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若依楊小凱,現在中國將是什麼樣?

當年若依楊小凱,現在中國將是什麼樣?

小山同學

2018.10.21

這是一篇不太願意寫的文章,因為楊小凱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但看到當下不少逗逗文章用他的理論批評中國的漸進改革,不吐不快。

楊小凱1994年就批評林毅夫的後發優勢論,批中國漸進改革的雙軌制,主張中國經濟像俄羅斯一樣急劇私有化、自由化。

政治上,楊小凱認可1989年起俄羅斯、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劇變,認為俄羅斯、東歐的劇變將產生制度優勢,能更快的促進經濟發展,好過中國的漸進政治改革——楊認為中國短暫的經濟高速增長不能持續。

楊小凱的理由是,短暫的經濟成就將使得中國上層變得機會主義,錯誤的認為自己的道路是正確的,看不到自身的制度落後,以至於最終拖累經濟發展。這是楊小凱“後發劣勢”理論的主要內容。

同現在一樣,林毅夫當年在國內國際上也都是少數派。國際上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改革開出的藥方是所謂“華盛頓共識”的“休克療法”——快速私有化,快速自由化。國際經濟學界極力推行“休克療法的主角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當時的楊小凱算一個小跟班。

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崇洋媚外——先媚蘇聯後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薩克斯)、普林斯頓博士(楊小凱)的頭銜對他們傳播“休克療法”起了不小作用。

林毅夫強烈反對這種觀點,而是主張漸進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林更是反對中國傳統文化阻礙經濟發展的觀點,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並沒有大的衝突。

沒錯,從公開言論看,林毅夫至少1990年代初就是一個堅定的保守主義者。

就不重複楊小凱和林毅夫爭論的經濟學邏輯細節了——之前的文章裡我有介紹過。20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能夠判斷誰對誰錯了麼?

我從世界銀行收集了中國和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人均收入數據,做成了一個下面這個表。紅色加粗數字是一些比較有指示意義的數字。

當年若依楊小凱,現在中國將是什麼樣?

27年裡中國人均收入增長了27.8倍,東歐最快的國家波蘭增長了8倍。

27年裡,人均收入世界排名,中國提高了86名,也就是說這27年裡有86個國家被中國超越。東歐名次上升最快的波蘭和斯洛伐克超過了29個國家。比較差勁的保加利亞排名無變化,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排名下降,俄羅斯下降了3個名次,白俄羅斯下降了10個名次,烏克蘭下降了39個名次。

最富有的——與中國人均差距最大的斯洛文尼亞,1990年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3.7倍,2017年是中國的2.7倍。

次富有的克羅地亞,1990年其人均收入是中國的15倍,2017年是中國的1.5倍。

最不富有的烏克蘭,1990年人均收入也是中國的4.9倍,而到2017年,已經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了(只有的中國的0.3倍)。

2017年,比中國窮的幾個國家是烏克蘭(中國人均的0.3倍),白俄羅斯(中國人均的0.6倍),塞爾維亞(中國人均的0.7倍),保加利亞(中國人均的0.9倍)。而在1990年,它們分別是中國的4.9倍,6.7倍,6.9倍,7.5倍。俄羅斯、羅馬尼亞即將被中國超越(現在是中國1.2倍),而在1990年,它們分別是中國的11倍,5.3倍。

經濟學和哲學最大的不同在於,經濟學是可以就具體判斷分出對錯的。中國奔潰論自1990來就沒有停息過,最早他們預測中國奔潰將在4-5年內發生,後來推遲1990年代末。最新的預測是在2016年發生。不對,2017年一定會發生。

很可惜,薩克斯和楊小凱推崇的俄羅斯模式不爭氣。如果後來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率能達到中國一半——增長14倍而非3.1倍,兩個人甚至有可能拿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玩玩。

當年中國若依薩克斯、楊小凱之設想而行進,現在將是什麼樣,會不會比現在更好?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俄羅斯東歐劇變之後的經濟成就遠比他們預期得差,而他們不看好的中國漸進改革遠比他們預期得好。上段時間,薩克斯來中國一個論壇發表演講,委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我非常尊敬楊小凱,但認為他性格太極端了。

我想,如果小凱活到現在,肯定會如同當年反思自己先前推崇巴黎公社一樣,反思自己對中國漸進改革的判斷。楊小凱和逗逗從來不是一夥的。

更多小山同學文章請搜索公眾號: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