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金庸!

世間再無金大俠。

據香港媒體消息,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病逝,享年94歲。

想當年,把課桌用小刀挖一個小洞,桌面鋪的是課本,洞內藏的卻是整個江湖……

金庸先生曾給自己設計過墓誌銘:

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十幾部武俠小說。他的小說有幾億人喜歡……

這可能是全世界華人之中,贊同度最高的一份墓誌銘。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一部百年武俠小說史,自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歷年來其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

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接著延燒到臺灣,其後是在中國大陸造成影響,可說金庸熱潮燃燒至整個華語圈。近年來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來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查良鏞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在8歲左右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初中三年級時初涉寫作,與同學合作出版《獻給投考初中者》。

1955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並於《新晚報》連載,大受歡迎。

1956和1957年分別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其後他的作品一部部橫空出世,直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總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1967年,,他創辦《明報週刊》,並創作小說《笑傲江湖》,之後作品包括《鹿鼎記》、《越女劍》,並著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查良鏞在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時宣佈封筆,不再撰寫武俠小說。

1989年宣佈《明報》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96年,獲選英國劍橋大學兩所學院之榮譽院士。2005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修讀歷史碩士、博士學位。

2009年,查良鏞獲頒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如何評價金庸?

他是武俠小說大家。一部百年武俠小說史,自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僅和他同時代的就有梁羽生、古龍等人,惟有他名頭最盛,享譽最長,以壯歲成名,數十年間屹立不倒,愈到暮年,聲譽愈隆,乃至橫掃華人世界,通吃老少讀者,獲得普通民眾、影視界、學術界以至最高學府的認同,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15部洋洋大作,數千萬文字,被譽為“東方的大仲馬”。

他是一代傑出報人。早年投身《大公報》,1959年以一己之力創辦《明報》。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就此奠定畢生基業。他的社評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縱論天下大事,尤以中國大陸和香港問題為主,數十年間從無間斷,累計也達數千萬字之巨,影響力深遠。

他是香港文化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主持的《明報》,數十年吸納了一大批香港文化、新聞界才俊之士,或以作者身份開設專欄,或在其麾下工作,董千里、胡菊人、董橋、潘粵生、林行止、吳藹儀——對繁榮香港文化、蓄積人才,都有莫大功勞。

他一生經歷極其豐富。早年學國際法,夢想當外交官,曾有專業論文發表,以其才學為喬冠華所賞識,差點到北京的外交部工作。他喜歡電影藝術,曾進入電影界,拍電影、寫劇本、為電影插曲填詞,做導演時有電影《王老虎搶親》等傳世,寫影評寫到“香港最好的影評人”。

他還是身家鉅萬、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以一介書生,獨闖香江,赤手空拳打天下,居然成為億萬富翁,這幾乎是個奇蹟,他的朋友倪匡就驚呼說他是“千古以來以文致富的第一人”。

儘管有“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李敖批評金庸斂財、偽善,王朔批評金庸小說是“四大俗”),但金庸身前即享大名,富貴天年,卻是不爭的事實。


鄧小平是金庸的忠實讀者。1981年,兩人在北京見面時,鄧小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讀過你的小說,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然後又說:“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此後,金庸的小說便在大陸解禁,各式各樣的版本被大半個中國的人捧在手上。

金庸能夠大火,不是因為奇蹟,而是他製造了共鳴,讓每個人在武俠門外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比起提筆就是江湖,飲酒就是人生的古龍,金庸筆下的纏綿悱惻,和江湖快意恩仇,同樣令人著迷。

多情的男人,痴情的女人,最後都變成生活真實的寫照。

金庸筆下的每一個人都逃不過情字的糾葛。

天不怕地不怕蕭峰,聚賢莊面對天下人的圍攻時,也只是說:“我喬峰要走,你們誰能攔我!”

而唯一一次有懼意,是他一掌打傷阿紫,抱著她在長白山尋找續命的人參時。

“他雖然向來天不怕地不怕,但這時茫茫宇宙之間,似乎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人,也不禁頗有懼意。倘若真的只是他一人,那也罷了,雪海雖大,終究困他不住,可是他懷中還抱著個昏昏沉沉的小阿紫。”

被大雪覆蓋的森林,了無蹤跡,而自己懷裡的女人奄奄一息。

一個能夠善待世界的人,世界也必定會善待他。

真正的人物都是在江湖上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個人的一生,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俠小說,前半生縱情恣意、灑脫妄為,後半生心懷敬畏,有不斷向學之心。就如查大俠的人生,可敬,可嘆。

“塞下牛羊空許約。”這是金庸給予《天龍八部》最後的結局,“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所有悲壯的背後都是一種必然,就像金庸顛沛流離的一生。

1937年,金庸把它當作時代的劇本,寫出了無數家國山河破碎,多少感情流失在眼前,往事並不如煙。

生命這條長河,流淌在你的血液裡。多少英雄好漢在人間大鬧一場,最後悄然離去。

生逢亂世,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蒼狗白雲,有人的地方依舊有江湖,亦復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