來特朗普政府在移民議題上動作頻頻,從大篷車移民、稱廢除出生公民權、領取福利或影響綠卡申請、取消H4簽證工作許可等,從非法移民到合法移民都有涉及。出於不同立場,華裔對於移民議題的不同層面普遍持複雜和矛盾的態度,太過“自由”的左翼政策會傷及許多華裔中產移民的權益,但太過緊縮的保守政策也讓華裔擔憂殃及池魚。

平權法案

哈佛被控在錄取時歧視亞裔學生的案子11月2日最後一天庭審,華人對於教育平權被扭曲的問題十分看重,這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政治傾向。加州、弗吉尼亞等地的多名共和黨議員,都提出支持取消大學錄取時的“種族配額”制度,也被視為是吸引亞裔選民的策略。

進一步稅改

中期選舉前,特朗普再次重提稅改2.0方案,稱一定會在6日前完成一個為中產階層減稅的方案,還明確提出要為中產階層減稅大約10%。多數工薪階層在特朗普上任後推行的史上最大稅改中得到了福利,但一些高稅收、高地稅州的民眾卻面臨增稅的負擔,而這些州中很大一部分是華裔聚集區,因此華人也十分關注進一步稅改的細節。

全民醫療

民主黨的奧巴馬健保讓很多新移民有了醫療保險,但也使不少工薪階層的保費躥升。近日特朗普政府再次推出新醫改計劃,提議削減醫療保險為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昂貴藥物支付的費用,預計5年內聯邦醫保會節省170億美元。目前共和黨還沒有提出這個方案的更多細則,而華裔更關心的是,政府是否能推出一個能夠適用於不同收入階層、不同需要的民眾的醫保方案。

参选、投票、助选 美中期选举华人参与度空前

圖為美國會議員孟昭文參加紐約華埠春節慶典。(圖片來源:中新社)

【從國會到地方 數十位華裔參選】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2018年的美國中期選舉,華裔參選十分踴躍,除紐約的國會議員孟昭文(Grace Meng)、南加州的國會議員趙美心(Judy Chu)、劉雲平(Ted Lieu)尋求連任外,還有數十位華裔分別在加州、紐約州、伊利諾伊州、馬里蘭州、賓州及佛羅里達州等參選州、市一級公職。

加州華裔參選人數破50

在南加州,今年競選聯邦和州級的華裔和華裔女婿候選人共七人,包括尋求連任的第27選區國會眾議員趙美心、第33選區國會眾議員劉雲平、第49選區州眾議員周本立(Ed Chau)、第55選區州眾議員陳立德(Phillip Chen)、第63選區州眾議員藍登(Anthony Rendon),以及角逐國會參議員的前加州參議員德利昂(Kevin de Leon)、和第22選區州參議員的前洛杉磯小區學院理事伍國慶(Mike Eng)。南加州部分城市還有14位華裔候選人參選市議員。

在舊金山灣區,今年共有40多位華人競選加州及地方縣市公職。其中四人尋求連任,分別是加州第17選區州眾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第19選區州眾議員丁右立(Phil Ting)、第25選區州眾議員朱感生(Kansen Chu)、第28選區州眾議員羅達倫(Evan Low)。另兩人則是現任加州民選官員競選新職,分別是加州主計長餘淑婷(Betty Yee)競選加州財務長;加州平稅局委員馬世雲(Fiona Ma)競選加州主計長。另有三人參選市議員。

華裔羅得島州挑戰州長

在紐約市,現任民主黨籍的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尋求第四任期連任,因無強勁對手,預計篤定當選;孟昭文現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是民主黨內位階最高的亞裔。而曾任紐約市主計長的劉醇逸(John Liu)在9月民主黨初選中憑藉“藍色浪潮”(Blue Waves),擊敗現任第11選區紐約州參議員艾維樂(Tony Avella),成為民主黨候選人,也顯示了一定的實力。

在羅得島州,克蘭斯頓(Cranston)市華裔市長馮偉傑(Allan Fung)今年捲土重來,再次挑戰州長大位。

麻州兩位華裔州眾議員、民主黨籍的陳德基(Tacky Chan)、共和黨籍的黃子安(Donald Wong)今年都競選連任。2015年起擔任康州參議員的黃濤(Tony Hwang )今年也競選連任。

第一代移民角逐州眾議員

在賓州,今年5月補選中勝出、成為賓州首位華裔州眾議員的戴怡平(Helen D。 Tai),期中選舉將再面對共和黨籍前對手、鎮議員溫迪·托馬斯(Wendi Thomas)。

在伊利諾伊州,兩位華裔州眾議員候選人中,第二選區的馬靜儀(民主黨),因同額競選而篤定順利連任;17選區的華裔候選人江珍妮(Jennifer Gong-Gershowitz)則代表民主黨與一位韓裔共和黨候選人一決勝負。

密執安州華裔州參議員候選人張理(Stephanie Chang,民主黨),在6日選舉中將與共和黨候選人角逐。

在馬里蘭州,第15選區州眾議員民主黨候選人齊麗麗,為來自上海的第一代移民,將與其他兩名黨內候選人一起,在11月6日與三名共和黨候選人競逐,最後取前三名成為該選區州眾議員。蒙郡退休教師張容善(Josephine Wang),今年再度參選馬州第17選區參議員。

在佛州,民主黨鄭鴻鈞(Andrew Jeng)參選佛州奇士美(Kissimmee)市議員,為佛州地區華人參加郡市地方選舉首開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