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警告:溫室氣體的無限排放,地球或將重新邁向白堊紀時代

我們正邁向新白堊紀?

科學家的警告:溫室氣體的無限排放,地球或將重新邁向白堊紀時代

人類談論全球暖化危機多年,氣候變化卻在近些年愈來愈明顯,聯合國警告若溫度升幅超過 1.5°C水平,一切將不可逆轉。有人樂觀認為,地球氣候始終會進入新常態,人類可以適應過來,但科普作家普利斯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按目前預測,地球氣候最終可能與6500萬年前白堊紀相似,那是恐龍尚未絕種的地質年代,人類不可能適應得來。

人類早於1980年代已經預料到今日的局面,明白到2005年減排20%可限制全球升溫不多於 1.5°C,但我們坐以待斃。從那時開始,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修訂原先的預測,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警告,到去年11月,第23屆聯合國國際氣候大會在德國波恩的最新報告顯示,地球溫度到2100年將上升3°C。

科學家的警告:溫室氣體的無限排放,地球或將重新邁向白堊紀時代

假如我們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50年,二氧化碳水平將會較工業化前的水平升一倍,由當初280PPM升至560PPM,到2100年再次翻倍而衝破1000PPM,與1.45億至6595萬年前白堊紀的二氧化碳濃度相約,文章因此設想,地球最終或邁進新白堊紀。

究竟白堊紀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它留下了白堊丘陵和懸崖的地形,為我們帶來了無花果、梧桐樹、木蘭樹,恐龍當時仍雄霸大地,以暴龍、三角龍等為霸主,隨著卵生的恐龍到白堊紀末期絕種,體型細小的哺乳類動物大量繁衍。至於我們當前最關心的全球氣溫,當時大概相較人類工業化前高3°C -10°C 左右。

科學家的警告:溫室氣體的無限排放,地球或將重新邁向白堊紀時代

假若地球再次回到白堊紀,人類將要面臨何等生存挑戰?

文章分析指,如果地球真的重回白堊紀,南北極將會不再有冰面,海平面會上升66米,我們還會看到遼闊的溫暖淺海,海床積存大量礦物,類似以前白堊紀形成的400米厚白堊土石灰岩層。在生物物種方面,大型哺乳類動物很可能絕種,爬行動物會取而代之橫行大地,體型將進化得愈來愈龐大,彷佛迎接恐龍回朝。

在白堊紀的地球環境下,人類只能夠靠科學家制造的人為環境、在保護罩下苟延殘喘。有如小說家卡爾維諾筆下小說《看不見的城市》中,對虛構城市鮑西斯的描述,城市踩著高蹺在雲端之上,人類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空中樓閣。

科學家的警告:溫室氣體的無限排放,地球或將重新邁向白堊紀時代

然而,白堊紀的成形需要經過漫長歲月,人類能否撐到那個時候還很令人懷疑。因為氣候暖化,可能導致平均溼度上升,相對溼度有機會達到100%飽和水平,稱為“溼球”。2010年的研究已經證實,35°C高溫加上“溼球”環境下,人類不可能存活多於6小時,體感溫度將超出我們認知的35°C,感覺近似身處50%相對溼度、加上40°C 以上的氣溫。

具體而言,世界很可能落入類似印度河和恆河農業地區的氣候,這樣的氣候落在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將可能釀成前所未有的災難。再者,聯合國亦已預測本世紀末上升3°C後,北極將很可能長出森林,海平面上升將導致人類大多數沿海城市消失。

科學家的警告:溫室氣體的無限排放,地球或將重新邁向白堊紀時代

地球曾經歷兩次大暖化,使公元前9600年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告終,在兩場大暖化的衝擊下,覆蓋北美大陸的冰蓋融化,北美因此出現巨型湖泊,同時導致海水上漲,最終演變為當今美加邊界上的五大湖和尼亞加拉大瀑布;不列顛群島與歐洲大陸原本相連,亦因為海水上升,形成今日的英倫海峽。

這段地球歷史使我們明白,突然而持續的氣候變化,哪怕只是數十年,都會不可逆轉地改寫地球原貌,影響可長達數千年,因此地球會邁進新白堊紀,亦絕非毫無根據的臆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