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領域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取得突破?(1)

在哪些領域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取得突破?(1)

小山

2018.5.19

本文為不具備區塊鏈技術基礎的投資者準備。 我研究時間不長,肯定有不少錯誤,望高手指正。

暫不深究區塊鏈技術如何實現那些神奇的功能,我們看看與傳統互聯網相比——還相當年輕的BAT等企業不幸也成了“傳統互聯網”企業,區塊鏈互聯網具有以下哪些特徵。

1.開放的,共享的數據庫。

傳統互聯網裡,阿里不會和騰訊,百度共享數據庫,不僅不會,還會千方百計封閉起來。比如,亞馬遜,阿里等企業的電商數據甚至可以讓自己的用戶瀏覽,但不讓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錄。Facebook、QQ空間的數據同樣不對外公開。傳統互聯網曾經做過類似openID的努力,以求打通一個個中心化的數據孤島,但事實證明,收效甚微。而區塊鏈互聯在基於完全不同傳統互聯網的底層傳輸協議,所有數據對所有人所有機構默認是開放的。

區塊鏈的這個特徵將使得新時代的“騰訊”和“阿里”合作成為常態,不合作成為非常態。傳統互聯網相反,對自家公司保密是常態,公開是非常態。

注意,區塊鏈並非不保護隱私。實際上,區塊鏈的共享開放恰恰是建立在比傳統互聯網更為嚴格的加密技術的基礎上。目前在網上用手機註冊某些應用,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電話號碼不被人拿去賣給某些銷售人員——因為這些網站的後臺能夠看到我們的電話號碼。而在區塊鏈互聯網上,加密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得這些隱私能夠更好的得到保護。

區塊鏈互聯網使用P2P+加密的信息傳輸協議使得數據開放、共享成為現實——這個共享數據庫存放在每個用戶的設備上供所有人查閱(基於某些隱私權利的共識規則),因而,這個特徵又經常被稱為“去中心化”。

在哪些領域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取得突破?(1)

2.不能篡改,可追溯的歷史記錄。

如你是一個歷史愛好者,你會非常讚歎區塊鏈的這個特徵。想象下一個“區塊鏈微信”是什麼樣子。

你在“區塊鏈微信”的朋友圈發了一張自拍照片,它就永久性的保存在了網絡上——即使將來你很不滿意這個自拍照,你可以隱藏它但不能刪除它。區塊鏈時時刻刻把世界發生的一切原封不動的記錄了下來——雖然它會讓用戶保留隱私,使得某些個人痕跡隱藏起來不被其他人看到,自己則永遠可以追溯歷史——已經發生的數據不可更改不可刪除。

有人會問,寫文章的人經常修改文章啊,若不能修改,很多文章不就根本沒法看了麼。這裡要澄清下“修改”的含義。 , 我們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博客,讓用戶在上面寫文章。區塊鏈會保存每一個歷史版本,你不能修改歷史版本,只是在歷史版本的基礎添加新版本——所以,這裡的修改文章不過是添加新版本的文章而已。在傳統互聯網裡,歷史版本是可以真正被修改的。

舉個例子,去年某時我在公眾號文章裡寫下一句“我討厭川普”,在傳統互聯網的數據庫裡,我可以把這句話改成“我喜歡川普”——我改變了去年的“歷史”。而在區塊鏈互聯網裡,“我討厭川普”這句話永久性的保存在了數據庫裡,我現在把它改成“我喜歡川普”,那是現在的行為,區塊鏈會如此忠實的記錄下來:2018年5月20日,小山把“我討厭川普”改成了“我喜歡川普”。

現在你該明白區塊鏈中為何叫“鏈”了。一條區塊鏈是按照時間順序連接起來的一條不可更改的歷史記錄。

技術上說,區塊鏈上的歷史記錄並非絕對不可以更改,只是更改的難度增加了N個數量級。一條區塊鏈的數據庫在每個用戶的設備上保留了一個備份而非僅保留在某個企業的服務器上,通過類似“民主投票”競爭、非對稱加密等技術手段激勵所用用戶參與記錄歷史。而且,由於所有歷史版本都記錄了下來,一旦一條記錄被修改了,那麼過往所有的記錄必須被修改,否則就會被很快察覺出來,這使得企業和個人“更改歷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舉一個例子說明歷史記錄對防止篡改的作用。我借給張三500元,假如我欺騙說,我借給他不是500元而是5000元;由於區塊鏈給每張鈔票都打上了歷史印記,我賬戶上的每一分錢都有歷史來源記錄(類似打上了水印),除非我更改整個歷史記錄,否則我根本無法圓滿解釋那無中生有的“5000元”來自哪裡,所以區塊鏈體系很容易識破我的欺騙。

