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趣談(二):淺評「葫蘆絲之父」哏德全的傑出貢獻

【作者】沁雪劍士(李錫傑)

葫蘆絲趣談(二):淺評“葫蘆絲之父”哏德全的傑出貢獻

葫蘆絲之父哏德全先生

一、沒有哏德全,葫蘆絲不會流傳

很多人,包括筆者,都是因為聽了哏德全先生的演奏才愛上葫蘆絲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哏德全先生的演奏,葫蘆絲就不會流傳到全世界,基本上只會在中國西南地區流行,哏德全先生對葫蘆絲的推廣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將永垂音樂史冊。

哏德全先生演奏的葫蘆絲音色最為上乘,比其他葫蘆絲名家明顯高出了很多,聽慣了哏德全先生的演奏,其它人的演奏感覺遜色了很多。

哏德全先生好比笛子界的俞遜發、胡琴界的劉明源一樣,比其他演奏家的技藝明顯高一大截,因此,笛子請聽俞遜發,胡琴請聽劉明源,葫蘆絲請聽哏德全。

二、哏德全將葫蘆絲音域由8個音擴展到13個音

傳統的葫蘆絲的音域只有“4 、6、7、1、2、3、5、6”8個音,音域很窄,導致葫蘆絲的表現力受限。

哏德全先生通過不斷探索,成功地將傳統葫蘆絲的由8個音(4 6 7 1 2 3 5 6)的音域擴展到11個音(3 、4 、5 、6 、7 、1 、2 、3 、4 、5 、6),然後繼續改進,後又從11個音的音域擴展到13個音的音域(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葫蘆絲音域擴寬以後,葫蘆絲的表現力得到大大提高。

葫蘆絲趣談(二):淺評“葫蘆絲之父”哏德全的傑出貢獻

三、哏德全使葫蘆絲的製作工藝變得更規範

以前的葫蘆絲一般都是由民間藝人手工製作,差異很大,沒有統一標準,很不規範,這對葫蘆絲的推廣是很不利的。

哏德全先生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制訂了一套規範化製作葫蘆絲的章程,如製作各種調類的葫蘆絲需要多長的主管、副管,多大直徑的葫蘆,主管的粗細,主管的音孔間距及製作音高等都作了精確的規定。

哏德全先生還規範了葫蘆絲的分類,他將高音葫蘆絲分為小G調、小F調、小bE調、小C調、小D調,中音葫蘆絲分為:bB調、A調,低音葫蘆絲分為:大G調、大F調、大bE調、大D調、大C調、大bB調。

葫蘆絲趣談(二):淺評“葫蘆絲之父”哏德全的傑出貢獻

哏德全先生在簽名

四、哏德全將葫蘆絲帶進了大學課堂,制訂了葫蘆絲教材,培養了大量人才

一直以來,葫蘆絲只能在民間傳播,靠民間藝人的口傳心授,葫蘆絲從沒有專門的學校教學,如此不利於葫蘆絲的推廣。

哏德全先生長期被特邀在雲南省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對大學生進行教課,是客座教授,向他拜師學藝的人員不計其數,不僅有國內的各民族人士,還有日本、意大利、法國、美國等外國的留學生計,可謂桃李滿天下。

哏德全先生盡心教學,培養了眾多葫蘆絲製作和演奏人員,可以這樣說,當今凡在葫蘆絲領域有所建樹的幾乎都是他的學生,包括:“葫蘆絲王子”李春華等。

哏德全先生還與學生李春華等合作,編著了中國第一部葫蘆絲巴烏教材《葫蘆絲巴烏有聲教程》及配套VCD光盤,填補了我國葫蘆絲巴烏規範化、系統化教學的空白,為葫蘆絲愛好者自學葫蘆絲提供了條件。

五、哏德全整理了大量傳統曲目,創作了眾多優秀曲目

哏德全先生整理改編了大量傳統曲目,例如《古歌》、《幸篳班陶》等,同時創作了大量優秀曲目,例如《趕擺》、《勐養江畔》、《傣寨情歌》等。

早在2000年、2003年,哏德全就分別在昆明和勐養創建了"哏德全葫蘆絲藝術工作室",推廣葫蘆絲,還聯合多家唱片公司先後錄製出版了他的個人演奏專輯,如《傣風神韻》、《多情的巴烏》、《竹林深處》、《發燒葫蘆絲》等,積極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進行演出等,為宣傳葫蘆絲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六、哏德全推動了葫蘆絲文化的產生和傳播

由於哏德全先生對葫蘆絲藝術的積極推廣、普及和宣傳,如今葫蘆絲不僅僅是一件樂器,還產生了葫蘆絲文化,影響深遠。

有人評價說:哏德全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傣族音樂的創作之中,與當代文化碰撞在一起,他把傣族音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闖出了傣族文化發展和創新的一條嶄新的路子。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哏德全是傣族音樂文化發展的一個符號,一個非常獨特的符號,一個任何人都不能模仿也不能取代的文化符號!

謹以此文懷念“葫蘆絲之父”哏德全先生!

沁雪劍士(李錫傑)

2018年10月26日凌晨於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