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價格一路瘋漲、刷新記錄的背後,是成千上萬滴血流淚的養殖戶

海參價格漲瘋了!

遼寧價格破百了!

山東價格破百了!

然而很多養殖戶高興不起來

受夏天高溫災害的嚴重影響

在這個原本是海參收穫的季節裡

遼寧山東兩主產區幾乎“無參可撈”

看著一路瘋漲的價格

養殖戶卻是心裡滴血,欲哭無淚!


最近四年海參遼寧大連地區海參參考收購價格如下:


海參價格一路瘋漲、刷新記錄的背後,是成千上萬滴血流淚的養殖戶


瓦房店市海參協會會長王明利表示,大連活海參上一次的行情高點出現在2009年-2010年,當時,活海參收購價達到每斤90元左右,而今年秋天,則直接突破了百元關口,創下了新紀錄。

活海參價格大漲,加工後的商品海參售價自然水漲船高。業內人士認為,與春天時的價格相比,今年秋冬,各品類的商品海參價格將會持續上漲,尤其是入冬之後,商品海參行情也很可能會刷新最近幾年來的最高價格紀錄!

大連海參養殖戶楊毅武黯然地說,遭受今夏的高溫災害,他海參圈裡存活下來的海參大約只有10%。

“10月6日,我僱了8名海碰子下海採捕,他們在海底工作了近2個小時,一共才採上來不到400斤活海參。而去年秋天,在相同時間內,一個海碰子就能採捕近200斤活海參。”許福林聲音沙啞地說,海碰子給他帶上來的消息一個比一個糟糕:“不管大小,我們見著海參就採,也就這麼多了”;“海底基本沒有海參,我們無參可撈……”

許福林在盤錦地區有幾百畝的海參養殖海域,在今夏那場高溫災害之前,他估計秋天至少能採捕5萬多斤海參,但如今,那個預估的產量縮水至5000斤了。

在錦州養海參的老孫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本來,我預計今年秋天能採捕2萬多斤活海參,而現在,即使大大小小的海參都撈出來,恐怕也只有3000斤-4000斤了。”老孫苦笑著說,今秋活海參稀缺,收購商們也不像以往那般挑剔了。

“今年夏天,河北地區的養殖海參也遭受了嚴重高溫災害,海參大量死亡。我在河北有100畝海參圈,本來預計能採1萬多斤活參,但結果只採上來二三百斤,可以忽略不計了。”一位不願具名的養殖戶憤懣地說,再過幾天,他將趕赴河北,把海參圈清空,出租給當地人養蝦,然後收拾收拾東西,不幹了。



王明利表示,這場高溫災害產生的影響至少將持續兩年,因為即使現在投放海參苗,通常也要兩年半左右才能養成可直接加工成商品的大海參。

活海參價格翻倍,提價效應很快就會傳導至終端市場的商品海參上。

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秋海參已徹底啟動了市場上商品海參全線漲價的開關,各品類商品海參將會持續提價。至於究竟能攀上多高的行情,就要看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了。

不過,今年,海參漲價有一個最大的支撐點,那就是供應量驟降,供應嚴重趨緊。多位業內人士預計,國內養殖海參減產幅度可能高達80%左右。

海參價格大漲,市場亂象很可能會隨之增多,比如,以次充好、假冒大連海參等情況或將增加。因此,今年秋冬,對海參價格越敏感的消費者,恐怕越容易上當受騙。

在山東威海,眼下正是秋冬季海參捕撈季節。今年夏季的高溫天氣,導致圍堰海參大量死亡,受此影響,近海捕撈上來的海參價格出現翻倍增長。業內人士也指出:喊了一個夏天“海參價格大漲”的傳聞,也是終於落地。目前市場大棚養殖活海參每公斤價格上漲至200元左右,環比上漲25%,同比上漲高達66.7%;而秋季底播活海參每公斤價格在300元左右,均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受今天夏天持續的高溫、颱風接連催殘的影響,導致各主產區海參的產量大幅減少,價格出現大幅飆漲。而主產區山東、遼寧等地海參大幅減產,市場需求缺緊,也直接拉動了南方海參的上漲。此外,市場上拉缸鹽海參、半乾海參、幹海參、即食海參等價格均呈現了大幅上漲的態勢。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此輪海參市場的行情,或將影響今冬明春乃至今後幾年的價格走勢,而我國海參養殖也將面臨新的調整格局。