在哪些領域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取得突破?(1)

3.公開透明的規則/代碼體系

在現有的區塊鏈家族中,“私鏈”、“聯盟鏈”並不屬於開源系統——所謂開源系統是它所有的代碼都公開,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研究它、修改它。這裡暫不管這些並不純粹的“私鏈”和“聯盟鏈”,只說如比特幣、以太坊一類最純粹的,也是最徹底公開、也最具革命性的公鏈。其實上面我們討論的默認是公鏈。

人們對不透明的東西懷有不安全感,也因而對之降低信任度。——漢字“黑”就含有不信任的含義,比如我們說黑幕,XX很黑的時候,我們表達了一種不信任的態度。

前段時間爆出X信後臺記錄了我們所有的聊天記錄,並把數據提供給某些機構。我們不知道它是事實還是謠傳。無論騰訊怎麼解釋,只要微信的源代碼不公開,那麼,我們心理上永遠無法消除這種深刻的不信任感。美國的Facebook,google等傳統互聯網企業也面臨同樣的信任問題——無論它們花費多少錢多少精力在公眾面前建立信任感(谷歌也不作惡著稱),只要他們的代碼不開源,用戶的不信任感程度始終不會太低。

反過來,我們假定現在騰訊和Facebook把它們的代碼公開,接受所有人的檢視(檢查有沒有漏洞、有沒有留後門等等),那麼用戶的信任感會提高。當然,即使它們公開源碼,中心化的服務架構也不能讓人完全信任。要讓用戶完全信任,去中心化和開源是必須的。

不管開源代碼的質量高不高——質量不高邏輯上有漏洞的代碼也會降低我們的信任,但無論如何,因為它們開源,我們能夠知道問題在哪,這降低了不確定性——我們會更多的信任一個透明的傻子,而不信任對一個城府很深的聰明人。

在區塊鏈技術勃發之前,互聯網也有不少成功的開源項目,不過相對於不開源的項目而言,它們取得的商業成就遜色得多了(賺錢少)。最近兩三年Token經濟(“通證經濟”)模式上的創新很可能改變這一態勢。通證經濟使得開源項目的維護團隊可以正大光明的賺大錢——目前的互區塊鏈互聯網項目具有顛覆BAT的潛質,開源項目賺錢多了,項目質量也自然會普遍提高,我們對開源項目的信任度隨之提高。

在哪些領域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取得突破?(1)

結語

本文總結了區塊鏈技術的三個顯著的特徵,為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在哪些領域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取得突破”做些鋪墊。對這個問題粗略的回答是,在傳統互聯網做不好的領域,區塊鏈互聯網將首先取得突破。以後有空更具體的探討下這個主題。

下面拋磚引玉提出一個叫“歷史記憶”的區塊鏈項目。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我常常後悔之前刪除照片而丟失了某些記憶。當時覺得這些照片不好、不雅或因其他隱私方面的顧慮刪掉它們,而後覺得挺可惜的。想必不少人有過這種後悔“刪除記憶”的經歷。從“個人歷史學”的角度看,被故意刪除的東西往往是很重要的具有關鍵性意義的東西,它們放在中心化的QQ空間、百度雲盤的服務器上都讓我覺得不安全,也不能保存在我自己的電腦裡(類似陳冠希同學的悲劇屢見不鮮)。如果有一個“區塊鏈照片”項目能夠永久保存我的照片,任何時候即使我想刪也不能刪,同時加強加密功能,讓我完全控制公開與否的權限,我肯定是它的忠實用戶。花點錢買Token支付這個服務是值得的。上個月和一個50-60後大富豪聊天,他也有此需求。大富豪們一般使用銀行的保存重要文件,但現在照片文檔等大部分文件都已經數字化了,應該出現與時俱進的出現新產品了。

更多小山同學文章請搜索公眾號: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