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要看見水:談談今天中國教育的4個真相

美國小說家戴維·華萊士是凱尼恩學院的2005年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在演講中他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兩條小魚遇到一條老魚。老魚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麼樣?”兩條小魚繼續遊了一會兒,終於,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外一條:什麼是“水”?

在演講中,華萊士藉由“魚和水”的故事指出,最顯而易見、最重要的現實,常常是那些最難以看見和談論的——除非有老魚在身旁遊過。

百度學術特意採訪了兩位專家——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仇子龍以及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來聊聊他們對當今中國教育的看法,解密不為大眾所知的教育真相。

真相一

當今的師生關係是一種“恐怖平衡”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過一句被無數人引用的經典:教育是一棵樹搖晃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

但在當下的中國,樹和樹、雲和雲以及心靈和心靈之間,有著一種非常不正常的情況: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老師幾乎處於一個優勢地位,或者說強勢地位。一旦發生事情,老師往往立馬下墜成弱勢群體,受盡指責。

這種狀況是一種“恐怖的平衡”。

造成恐怖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比較突出的一個理由是:當下國人的教育觀念出現嚴重偏差。


魚要看見水:談談今天中國教育的4個真相



最近幾年一些媒體和偽專家呼籲,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沒有負擔、快樂幸福的狀態下成長。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論調。

雖然不乏個別案例,但實際上西方最優秀的那些人,大多數是在嚴苛的管教和沉重的學習負擔下培養出來的。

在美國,依然有19個州的法律支持和允許教師體罰。而英國最好的中學伊頓公學,嚴格到在正式的場合獲得不同榮譽,學生都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們國內在社會輿論和社會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幾乎被剝奪了一切管教的權利。以至於前兩年教育部特意出臺過一個政策,叫“班主任有批評學生的權利”,這也確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因為師生關係一旦過於敏感,最後極有可能是老師放棄管理,而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見到的。

真相二

能幫老師和孩子脫離困境的,是家長


現代社會對學校和老師過度的苛責,製造了這種緊張,可是我們對老師的要求高的不得了,恨不得像聖人一樣。

很多時候一旦出現情況,很少有人去檢討和反省家長的問題,更多的把這個棍子都打在學校和老師身上

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是一種通病。

有一句幾乎被提起過無數次的說法: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值得深思的,家庭教育是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家長對學生保護過度的同時,又總是抱有較高的期待。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又希望孩子達到目的的方式是輕鬆而沒有負擔。

可“有教養”就是有嚴苛的管理,否則孩子是很容易變脆弱的。老師一批評,可能會跳樓,考得不好,可能會跳樓,家長批評也會跳樓,甚至沒收手機,也會跳樓。


魚要看見水:談談今天中國教育的4個真相



家長需要不只是寬容之心,更需要一個正確的觀念:孩子需要誇獎,更需要管教。如果對孩子有所期待,那一定要從小在家中就得嚴苛管理的,並且最好能賦予老師充分的管教權。

誠然,老師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分寸把握不好的事,但不能因為這分寸把握的不好,就把老師一棍子打死。

只有家長有了這些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也才能進一步改善社會環境,讓師生關係迴歸到一種正常狀態。

真相三

老師不是聖人,只是一種職業


師生關係裡邊永遠是兩方面的,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學生的問題解決好,老師們也務必解決好。

在傳統文化里老師經常被神化,有句古話就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這種觀念在今天必須有所改變了,因為老師不是聖人,只是一種職業。我們不應該拿一個對大教育家的尺子,來測量一千多萬的中小學老師,以及兩三百萬的大學老師。對老師的“職業規範”應該優先於“道德規範”。

職業規範首先體現在教師不能壓過的紅線。

社會要劃清必須守住、必須殺無赦、必須有威懾力的紅線。比如這些年發生了很多高校的性侵事件,前段時間廈門一所高校也解聘了辱華的女教師。

性騷擾問題,價值觀嚴重背離等問題,還有些新聞爆料出老師對學生進行嚴重體罰導致殘疾,這些狀況都屬於紅線,絕對是不能有一絲縱容和姑息。


魚要看見水:談談今天中國教育的4個真相



其次,學術倫理、學術規範這類灰色問題,也屬於應當遵守的職業規範。

比如,師生戀應該是被禁止的。因為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權力關係,一旦老師和學生髮展了親密關係,那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利益。

再比如,因為說謊違規的成本很低或者沒有成本,被媒體報道出的大學科研這種弄虛作假越來越多。

還有,老師不在某個問題上有無限制的權利,也屬於職業規範的範疇。很多學校以及研究院所研究生的導師權力過大,他可以決定研究生什麼時候入學,什麼時候畢業,什麼時候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學業。

其實在西方這個問題也被爭論了很久,最終結論是老師不能在某個問題上有無限制的權力,但要給與老師充分自由發揮空間,同時也必須建立起順暢的學生反饋系統。

現在很多大學建立了第三方獨立的學術機構,如果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導師違反了職業道德,他有渠道去反映這些事情,並且有權利去決定是否更換自己的導師等等。

不管怎樣,讓老師從道德的神壇抽身,在職業的約束下發展,是一種進步。

真相四

磚家並沒有想象得多

也沒那麼好當


最近幾年“磚家”的奇葩論調總是出現在媒體報道上,在加之學術腐敗、弄虛作假的事情頻頻被爆出,很多人對教育工作者的態度變得輕視和不信任。

我們必須承認,現在這種弄虛作假仍然是層出不窮,但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多。只是因為互聯網發展媒體的發達,披露出來越越來越多,才讓我們感覺是越來越糟糕。

對學術圈整體而言,我們還是應該抱有一定信心的。

因為它發展到今天,本身已經形成了自己嚴格的學術規範。包括如何執行,如何被檢驗,都有約定俗成的方法來維護學術倫理。


魚要看見水:談談今天中國教育的4個真相



比如,如果一個學者質疑另一個學者的研究成果,並不是發微博或者發個帖子來闡明自己的推測,必須要發表嚴肅的科學論文。論文裡要把自己實驗步驟完整的記錄下來,才能對別人發表的文章進行質疑,並請原作者予以回應。

這種學術質疑在學術界非常常見。一個學者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就等於隨時面對成千上萬學者的檢驗,學術界有著嚴格的透明度及公正性。


魚要看見水:談談今天中國教育的4個真相



也就是說,“磚家”並沒那麼好當。最近幾年,很多學術成果的爭論被媒體帶偏了節奏,成為了網上的熱點事件。實際上,通過媒體幾乎是無法鑑定任何科研結果。

磚家並沒有想象得多,也沒那麼好當。學術的問題應該讓科學家和學者去爭論,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



英國教育家懷海特曾擔心教育會“從一種形式主義陷入另一種形式主義,從一團陳腐呆滯的思想陷入另一團同樣沒有生命的思想中。”

教育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幾乎每個社會都或多或少地走過一些彎路。而瞭解多一點的真相,能讓我們加速為這個永恆詰問找到了些新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