高溫的自然災害是今冬參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今夏遼寧多地高溫達歷史極限突破了40度,海參主產區90%海參死亡,養殖受災面積達9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到驚人68.7億多元。雖然高溫後的幾個月中一直沒有海參價格的波動走勢,是因為高溫前一些大的品牌加工商、銷售商已大量收購、囤積一些無法度夏的海參,用來加工、庫存充足。

這個夏天遼寧河北山東一帶的高溫確實太厲害了,入伏以來,瀋陽大連等地氣溫持續超過30℃,最高達38℃,連續數日的高溫無雨致使各地用水用電量激增,供水供電保障面臨巨大考驗。對於養殖業來說,最近法庫的獾子洞水庫水庫20萬斤魚被燙死了,海參養殖戶遭遇前所未有的災難,大面積海參死亡讓養殖戶陷入困境絕境,據估計至少得有七八成的海參圈絕收。

大連金海灣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美美老師告訴中國水產養殖網,這次高溫對遼寧很多地方海參養殖 確實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除了深水3米以上,還要換水好的區域問題少點,幾乎都有問題了,包括池塘網箱苗種 ”。許美美表示,用金海灣的產品和技術進行操作,高溫33度的話,扛2天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5天以上高 溫也有抗不住的,但絕收的可能性很低。在高溫之前,做好了一些準備工作的養殖戶,情況好了很多。金州區七 頂山葛店崔家福老闆表示,他在高溫到來之前,裝上了遮陰網,水深平均1.4米,水溫32度,不敢換水了。 水溫達32時連續使用3次倍力健,每天頻繁下水檢查,目前海參就是很正常。金海灣參蝦養殖技術交流群裡的微友“海大”表示,“想養好海參,必 須建硬件池,上防曬網或者打地下井抽水。我這幾年是這樣:春天成品參賣掉。剩下的進入水泥池(15-20-30斤/平),上防曬網,溶氧 4-6,水溫最高在27-28度。9月份返露天池(高溫期露天池養一茬南美蝦)。走此模式,我還能掙點小錢。大自然 反覆無常,明年的溫度是多少呢?所以我認為,我們給海參創造適合它生長的條件,它才會給你掙錢呀!”

葫蘆島的微友“駿馬雄風”表示,水溫超過33度,海參自然死亡,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是解決水質,而是是水溫,如果解決不了水溫太高的問題,那就36計走為上策,撿參,能撿多少算多少。他還提供的幾個降溫方案供大家參考,一是充氧,把氧泵放在0度或是0度以下的環境;二是圈上不放遮陽網,放草簾,往上澆水,三是直接放冰,這3點操作簡單而且又快,針對不同的海參圈還要具體細節具體再說。微友“阿山”表示,養殖戶在這個時候要勤快一些,要多測水溫,在不同的地方測水溫,現在不少是電子水溫表,電子錶看起來省事,但實際上就是給懶人使用的,電子錶如果有誤差的話非常要命,普通藥店十塊錢的水溫表就很準確,只不過要經常動手去量。

海參價格一路瘋漲、刷新記錄的背後,是成千上萬滴血流淚的養殖戶


因為高溫,有的養殖戶海參直接化掉了,撈都撈不上來,這是勉強撈上來的海參,能救回來的可能性也很小了。

許美美認為,高溫的破壞力是不可否認的,目前的溫度大大超過海參能忍受的極限了,不過生產上的數據顯示,溫度的破壞力大小,也與海參自身體質健康、個體規格、軟硬環境條件以及精細化管理等有一定關係,“從目前來看,有31 度就落灘的海參,還有33度沒有落灘的海參,惡劣環境下,這時候體質好的肯定相對能扛一點”。綏中大漁場海參養殖戶張建有3口塘,在高溫期達32.5度有幾天時間,連續幾天的這個溫度,海參和網箱苗仍然很健康,網礁和石礁的海參身體硬實。高溫期連續使用倍力健和化學底改,增氧片。周邊的很多海參圈都出了問題,張建的海參圈安然無恙。

