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噴邊幹活——上個好大學「改變中國」


邊噴邊幹活——上個好大學“改變中國”


看了18年的語文高考題就頭疼,我想不是因為我語文不好不會寫作,而是因為我覺得出題的人有問題——總的來說,拍馬屁的痕跡太明顯。

姜文有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在宣傳電影《讓子彈飛》時他說他要“站著把錢賺了”。

賺錢的方法百花齊放,可以吹牛賺錢,可以拍馬賺錢,可以拼爹拼舅拼乾媽賺錢,也可以站著把錢賺了。

古今中外,還有一類人非常特別——克思馬這類人他們問為啥要賺錢?既然社會規則普遍不公正,那麼,我們不噴它而委曲求全在它的規則下賺錢實質上就是同流合汙,所以優先要乾的事情就是“噴”、“噴”、“噴”——一直噴到社會顛覆,徹底改變不合理的規則,那時我們再來談賺錢的事兒。

一百多年來,克思馬本人言行一致,樹立了專業噴而不賺錢的榜樣。眾所周知,1919年以來,中國很多人追隨克思馬。

比一輩子不賺錢的老馬幸運的是,代表人物中國耄在中晚年終於收穫了鉅款——在錢還很值錢的年代,他賣書的收入以億計。

“噴”與“贊”的人生哲學

以“噴”/“贊”為維度,我們可以構建幾種人類。

專“噴”不賺錢——老馬一類,當下中國似乎也有不少追隨者。注意,這裡追隨說的是人生哲學上追隨,並非指這些中國追隨者完全贊同老馬的經濟和政治理念——在具體的經濟政治理念上,他們可能恰恰與老馬相反。

專“贊”賺錢——這種人很多很多。當下突出的民間代表大約是“帶魚”,制度內非民間代表更多。

專“贊”不賺錢——這種人很少很少。他們似乎違背經濟學對人類的基本假設。

不“噴”不“贊”賺錢——這種人也很多很多,成功的代表是那些說出“在商言商”的人。

邊“噴”邊賺錢——這種人似乎比較稀少,上述姜文算一個。其實,我瞭解的大部分中國“互聯網英雄”可以歸為此類,不過大眾對他們的噴知之甚少。

本人比較欣賞最後一類人。

哲學點說,“噴”意味著改變現秩序的意願,而“贊”意味著維持現秩序的意願——我們假定噴和贊都發自內心,真實表達而非虛假表演。

就本文要說的主題上大學而言,最後一類人會如此行為:一邊噴高考,噴作文題像政治題,噴出題人心術不正,噴出題人故意刁鑽把考生變成解體機器(數理化方面),但同時又為了拿高分而苦讀。

這種人生哲學含有實用主義的意味——既然我現在不能改變遊戲規則,那麼不妨暫時配合它,雖然並不承認它是合理的。

客觀的說,這種實用主義也有不可知論的謙虛含義在裡頭。他們不如老馬那麼自信——老馬認為現秩序絕對不合理,非顛覆不可;他們也不如老馬那麼自信的認為優先顛覆現規則才是改變現規則的最短路徑。

中國互聯網產業令人驚訝的高速發展,深刻的改變了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互聯網產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乾淨的產業,在互聯網產業裡,你無需跪著,能夠相對容易的“站著也把錢賺了”——站著把錢賺了是互聯網產業的普遍狀態,而在眾多傳統行業裡,站著似乎例外,跪著是常態。因為互聯網產業的這個特徵,傳統行業企業家對互聯網英雄們羨慕不已。

而對此做出巨大貢獻的那些“互聯網英雄”大多是最後一類人。即使老馬的中國追隨者大概也不能否認這一點。務實的互聯網英雄們出其不意的從一個原先想不到的切口改變了古老中國。而已顛覆為己任的第一類人所做的貢獻則沒有達到既定目標——甚至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順便說下,我不懷疑青年耄在一百年多年前追求自由的真誠,然而,結果呢?

邊噴邊幹活——上個好大學“改變中國”

邊“噴”邊幹活的榜樣

高考問題很大,中國大學問題很大,網上徹底否定高考的聲音還不小。從“改變中國”的角度,否定者說,高考和中國大學簡直應該實施“休克療法”——大改之後重新上線。韓寒可以歸為“改變中國人物”之列,他明確鄙視高考。

然而,僅從互聯網產業看,改變中國的互聯網英雄們絕大多數是中國高考下的產物,是問題很大的中國大學“培養”出來的。

從老一代互聯網人算起。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畢業於清華大學。

新浪創始人王志東——畢業於北京大學。

網易創始人丁磊——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盛大創始人陳天橋——畢業於復旦大學。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深圳大學名頭不怎麼響亮。不過馬化騰高考分深圳大學錄取分高100多分,馬是學霸無異議。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馬雲考了三次高考,從這點看,馬雲至少部分認可高考規則。馬雲這種天才鼓動家,若徹底否認既定規則,或許成為黃巢、洪秀全那樣的人。而且,馬雲上大學以後成了外語系結結實實的學霸。

360創始人周鴻禕——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

下面看看新一代互聯網人。

小米創始人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把雷軍歸為新一代,不是依他的年紀,而是依他的代表作小米的創始時間。

美團創始人王興——畢業於清華大學。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畢業於南開大學。

滴滴創始人程維——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

ofo共享單車創始人戴威——畢業於北京大學。

摩拜共享單車創始人胡瑋煒——畢業於浙江大學。

快手創始人宿華——畢業於清華大學。

總的來說,從統計數據看,除了極少數例外,即使你要“改變中國”,承認高考、上個好大學似乎也是必要的——至少統計相關性很強。

不上大學,在工地搬磚也可貢獻“改變中國”的力量,只不過力量小得多。老耄還真不是搬磚出身,當年他在北大圖書館搬的是書。

如“X眠”那樣的“專噴不賺錢”人類還容易陷入“脫離群眾”的瘋狂狀態——畢竟,要“改變中國”,深入“人民群眾”瞭解人民需求、瞭解真實世界長啥樣,應該是基本功吧。

不瞭解真實世界,就會瞎噴,瞎噴多了,很多人就遠離你,而你自己將逐漸陷入瘋狂狀態——自以為“眾人獨醉我獨醒”,自以為別人都是奴才豬唯獨我等幾個是主人。最後,你連耄都不如,精神病院成了你的歸宿。——青年耄畢竟深入群眾,瞭解真實世界長啥樣,調查研究的基本功相當不錯。

如你所知,鄙視“高考”的耄等人確實改變了中國,不過是往壞的方向改變,大概你也不願意那麼做吧。

更多小山同學文章請搜索公眾號: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