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張栢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最近張柏芝迴歸熒屏出演電視劇的《如果愛》引起了大家的討論與關注。這部劇目前在豆瓣僅有不到兩千人打分,但分數仍然不理想,“劇情狗血”的關鍵詞在大多數評論中都有出現。不少人扼腕嘆息:“張柏芝為什麼要演這樣的大媽劇?真的是浪費演技和顏值!”在這樣唱衰的輿論中,《人民日報》近日卻刊登了肯定《如果愛》展現愛的多重維度的正面報道,力贊《如果愛》:“以‘愛’為核心,以現實生活為橫切面,延展了愛的維度,不僅有男女愛情、父母之愛、親情之愛,更有以往影視作品鮮少提及的‘自我之愛’與‘理想之愛’。”這樣看來,《如果愛》不是一部簡單的狗血劇呀。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故事的開場確實俗套,張柏芝扮演了一個嫁入豪門的家庭主婦。因為車禍失去了孩子,沉浸在自我責備的陰影中,被婆婆討厭,被吳建豪飾演的丈夫冷落,還有第三者介入。婆家控制慾極強,孃家又以她嫁了個好家庭為榮,一肚子苦水無處倒,一個悽慘的怨婦形象躍然紙上,這個設定看起來實在是狗血十足。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但是看了幾集卻發現,真的不是這樣的。她的遭遇或許狗血,但這個角色卻不是單純的受氣包這麼簡單。她雖然遭遇生活的不幸,但仍積極面對生活,她有明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她堅強、獨立,她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這個時代身處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可能會作出的選擇。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來看看她做了什麼吧。婆婆不喜歡她,她努力去溝通。丈夫覺得她消極難相處,她也努力起來積極生活。失去了孩子,她也打算重新振作。她走出家庭,去工作上班,發現小三介入,她甚至主動出擊,沒有坐以待斃。她不像以往家庭劇中飽受凌辱仍聖母白蓮花的女主角,抱著一顆寬厚博大的心等待著男主角和婆婆幡然醒悟回心轉意。她會自我調節,會積極努力地試圖解決婚姻中的問題,並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發現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用之後,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手,接受現實,直面過去的自己,迎接嶄新的生活。灑脫、硬氣,堪稱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用一個很土的詞來形容,簡直酷斃了。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其實這個人物,和張柏芝本人很像。她不做“玉女派掌門人”的選擇就像萬嘉玲一定要逃脫婆婆安排的“豪門好媳婦”的人設。她像萬嘉玲一樣,不費功夫做那些自怨自艾的事,而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認真生活。她自己帶孩子,自己下廚給孩子們做飯,安排規劃孩子們的課業和課下生活,自己用簡單卻實用的方式教導孩子們過簡單快樂的人生。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這部劇開播後,總有人拿出張柏芝以前的電影作品來對比,為接了這部戲的張柏芝惋惜。我們以大眾的視角來審視張柏芝,總會覺得擁有天賜神顏和頂級演技的她,完全有理由將各大演藝獎項拿個遍,甚至有人用“傷仲永”來描述她的現狀。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開了上帝視角的觀眾總會把好演員都當成藝術家,恨不得讓他們一生一世都奉獻給觀眾和銀幕,作品一部分更比一部強是觀眾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最好還是要留下許許多多部名垂青史的作品才行。可是我們卻忘了,誰說好演員非得是藝術家?演戲也是演員養家餬口的工作,我們不是她,誰也無法體會她“可以照顧好一家人更要緊”的滿足與快樂。

人民日報點贊張柏芝《如果愛》,看似狗血的現實生活劇作

世間萬事,冷暖自知。不必替張柏芝惋惜,就像不用為萬嘉玲傷神一樣。萬嘉玲能走出生活的陰影擁抱嶄新的自己,演繹萬嘉玲的張柏芝更是在好好打理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