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的魯迅爲何不參與革命,止於口炮?

勇猛的魯迅為何不參與革命,止於口炮?

文 / 小山同學

每個歷史的變遷都有革命與改良的推動,魯迅作為一名革命戰士,是怎麼選擇的呢?其實他一直都沒有直接參與革命。

以前就知,這位知名的革命精神導師其實對革命頗有微辭。

魯迅生於1881年,辛亥革命時30歲,一個十足的成年人。辛亥革命前,魯迅留學於革命黨大本營的日本。為何性情激烈的他沒有直接參與革命政治行動,而止於做“口炮”派?

魯迅的老師章太炎生於1869年,比魯迅大12歲。然這位老師絕不是口炮,親身參與了辛亥革命,乃是革命的著名政治領導人之一。為何性格激烈的魯迅沒有追隨老師參與實際的政治鬥爭?

秋瑾判魯迅“死刑”

1905年,日本驅逐中國留學生,留日學生髮起各校聯合會抗議。12月6日,集會議決“全體退學歸國,義無反顧”。

此時有人發問,若有人不退學回國,怎麼辦?

女俠秋瑾喝到:“膽小怕事之流,應置之死,毋留害群之馬!” 並拿出刀擲於案上“首鼠兩端者,請視此!”

寫下《猛回頭》和《警世鐘》著名的革命派,留日學生湖南人陳天華見此亂象,心傷之極,蹈海自殺,年僅31歲。

胡漢民等遂組留學生維持會。24歲的魯迅支持理性解決,反對集體冒死集體回國。他的建議是給維持會捐款1元。激進派對魯迅等理性派特別憤怒。

在浙江同鄉會上,秋瑾再次拔刀。她拔出隨身攜帶的日本刀大聲喝道:“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並當場宣告反對者魯迅和許壽裳的死刑。

(以上據張伯楨《光緒乙巳留日學生罷課事件始末記》。)

宣佈魯迅死刑的秋瑾後來以“夏瑜”的名字出現在魯迅的小說《藥》裡面,是一個正面人物,一個慷慨赴死的革命義士。不過魯迅對她的感情是複雜的。

1927年,魯迅到中山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自己不是“戰士”,“我只好咬著牙關,背了‘戰士’招牌走進房裡去,想到敝同鄉秋瑾姑娘,就是被這種劈劈拍拍的拍手拍死的。我莫非也非‘陣亡’不可麼?”。

簡而言之,魯迅認為秋瑾是被人捧殺的。

自述為何不參與

勇猛的魯迅為何不參與革命,止於口炮?

魯迅說:“革命的領袖者,是要有特別的本領的,我做不到。”

又說:“革命者叫你去做,你只得遵命,不許問的。我卻要問,要估量這事的價值,所以我不能夠做革命者。”

又說:“凡做領導的人,一須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細,一仔細,即多疑慮,不易勇往直前;二須不惜用犧牲,而我最不願使別人做犧牲,也就不能有大局面。”

1924年9月24日,魯迅寫信給李秉中說:“我也常常想到自殺,也常想殺人,然而都不實行,我大約不是一個勇士。”

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說:

“革命的被殺於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殺於革命的。不革命的或當作革命的而被殺於反革命的,或者當作反革命的而被殺於革命的,或並不當作什麼而被殺於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在鐘樓上-夜記之二》中,魯迅說:

“老實說,遠地方在革命,不相識的人們在革命,我是的確有點高興聽的,然而——沒有法子,索性老實說罷,——如果我的身邊革起命來,或者我所熟識的人去革命,我就沒有這麼高興聽。有人說我應該拼命去革命,我自然不敢不以為然,但如叫我靜靜地坐下,調給一杯罐頭牛奶喝,我往往更感激……”

魯迅對革命後的情景也是悲觀的。

對革命結果的悲觀

《阿Q正傳》中,光復後的紹興,儘管“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什麼鐵路股東是行政司長,錢店掌櫃是軍械司長……”

魯迅說紹興革命軍是“成群閒遊者有之,互相鬥毆者有之,宿娼尋歡者有之,捉賭私罰者有之。”

“我看中國青年,大都有憤激一時的缺點,其實現在秉政的,就都是昔日所謂革命的青年也。”

“至今為止的統治階級的革命,不過是爭奪一把舊椅子。去推的時候,好像這椅子很可恨,一奪到手,就又覺得是寶貝了,而同時也自覺了自己正和這‘舊的’一氣。”

魯迅甚至說“我覺得彷彿久沒有所謂的中華民國。” 換做現在的話說,之前是權貴社會,革命了一圈後還是權貴社會。

勇猛的魯迅為何不參與革命,止於口炮?

左聯領袖的先見之明

相對於胡適,作為左聯領袖的魯迅相當左傾,但相對於革命者,魯迅又不足夠左。

在《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中,魯迅說:

革命當然有破壞,然而更需要建設,破壞是痛快的,但建設卻是麻煩的事。所以對於革命抱著浪漫諦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進行,便容易失望。聽說俄國的詩人葉遂寧,當初也非常歡迎十月革命……然而一到革命後,實際上的情形,完全不是他所想像的那麼一回事,終於失望,頹廢。葉遂寧後來是自殺了的,聽說這失望是他的自殺的原因之一。

將來革命成功,……恐怕那時比現在還要苦,不但沒有牛油麵包,連黑麵包都沒有也說不定,俄國革命後一二年的情形便是例子。

魯迅雖然相當左傾,可並不怎麼信賴人民。按當下網絡革命紅人二狗五四等人的標準,魯訊就是素質論者,簡直赤裸裸的反人民,反民主,反革命,鼓勵專制。因為魯迅曾說:

“不過也不能聽大眾的自然,因為有些見識,他們究竟還在覺悟的讀書人之下,如果不給他們隨時揀選,也許會誤拿了無益的,甚而至於有害的東西。”

當下某些人一看到刀、血就興奮。吾鄙之,學魯迅,一個都不寬恕。

更多小山同學文章請搜索公眾號: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