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別急

兄弟,別急

最近見了一些35、40歲左右的朋友,很明顯感受到他們的焦慮,都很“”。

1

平哥,在一家二級市場私募基金工作,這兩年遇到大熊市,基金虧損嚴重,徘徊在清盤線已久,客戶意見很大,個人投資也損失慘重。如果熊市再繼續兩年,公司應該撐不下去了。

苗苗,影視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前兩年和朋友一起創業,最近剛剛關閉了公司,在家休息。

小傳,在一家銀行上班,他說他的收入下降了,但是房價沒有降多少,而他明年要結婚,還沒有買房子。

天哥,上市公司高管,買了老闆承諾兜底的股票,虧損累累,老闆自己都快爆倉了。

他們都問了我一個共同的問題:有什麼好機會?明確的好機會,快速賺錢的好機會。

我跟他們分享了我社群投資的理念,我說好機會構成有這樣幾個要素:信息、認知、規模效應,我想多看看,多聊聊,把大家的信息、認知和資源打通,應該能找到好機會。

但是我發現,他們對理念都毫無興趣。

平哥說,太浪費時間了,最好你就有個明確的好項目給我,一起投。再說你看那麼多行業,那麼多信息,如何證明你的專業性?

我沒有再說什麼,不過我很理解他們的焦慮,無需被販賣,你的內心感受已經非常真實。他們惶恐的根源在兩個方面:

1、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幹不動。經驗折舊越來越快,年輕人新知識新技術前仆後繼地起來;

2、對前景感到悲觀,覺得再賺不到錢,以後越來越難。家裡的老人越來越老,小孩開始長大,生活的開支還是持續在增長。

所以,急了。

兄弟,別急

我也焦慮,但是煲一碗雞湯給你我自我催眠,毫無意義。我只能分享我現在的思考給你們。

在過去幾年,我才是真的急,帶著小夥伴們,幾乎轉戰了所有公開市場,新三板、美股、港股、A股、比特幣、期貨、牛熊證、渦輪、期權,也投過實業(養雞場),但事實證明,越急越沒有用。

經歷那麼多以後,我才越來越體會到,機會往往不屬於那些總是追逐機會的人,追風的人往往是接盤俠。

古人早就說過猴子的故事,看到西瓜好,就丟了玉米,看到桃子好,就丟了西瓜,最後丟了桃子去追兔子,兔子跑掉了,兩手空空。

無論是新產品的發展規律,還是信息傳播規律,還是投資品的價格走勢,它們的一個完整週期走勢都驚人的相似:

兄弟,別急

兄弟,別急

第一階段是開發期、導入期、醞釀期。新技術新模式剛剛開始萌芽,只有極少數的極客在玩,他們也許只是基於興趣在做。大多數模式在這個階段就會死掉,外人更不知道這些人這些模式的存在。

第二階段,模式活了下來,開始了緩慢的增長,這時候,早期拓荒者身邊的人、產業鏈上的資源開始介入,這時候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大,大家都小心翼翼。

第三階段,進入成長期,模式被驗證,增長開始加速,這時候,外圍敏銳的人和錢開始進入,主流媒體終於注意到了這個新模式,開始大力唱多。市場和價格也開始加速增長。漲幅最大的就是這個階段。

第四階段,泡沫頂峰。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模式好了,大眾資金瘋狂湧入,大媽都能跟你說一二三四,毫無疑問,這就是頂部。

第五階段,崩潰。所有接盤俠都進來之後,泡沫崩潰。

兄弟,別急

最好的機會是在成長期剛剛開始的時候,此時模式已經確定,泡沫還在醞釀。這時候進去的人,才有大機會。而大多數人,只有在成長末期和泡沫頂峰才看到,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2017年下半年的比特幣。

大眾註定是接盤俠,這是信息傳播規律決定的。

沒有人是通曉各個產業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成功者,往往是一開始就是在那個領域耕耘,守株待兔的成功率可能會更高。

過去40年,中國經濟是一個單邊大牛市,只要你熬得住,所有行業都會有一次機會大牛,但是,未來,產能已經過剩,產業寡頭不斷形成,新技術飛躍進步,如果你還笨笨地等著,兔子真的就會撞上來嗎?

我們看到守株待兔成功的,其實也是少數,更多的人是在打醬油中默默走完青春。也許他們不焦慮,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樣精彩過。

2

如何發掘好機會,如何判斷好機會?主要是兩點:

第一是信息。

這個信息應該是來自你的朋友,這個朋友剛好是這個產業拓荒者。這樣你才能有一手的信息和資源。如果主流媒體和大v們都已經關注的東西,一定不處於成長早期了。

比如說,在比特幣上真正賺大錢的,基本是2015年前進入的。

我最近見了很多朋友,他們告訴了我一些大眾媒體看不到的信息,比如說,哪裡的古巴雪茄的性價比是最高的,美洲最便宜的比特幣礦場是在什麼國家,某種女生愛的護膚佳品在非洲大草原遍地都是,那裡的土地和勞動力價格也便宜到令人咋舌,等等。

一個人不會有那麼多各行業專業的朋友,但是靠譜的朋友認可的朋友往往也靠譜。

所以需要有效率深度持續的交流。社群,當然不是拉個微信群就叫社群。

第二是判斷。

如何判斷這個信息是不是有價值?如果要從產業和技術角度分析,難度確實很高。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成為行業專家。

我們有常識,用商業常識和財務利潤表判斷就足夠了。真正的好機會,普通人都看得懂。

比如,2017年挖比特幣三個月回本,茅臺專賣店兩年回本,這是不是好機會,這個判斷很難嗎?

我們還有財務模型。任何商業模式,無論是創意還是技術導向,要麼是擴大了收入,要麼是降低了成本,終歸要體現到利潤表上,體現到收入、成本和利潤的關係上,通過利潤表的測算,就可以大致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

正因為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所以更不能著急,因為子彈越來越少。開始一個事情很容易,但是做下去,收尾,很難。

最貴的成本是機會成本。我們要把有限的時間、精力、資金,用在最好的時機上。如果最好的機會滿分是100分的話,60分及格,那麼七八十分的都不要做,你要把你的精力留給80分以上的機會。你再牛,一天也只有24小時。你再有錢,你的資金也不是無限的。

我們要堅信,即使經濟增速下滑,我們依然處在一個存量巨大的市場。2009年的房地產,2012年的移動互聯網,2013年的新媒體,2014年的創業板,2015年的比特幣,真正的大機會,抓到一次就夠了。

此時此刻,一定有一個兩年後回頭看才清晰的大機會在醞釀。

彆著急,多看多想多商量,不輕易出手,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好機會真正來臨的時候,火力全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與其把精力用在追逐九天之上飛來飛去的桃子,不如沉下心,去扎穩九地之下的根。

兄弟,別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