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怎麼搞?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怎麼搞?

馬路上曬穀

2018.7.17

前天看了央行局級研究員徐忠懟財政部的文章。體制內的文章如此直白的風格在最近幾年相當罕見。此文的大意是現中央財政政策是“耍流氓”的假積極——在經濟增長並未強勁的大局下,財政收入增長是反常的;中央赤字沒達標3%只有2.6%;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為不積極的財政政策背黑鍋了。

非專家的體制外人難以核實徐忠的具體指責是否恰當——因為對同一個數據,具體的解讀可能南轅北轍,我更願意從身邊發生的觀察結合一些基本原理說說中國經濟的問題。

北京天天都是“春運”

下面是昨天晚上8點過後我拍的一張照片,地點北京西二旗地鐵站(北京五環外)。照片的標題可定為:“正在等候昌平線的年輕人”。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怎麼搞?

排在最後的人大概要等4趟才能擠上地鐵。

三環至四環之間的知春路地鐵站更是擁擠。知春路站內的人實在太多了,裝不下了,經常在進站口刷卡處就已經限流。

每天早上,在13號線立水橋、霍營、回龍觀、龍澤等站,在5號線的重點站天通北苑站,排隊等著進站的隊伍長的讓人驚歎。昌平線在6環外的南邵站就幾乎已經擠滿不能再擠進人了。下面是昌平線南邵站上地鐵後拍的照片。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怎麼搞?

對於在北京坐地鐵的人來說,幾乎天天都經歷“春運”。擠地鐵的女生可能不小心當媽,男生不經意做爸。因擁擠導致的嘴鬥拳鬥每天不絕入耳。

開車上班避免了肉體上的擁擠,不過在路上堵車浪費的時間不比擠地鐵少。

鄉村景象

走過路過不少偏僻農村(其中包括我老家耒陽的鄉村,陝西的革命老區,貴州的革命老區),鄉村漂亮了很多。不少,水泥路修好了,新房也不少,然而除了春節外,路上行人行車稀少,房子空置。大體是下面照片這個模樣。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怎麼搞?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怎麼搞?

經濟學是一個主要講效率的學問。一方大量資源閒置的同時另一方大量的擁堵排隊,肯定是某些方面出了問題。

為何會這樣?

我的回答是:城鄉二元化體制改革太慢;限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的決策是個大錯誤——與之伴隨的是它們對外地人尤其對農村人設置的“居住壁壘”(教育、醫療、買房買車等等)太多。

據10多年以來的各種報道,除了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以及中部幾個經濟過得去的省會城市、副省會城市外,大部分地方政府財政緊張。例如,湖南衡陽、常德,陝西渭南市等地級市財政虧空不少,地級市以下的縣級財政更是捉襟見肘。若按美國的城市破產規則,中國很可能有很多個三四線城市已經破產。

政府花的比收上來的少,自然就會有債務。更確切的說,若一個地方政府的投資回報率低於稅收增長率,它的債務自然越滾越大。反過來,像北上廣深,杭州,南京這樣的大城市,政府花的多,收入也多,所以它們的財政就不算問題。

接下來要問的是,為何如此多的窮地方政府在沒啥收入的情況下還敢於花錢。我以為,有兩個錯誤造成這個情況,一個應“歸功於”上面,一個“歸功於”下面。

上面出的大政策”新農村建設“”新鄉村戰略“等等都是大浪費,沒啥產出,地方政府自然稅收就少。為何老害怕大城市超大城市繼續擴張,而要把錢花在沒啥產出的農村?中央出文件在鄉村搞一堆堆福利性的所謂“民生支出”也是大浪費。農民在鄉村一年的純產出大致相對於他們在大城市一個月的產出,為何不把錢更多的投入大城市,降低農民進城定居的壁壘?

下面的問題是地方GDP競賽帶來的消極後果。總體而言,”地方GDP競賽“潛規則是很好的潛規則,它激勵地方官員把”發展是硬道理“落到實處。然而,如果沒有長效激勵機制,地方官員們就會傾向於把短期數據做漂亮——這裡的意思不是指他們在數據上造假,而是指它們會千方百計借貸加大投資,修路造橋蓋房、大建沒有幾個企業入駐的所謂工業園……等等。這些投資有很大比例是浪費性的投資。由於軟預算約束(大家都默認中央政府會兜底地方債務),金融機構也不怕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這些地方政府債務於是越滾越大。

小結一下。我認為,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歸根結底是投資回報率的問題。北上廣深市政府並不需要擔心債務問題,多修幾條地鐵欠的債很快可以被增加的車票收入和稅收收入(人多了,企業多了,稅收自然多)補上。投那麼多錢放在農村和”農村農民“(區分於農民工)的福利上,投資回報率肯定是負的。

按理說,一個合格的初中生能夠理解上述邏輯,不知道為何上面對投資農村、限制大城市人口總是如此鍾情。一個負責任的話事人,派幾十個經濟調查員花兩三個月時間去全國各地”微服私訪“多走走多看看,完全不看各種統計報表,大致也能摸清楚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怎麼搞。

說了這麼多,並非我對中國經濟很悲觀,總體上我對現班子是放心的。李汪劉這些人是挺聰明的人,比我厲害多了。我能發現的問題他們也能發現,應該能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在官員升遷的”地方GDP競賽“規則上加入一個”地方債務“參數,上述問題也許就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大城市基礎建設、中國2025還有很多機會,市場風險投資不敢投不願投的領域還不少。接下來,政府應該會更大膽投資這些領域,在這些有更高投資回報率的領域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投資股票的朋友不妨多關注下這些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