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是最貴的:美國人日本人看病預約需要等多長時間?


免費是最貴的:美國人日本人看病預約需要等多長時間?

小山同學

下面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微博發佈的一篇文章。很多讀者看完此文後仍會有疑問,為何美國、日本看病的等待時間這麼長,為何比落後中國的排隊時間長多了,而且“趨勢是預約時間在不斷增加”。

謎底其實早被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揭示出來了:免費其實是最貴的,福利制度的效率太低了,它降低了醫療的供給,增加了排隊時間。相反,中國落後的福利制度反而成就了更為市場化的醫療產業,使得排隊的時間遠遠低於“先進”的美國。正如弗裡德曼批評的,美國的這個“先進”其實不是先進,是歐美“社會主義化”的惡果,是20世紀羅斯福新政以來反市場經濟潮流的惡果。

中國千萬別學這個“先進”。

以下是正文。



有位網友問:“在美國是否小病要排很長時間的隊?”要回答網友的問題,先要簡單介紹美國的就診體制:在美國看病,除了急症直接去醫院以及病人需要住院外,病人一般都不會去醫院看

病,醫院基本就是急診室與住院部,類似傷風感冒去醫院掛號看病打點滴的做法,在美國是不能想像的。

病人如要看病的話,通行的做法是到醫生診所而不是到醫院去。到醫生診所看病,必須先打電話預約,沒有不預約而直接去醫生診所的,這是通行的做法。因此,看病是否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在美國就成為這樣的問題:到醫生診所看病預約需要等多長時間?

看病預約需要等多長時間牽涉到許多因素,比如不同的地區醫生與病人的比例不同,大致來說,比例越小等待的時間就越短;此外,還與病人參保的保險公司有關,依據現行的醫療保險規定,每一個不同的醫療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醫生及醫院網絡,受保人只可以在該網絡內的醫生診所及醫院看病,如果在網絡外的醫生診所及醫院看病,保險公司的保險額將減少。

比如一個病人到網絡內的普通科醫生診所看感冒,每次的自付額可能是20美元(根據保險種類不同,自付額不一樣),但到網絡外的醫生診所看病,自付額可能就是40美元,依此類推。因此,保險公司網絡中醫生人數的多少,網絡是否普及也會影響病人的預約時間長短。目前在美國大型醫療保險公司包括Unitedhealth Group、Wellpoint Inc. Group、Kaiser Foundation Group、Humana Group、Aetna Group、HCSC Group、Cigna Health Group、Highmark Group等。

根據醫療諮詢招聘公司梅里特·霍金斯(Merritt Hawkins)2017年的調查,在15個大都市地區,新病人預約醫生看病的平均時間是24.1天,比2014年的18.5天增加30%;而在15箇中型都市地區(人口8.8萬到14.3萬之間)等待的時間更長,平均32天, 比大都市等待的時間增加近三分之一。15個大都市地區包括亞特蘭大、波士頓、達拉斯、丹佛、底特律、休斯敦、洛杉磯、邁阿密、明尼阿波利斯、紐約、費城、波特蘭、聖地亞哥、西雅圖以及華盛頓特區。該調查結果是在詢問兩千家醫生診所的基礎上得出的,參與調查的醫生診所包括家庭醫生、心臟病、皮膚科、婦產科以及整形外科。其中,家庭醫生屬於普通科醫生診所,其餘的屬於專科醫生診所。

從調查結果來看,整形外科醫生的預約等待時間最短,以首都華盛頓地區為例,整形外科醫生平均預約時間為8天、家庭醫生及婦產科醫生為17天、心臟科醫生為18天、皮膚科醫生為20天。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醫生診所以及醫院外,在都市地區還有兩類醫療機構,一個是緊急護理中心(urgent care),另外一個是步入式診所(walk in clinic),緊急護理中心有些類似醫院的急診室,但不在醫院內,可以處理各類臨時的跌打碰傷以及其他需要立刻就診的病例,許多保險公司鼓勵病人遇到非致命性急症時到緊急護理中心就診,一方面可以減輕醫院急診室的負擔,另外一方面可以減少就診費用。按規定,到緊急護理中心就診的自付部分費用,比到醫院急診室就診少許多。比如,到醫院急診室就診的自付部分費用如果是200美元的話,同樣的病例到緊急護理中心就診可能減半。

步入式診所是最近這些年出現的醫療診所,在大都市地區逐漸普及,這些診所的特點是不需要預約,病人隨時可以前往看病,只不過大多是自費的,所收費用每次基本在100美元左右。

從總體上看,在美國看病,原則是緊急情況可以去急診室或緊急護理中心就診,一般的病則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去醫生診所看,趨勢是預約時間在不斷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