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取水,這波操作厲害了!

“出水啦!出水啦!”看到噴湧而出的清泉,大冶市殷祖鎮南山村村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村黨支部書記鄭昌兵趕緊拿出手機,記錄下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大山深處的小山村,熱鬧得如過節一般,引得湖北日報記者前來採訪。

南山村,海拔600多米,地處幕阜山脈崇山峻嶺中,典型喀斯特地貌。吃水難,成了阻礙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攔路虎。今年8月,大冶市聯合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成立一支9人尋水小分隊鑽井取水。歷時一個多月,小分隊在南山村上饒灣成功找到水源。明年春節前,祖祖輩輩受困於水的南山村將揮手告別“吃水難”。

“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一週用水愁”

“吃了一輩子雨水,我就盼望著哪天能吃上乾淨的地下水。”回憶過去的日子,該村村民項瑞松直搖頭。

南山村地處殷祖鎮南部,是典型的插花村。“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一週用水愁。”這是當地流傳的一句話。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讓地表水難以保存。多年來,因缺少飲用水源,南山村群眾用水如用油;水源匱乏,當地農作物基本靠天收。過去,當地人總結出南山村“八難”:吃水難、行路難、吃糧難、就醫難、收視難、通訊難、上學難和致富難。他們把吃水難擺在首位,至今仍是難啃的硬骨頭。

每年七八月間,遇上高溫少雨,南山村用水更是難上加難。今年夏天,南山村10個村民小組、1505人出現嚴重飲水困難;散居在山頂的三組下饒灣、六組上饒灣、七組坳上鄭灣、十組下馮灣等自然灣共640人處於深度缺水狀態。鎮政府無奈請來消防車,送水上山。


300米取水,這波操作厲害了!

不穩定露天水源

283米地下,找到清冽水源

為讓群眾吃水不再難,2004年,大冶市相關部門在南山村建水窖、挖水池,集蓄天然雨水。短時間內,南山村共建造15個蓄水池、1口蓄水山塘,10個飲用水存放池、20個過濾水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山村用水緊缺。“這依然是靠天吃水,還有安全隱患。”鄭昌兵說,收集起來的雨水是“死水”,無法循環,時間一長就成了髒水、不安全的水。

大冶市水務局曾計劃從城鄉供水一體化管道接入支管,鋪設至南山村,通過三級提升,讓自來水流進各村各戶。理論測算,每噸水價高達11.26元,村民承受不起,該方案無奈擱置。

告別吃水難,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找水源。今年8月,大冶市聯合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組織精幹力量,成立了一個9人工作隊,進駐南山村尋水。


300米取水,這波操作厲害了!

南山村水源地勘察地形地質圖

南山村的山谷,有一處廢棄的軍用靶場,面積近千平方米,地勢開闊,是絕好的匯水區。這讓找水隊員們精神一振,然而,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澆了下來。鑽井一直打到百米深,仍不見水的痕跡。尋水,暫時陷入僵局。“一定要為老百姓找出甘泉!”工作隊決定另起爐灶。在前期勘察的基礎上,推斷南山村上饒灣處有含水層的可能性大。9月25日,當鑽頭鑽到283米時,隨著抽水泵“咯噔”一聲,大量地下水噴湧而出。那一刻,在場的人不約而同歡呼慶祝,有人拿起手機給在外地的親人報喜。鄭昌兵激動不已,用手機記錄下南山村這歷史性一幕。

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隊長鬍清樂說,為了確保出水穩定性,鑽井出水後,他們並未停歇,目前鑽井已深達334.5米。“初步估算,日出水量150立方米至200立方米,基本能滿足全村日常用水。”


300米取水,這波操作厲害了!

鑽井施工現場

春節前有望喝上放心水

取水成功,南山村告別缺水歷史邁出關鍵一步。大冶市水務局局長王華介紹,該局實地勘察後,制定了“一長一短”兩套實施方案,讓乾淨的高山井水進村入戶,讓群眾早日喝上放心水。


300米取水,這波操作厲害了!

確定出水點

方案一:採用高揚程多級潛水泵,將水源提抽至井口附近的120平方米曝氣池;經過曝氣、消毒處理後,再用水泵二次提升至高程400米處的200平方米清水池;水源借重力經過管網流至各村戶。經測算,供水價格約每噸4元。方案二:在各自然灣建造蓄水池,通過管網將水運送至各村戶,概算總投資87萬元。經測算,供水價格約每噸1.2元。

據悉,大冶已啟動高山井水水質檢測工作,將採取長短結合方式施工,供水工程計劃在2019年春節前竣工,屆時南山村人人將喝上放心水。此外,供水工程管道後期維護、電費包保等已納入該市水務集團駐南山村精準扶貧工作隊工作範疇,將有效解決群眾“吃水貴”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