據大連晚報報道,這次大連海參養殖戶損失慘重,但遠不像一些媒體說的“養殖戶大戶單個就虧了幾個億,最小養殖戶虧損最少也在幾百萬元,虧損幾千萬元的人比比皆是”。比比皆是這個成語的字面含義很容易理解,就是一個挨一個,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實際上是什麼樣的情況呢?8月2日中午,大連瓦房店謝屯沙山村,氣溫36度,火一樣的陽光直曬養殖戶楊桂杉的30畝海參圈,大堆的死海參被衝到了圈壩邊,沒有一絲生機。據楊桂杉介紹,自己三姐妹一起,在沙山一帶承包了100畝海參圈,自己30畝,另外兩個姐妹各40畝。但2018年突如其來的高溫,讓姐妹三人的海參圈幾乎絕收。“水溫達到30度以上,海參就會從夏眠中驚醒,水溫達到34度,海參就會大面積化皮死亡。”瓦房店謝屯是海參圈密集的大連鄉鎮之一,在謝屯其他村鎮,像楊桂杉這樣面臨絕收的海參養殖戶還有很多。重災區還有普蘭店皮口。“幾年辛苦,化為烏有。”一位陳姓養殖者無奈地說。楊桂杉說,自己這30畝海參圈近3年來一直在累計投苗。“每年至少投苗1萬斤。”按照每斤海參苗80元計算,3年的損失高達240萬元。如果計算上人力成本等其他投入,楊家的海參圈絕收,損失超過300萬元。“我是小戶,損失幾百萬比較常見,那些承包了五六個圈的大戶,損失就更大,聽說有大戶損失了幾千萬。”普蘭店皮口一位海參養殖戶說,此次在酷暑高溫天氣中受損的海參養殖戶,多數是海參圈養戶,個體承包者多,中小規模的多。雖然自己也受損頗重,但這位養殖戶對網絡流傳的“損失數百億”說法持保留態度。

海參價格一路瘋漲、刷新記錄的背後,是成千上萬滴血流淚的養殖戶


來自遼寧省海洋漁業廳的數據,遼參養殖面積184.4萬畝,其中池養面積98.5萬畝。高溫導致海參受災損失面積95萬畝,損失產量6.8萬噸,直接經濟損失68.7億元。

綏中的海參養殖戶郎萬嶺、李偉老闆也是大連金海灣科技公司的忠實用戶,他們的海參圈從今年開春堅持採取修復環境,增強體質的技術模式,經常使用倍力健,em淨水王及爽水道複合牙胞,改水改底,增強體質健康,調水控草改底到位,使用頻率在7-10天一次。20多天使用一次倍力健。 水位達到1.7左右,高溫期頻率加大,這幾天他的池子水溫最高達32.5,七口池塘海參安全無恙,下水摸摸海參在石礁,網礁及袋子礁裡附著很好 ,沒有落灘海參,網箱苗也很正常。他認為海參養殖一定全年過程按照生態調控,修復,優化環境和提高免疫力加精細化管理,這 個季節有大潮多換,水溫高時避免底燒,換水量很少甚至不換,就是添加水,防控底部發燒,底上下水溫差可低於1度左右,水質看上去非常好看,透亮,透明度在60公分,還可以控住青苔,他周邊的池子也有許多漂參的,他們對自己的海參健康信心十足。

往年,高溫導致海參死亡地區只要集中在山東東營等地區,遼寧地區則很少見。然而今年遼寧大部分主產區,如大連,營口,盤錦,凌海,興城等幾乎無一倖免。養殖戶賠的不只是錢,還有多年養殖的心血,很多人好幾年的辛苦都付之東流了。東營地區海參養殖戶應對高溫的方法值得在很多地方推廣,2013年夏季海參大面積受災後,近幾年東營很多海參養殖戶為安全度夏,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小池塘遮陰、池塘規範化改造、海水浮床、池塘底部鋪設進水管道、打深水井,高溫期向池塘底部注入涼水等,提高了海參安全度夏的機率,效果是很明顯的。

我國的海參養殖方式主要有池養或棚養海參、底播海參兩種。池養或棚養海參生:是將海水圍堰起來,形成大的海水池子,一般水深比較淺,大的池子有上百畝,小的棚養為多,這種方法便於對海參的成長環境、餌料投食等管理,能加速海參的生長,但近乎封閉的養殖環境使得海水流動差,海參抗生存能力弱。底播海參:幾乎是天然放養狀態下的半養殖模式,是將海參投放在廣闊的海底,使之自然生長,人工無法進行管理餵養,收穫時由潛水員潛入水底撿捕,這種養殖海參成活率、回捕率都十分低,產量十分小,但海參生存能力強,品質好。

但目前來講90%的海參養殖都選用“池養海參”的方式,而此次高溫侵襲的恰恰是這些池養海參,雖“底播海參”沒有被高溫波及,但“底播海參”產量實在是太小,無法彌補池養海參的巨大損失。

中國水產養殖網綜合大連日報、大連晚報、央視財經、威海水產市場等媒體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