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思維方法引領北京文化帶建設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關鍵要把握蘊含其中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精準思維方法。這些科學思維方法,是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總鑰匙”。認真學習領會、掌握運用這些科學思維方法,是集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統籌推進北京三個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思想武器。

以科學思維方法引領北京文化帶建設

以戰略思維把握北京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性

戰略思維是站在戰略和政治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根本方向的思維方法,強調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高度,多次強調北京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視察工作時指出,“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要更加精心保護好,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些論述深刻闡明,在新時代做好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北京的歷史文化遺產,切實發揮好北京作為中華文明“金名片”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承載了北京“剛柔並濟、山水相依”的自然文化資源和人文歷史底蘊,是北京歷史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精髓和象徵。運用戰略思維推動三個文化帶建設,要重點把握好兩個方面:

著眼於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以三個文化帶建設為重要抓手,依託北京豐富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構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點線相連的歷史文化景觀,與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態景觀相結合的城市文化基本格局。實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協同並進,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著眼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三個文化帶與天津、河北地緣相連、山水相接的自然優勢,凸顯其連接京津冀文化遺產整體保護的紐帶及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跨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系統梳理和有機整合,推動區域文化遺產連片、成線保護利用。挖掘區域文化遺產整體價值,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搭建深度交融的橋樑,注入獨具魅力的文化內涵,形成京津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以辯證思維把握北京文化帶建設的規律性

辯證思維強調反映事物間聯繫和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是堅持全面、聯繫和發展的眼光、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以及對立統一的觀點。北京文源深、文脈廣、文氣盛,要把首都的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必須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闡發,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展示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重點抓好“一核一城三帶兩區”。要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以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建設,把北京建設成為弘揚中華文明與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化名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運用辯證思維推動北京文化帶建設,要著力處理好三個關係:

處理好文化建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推動三個文化帶建設,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特別是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的關係,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確保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違背文化建設自身規律,損害首都文化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

處理好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保護和利用的關係。在文化帶建設中,要做到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相銜接,推動形成“兩軸、兩核、三帶、多點”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格局,“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展現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獨特城市魅力。要堅持文化創新發展,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實現實體文化與網絡文化優勢互補、相得益彰,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文化創新在文化帶建設中蔚然成風,讓文化建設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處理好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的關係。文化工作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行穩致遠,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北京文化帶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要注重從理論、法律和政策等層面構建文化帶建設的長期支撐體系,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強化規劃引領,做好工作銜接,防止用短期方式對待長期任務,紮實推進文化帶建設工作。

以系統思維把握北京文化帶建設的整體性

系統思維強調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整合社會力量與資源,是著眼於全局、系統、整體優化的大局,以尋求各方面最大公約數的思路去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領導幹部要有系統思維。他指出:“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要靠改革引路,靠改革破題。必須著眼於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文化體制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把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結合起來,聚合眾力、融合眾智、綜合集成、優化配置,促進首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繁榮。

運用系統思維推動三個文化帶建設,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展現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時間空間上的整體性、在內涵發展演進上的整體性。要統籌規劃,增強三個文化帶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研究,由點到線到面,認真謀劃文化帶建設各項工作,匯聚起三個文化帶建設的工作合力。重點要編制好三個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和行動計劃,明確近期任務、中期目標和長遠藍圖,有序加以推進。要統籌資源,凸顯北京歷史文化整體價值,加強對三個文化帶區域的世界遺產、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和工業遺產、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的保護。要切實加強文化帶建設所涉及的各區相關資源整合,積極推進中央、市屬資源協同,有效激發社會文化資源活力。強化京津冀三地對接,共同探索文化帶協同保護、開發、管理的有效模式,整體考慮三個文化帶建設,進一步研究完善投融資體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集約利用等方面專項政策,加大對三個文化帶建設的財政資金投入。特別是要建立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文化資金長效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文化帶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屬地實施,把三個文化帶建設與治理“大城市病”、治水工程等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區域發展和城市整體發展相協調。同時,要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端智庫等的支撐作用,讓文化帶的規劃建設真正經得起學術、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以精準思維把握北京文化帶建設的實效性

精準思維強調具體和準確,在一個個具體點位上抓出實際成效,反對大而化之、籠而統之地抓工作,是從具體問題入手、務實高效推動工作的思維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向來重視精準思維,一貫追求精準化做事方法。他反覆強調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於細微處見精神,在細節之處顯水平”,“要從細節處著手,養成習慣”。這為我們加強首都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不能只停留在口號、理念上,而要體現在文化建設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

三個文化帶涵蓋北京市市域範圍16000多平方公里。運用精準思維推動文化帶建設,必須要找準各個文化帶資源稟賦和發展特色,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要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確定的三個文化帶建設工程項目要求,不折不扣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

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為契機,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加強通州北運河歷史景觀的恢復,力爭通州區部分運河段通航,煥發“千里運河通惠始”的歷史光彩,將大運河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副中心建設。統籌保護白浮泉、高梁橋、古河道等沿線水利工程遺產,紫竹院、積水潭等古典園林,以及通州三教廟、燃燈佛舍利塔等古建築,精心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新亮點、新樣板、新標杆。

完善長城文化帶建設。以推動北京長城國家公園建設為著力點,進一步加強平谷紅石門、昌平南口、懷柔箭扣、密雲古北口等地長城保護,統籌延慶八達嶺、昌平居庸關、密雲司馬臺和懷柔慕田峪等沿線歷史文化資源,推動長城區域聯合保護性開發,促進長城遺址沿線街鎮民居、古舊商道、關隘古城內在歷史價值的再激活與再提升。

優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以“三山五園”為核心,重點對包括以香山、玉泉山等為代表的“大西山”文化,以金河、萬泉河等為代表的水域文化,以頤和園、圓明園、明十三陵為代表的皇家園林文化和以潭柘寺、臥佛寺為代表的宗教文化資源進行整體性利用。著力打造薈萃自然風光、皇家園林文化遺產和近代史蹟的文化景觀,實現大西山歷史文化區一體化保護利用,打造首都文化建設的精品力作。

(本文為2017年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歷史遺存及文脈梳理”(項目編號:17ZDA30)階段性成果;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首都師範大學)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

(執筆人:鄭文濤,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文化帶研究院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社科處副處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