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郭沫若先生

由於特定歷史背景因素,郭沫若對社會的貢獻一直國民關注的話題,昔人已去,是非功過,交給千秋評說。但無論是誰,只要是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去認識,郭沫若先生都是中國文化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家之一。其在文學、歷史學、古文字學等廣闊的學術領域裡所留下的豐厚遺產,毋容置疑地影響今古。而他在書法藝術方面的造詣,也同樣在現代書法史上閃耀精彩的一筆。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康生評價郭沫若的書法

據說,文革期間,具有深厚書法造詣的康生一直看不起郭沫若的字,認為“若論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得強。”這當然有文人朋友之間的玩笑話,你若過於相信,恐怕有失公允。事實上,康生寫的章草固然不錯,但是郭沫若作為影響甚大的文豪級別人物,讓他糟踐的如此不堪,就有些過分自吹了。因為兩人的風格不一樣,對人生的理解不一樣,怎麼能夠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呢?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郭沫若為故宮博物院的題字

當然也有順著康生的評價,進而嘲笑郭沫若的題字的。例如,著名的“山東博物館”就是一例。有很多朋友拿來談論開心。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這是爭論較多的“”“山東博物館”

其實正確評價郭沫若的書法成就,並非如我們這些普通人的表象認識,還要結合歷史的、文化的、時代的、政治的多種特定因素來評價。否則就是不客觀的。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黃帝陵也是郭沫若題的

據史料記載,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鑑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銀行也是郭沫若題的

1937年歸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翰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時代氣息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從事了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

李學山:郭沫若書法“博學融合、意韻天成”,非一般人可比肩

郭沫若書法作品

特別在五六十年代,他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蹟、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墨跡。其書法作品數量繁多,影響甚廣。尤其是,他對甲骨文的研究貢獻,更是無出其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