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舞蹈教育也是一場階級戰爭

穆韻兮

“舞蹈,誠然需要天賦,而更多的閃亮,源於高質量的教育

” ——前言
業餘舞蹈教育也是一場階級戰爭

印度電影《起跑線》在國內上映一段時間了,深受好評。而這種好評的根源在於能引起中國家長的共鳴。良好教育資源的短缺、家庭競爭的激烈、階層固化的殘酷以及上層社會對下層社會的鄙視……都是中國家長焦慮的真實寫照。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家長相信好的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只有接受過良好教育才能讓孩子有強大的競爭力,在未來社會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搶佔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只有接受了良好的藝術教育,才能算是一個有品位、綜合素質高的人。
業餘舞蹈教育也是一場階級戰爭

所以,舞蹈教育作為我國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階級戰爭已悄然打響。 大城市中高段業餘舞蹈教育“專業化”發展趨勢已初現倪端 ,我們這裡的核心詞集中在“大城市”、“中高段業餘舞蹈教育”,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國現在的北上廣深圳、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青島等一線城市或東南沿海發達城市,“中高段業餘舞蹈教育”指得是社會業餘舞蹈考級8級以上、有志於報考初高中舞蹈特長生或我國高水平藝術團舞蹈團的考生。

在十年前,我們的業餘舞蹈教育和專業舞蹈教育有著嚴格的區分。而近十年來,我們首先出現了一群“半專業化”的舞者,然後現在的高水平藝術團舞蹈團的考生往往已經具備專業舞者的應試水平。這些變化和競爭的加劇都源於家長對舞蹈教育的重視
業餘舞蹈教育也是一場階級戰爭

對於業餘學舞蹈的學生來說,比科班舞者少了很多練習時間,那就只有找名師點撥,以求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大的突破,獲得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但凡能考上名校特長生,或我國頂尖高等學府高水平藝術團的學生必然都從師於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師,不說一路小課而來,但這筆學費的開支絕對不亞於專業,而如果家庭沒有足夠好的資源背景,大部分名師是沒有時間和精力耗在一個業餘小孩兒身上的,普通人家的小孩兒也是接觸不到這些行業名師

小編採訪過不少高水平藝術團舞蹈團的“臺柱”,她們都直言從小師從當地最好的舞蹈老師,XX舞蹈家協會主席、XX國家一級演員、XX文工團首席、XX業內皆知的舞蹈明星……“名師出高徒”,這句話不假。所以在名師的帶動下,“高、精、尖”的專業化細節要求下,學生的進步一定是明顯的,所以中高段業餘舞蹈“專業化”的趨勢明顯,舞蹈考學變得越來越嚴苛。

為什麼說大城市呢?因為往往好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基於“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大城市的孩子可以更好地享受到優質的舞蹈教育資源,不管是演出機會、學習觀摩平臺、還是名師點撥,這些都是小城市無法企及的。從小的薰陶和審美的潛移默化,自然容易讓他們獲得更高的平臺。


業餘舞蹈教育也是一場階級戰爭

業餘舞蹈啟蒙和普及教育的“小班制”、“私人定製”式需求劇增。十年前,我們的社會業餘普及舞蹈教育還處於摸索階段,而現在已經越來越成熟。80後、90年初出生的舞者童年的印象多是20-30個人一節課的舞蹈學習,而現在00後的舞蹈教育往往都是“小班制”,個別經濟條件足夠好的學生,哪怕只是5,6歲也是上“一對一”的小課。

這種變化一方面源於舞蹈培訓機構或工作室的增多,行業競爭加劇;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內因便是家長經濟實力的增強,對子女教育意識越來越重視,對舞蹈教育投資的捨得。 得到更多關注的課堂教學必然會有更高的教學質量,然而價格也是不菲的。倘若一節課有20個學生,學費是50一節課,那小課和“一對一”起碼是這個價格的2-4倍。然而,只要是有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迷你課堂依舊供不應求。 而從小都得到老師更多關注,得到更細緻舞蹈教學、更廣闊平臺舞蹈實踐的孩子,從概率上來說,必然成才的可能性更大,更能在競爭中處於優勢。

所以,別總是片面地認為別家孩子在舞蹈演出、比賽、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是“有背景”、“拼關係”。事實上,只是別家孩子的父母處於一個較高的社會層次,更加懂得在教育上投資,孩子自然優秀。

所以,別總是埋怨自己的孩子沒有舞蹈天賦。事實上,天賦的挖掘也需要一個良好的引路人,你是否能為你家孩子支付高價學費去找一個名師呢?別抱怨名師收費高,名師也是人,也需要靠自己的特長在社會生存。一個好老師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教學成績上,也體現在其經濟價值上。這無關於勢利,只是社會生存的法則罷了。 所以,別總是斤斤計較於價差不到100元的舞蹈服裝、斤斤計較於每節課多十多二十塊錢的學費、斤斤計較於舞蹈比賽幾百塊的報名費……俗話說有“舍”才有“得”,舞蹈藝術講究精品,沒有各個細節的精益求精,哪有舞蹈的品質可言?

所以,提高你的收入、做好你的工作、完善你的教育意識、加強你的自我認知……如果你要讓你的孩子學習舞蹈,並希望其學有所成,那筆者衷心希望你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在舞蹈教育這場階級戰爭中儘可能地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