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時至今日,除了漫威,似乎多數系列作品都難逃衰敗的命運。

老牌IP雖名頭響亮,但票房號召力卻已大打折扣,畢竟,一套魔術再精彩,表演兩遍就失去了懸念,不斷重複老梗和越來越蠢的劇情,早已無法說服觀眾買單。

但凡事總有例外,《碟中諜6》在阿湯哥年過半百的情況下,居然能夠創下豆瓣8.3分的系列新高,著實有些出人意料。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走進影院之前,我本以為這又會是一部如《蟻人2》一樣藉助經典套路,雖然故事沒什麼新意但靠段子和玩梗依然能趣味十足的“爆米花電影”,但湯姆·克魯斯卻用搏命般地演技證明:去特麼的爆米花電影,《碟中諜6》可是一部真正的“硬核動作電影”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央視曾經對《碟中諜5》有段頗為經典的吐槽:

你問《碟5》哪兒好看,我跳飛機給你看。

你怕續集可能爛,我跳飛機給你看。

你說老湯五十三,我跳飛機給你看。

跳飛機三個字,既是本片最驚世駭俗的場面,也道出了湯姆克魯斯的成功秘訣。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這段吐槽放到《碟6》也同樣適用,每一場動作戲都設計得實實在在,這在現在這個特效剪輯盛行的年代,簡直不可思議,彷彿多年前的成龍電影,一招一式都清晰可見。

但阿湯哥畢竟老了,無論是廁所那段打戲,還是片末懸崖上的打戲,無所不能的伊森·亨特都顯出了些許疲憊,動作不夠瀟灑,拳頭不夠有力。甚至有網友點評,這兩段打戲打得太笨了。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的確,但這部影片“笨”的地方可不止這點。所有的動作場面,幾乎全是無替身實拍。沒有綠幕摳圖,沒有特效合成,就連攝影師都要跟著阿湯哥一起從飛機上跳下。因此,影片中的摔倒、受傷、骨折也是阿湯哥實打實的受傷。

這就是一部“硬核動作電影”的魅力,疼痛不需要表演,也無需遮掩。每個人都不是神,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這些年,我們在各種電影裡看了無數次精彩的打鬥,科幻的夢幻的奇幻的應有盡有。主角不一定總是會贏,但主角最終總是會贏。

同樣是特工電影,007永遠靠著瀟灑的裝備和技術來去自如,即便身陷困境也總是沒什麼大礙。Kingsman西裝頭髮永遠不亂,談吐優雅從不失一絲風度。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相比之下,伊森·亨特簡直太慘了,高空跳傘差點送命,廁所打鬥被替身痛毆,街頭狂飆出車禍飛出去老遠……當面對無法解決的困境時,只能通過一句“我會想辦法的”來安慰自己。

這未免也太像我們自己遇到問題時手足無措的樣子了。

《碟中諜6》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但在強調“英雄”之前,影片首先強調的是“人”。伊森是超級特工,但他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犯錯,會迷茫,會受傷。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影片的劇情老套嗎?算不上很新穎,無非是朋友其實是反派,反派可能是朋友這些套路。

最後一秒拆炸彈這種情節也已經被拍了成百上千遍,但《碟中諜6》依然能夠創造出扣人心絃地緊張感,除了出色地節奏把控和鏡頭轉換,沒有被神化的伊森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為他不是神,你才會為他捏上一把汗。因為他不是神,你才會更驚歎於他的每一次非常規操作。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不僅如此,相比動作電影慣於通過反派賣蠢來凸顯主角機智的做法,《碟中諜6》中,你找不到一個看起來很蠢的人。

反派個個厲害得要命,反而是隊友們常常掉鏈子,比如看導航不開3D之類的……所以你不會覺得伊森的勝利靠的是運氣。每一場勝利,都是用命拼出來的。


《碟中諜6》:會痛的英雄更值得尊敬


豆瓣上看到了一條影評:“不用等到十年二十年,這部電影現在就是經典!”

《碟中諜》系列能拍到今天,全線7分以上,湯姆·克魯斯的拼命貢獻了一半成績。

我向來是不喜歡將演員或者導演幕後的行為列入電影評分標準的,因為這些對影院裡觀眾而言幾乎沒什麼意義,但《碟中諜6》正是有了阿湯哥的拼命精神,才在影片呈現上創造出了超出其他動作片高度的觀感。

所以……接下來,是時候去把整個《碟中諜》系列惡補一下了。

《碟中諜6:全面瓦解》:豆瓣評分8.3,主觀評分9分。

如果個人英雄主義算缺點,那這恐怕是這部影片唯一的缺點。



這是影視收藏館的第 7 篇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