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重寶「當五十」鑑賞收藏

咸豐重寶「當五十」鑑賞收藏

此為流通貨幣

寶蘇局是江蘇省鑄錢局,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為江蘇省局。雍正八年(1730)七月改為寶蘇局。局址在古城蘇州。咸豐三年(1853)十二月開鑄當十錢。咸豐四年(1854)二月正式鑄造當十、當五十、當百大錢,並在蘇北清江浦(淮陰),增設寶蘇分局(淮安局)鑄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五十、當百大錢,以及試鑄當五百、當千大錢。①咸豐五年三月又設制當五、當十鐵錢。咸豐十年(1860)四月,李秀成率領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克蘇州,②建立蘇福省。寶蘇局亦因而被迫停鑄錢。

咸豐重寶「當五十」鑑賞收藏

直徑66mm、重190.1g皇家喜慶用錢,未流通貨幣,收藏價值較大。

寶蘇局咸豐重寶當十錢鑄造時間長,存世量較多,版式複雜,大小錯出,輕重懸殊,制錢混亂,沒有按照部頒的錢重6錢(1817g)標準鑄錢。全國除京局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外,是鑄錢最多的省局之一。版式有狹、闊、較闊、很闊、特闊緣的區別。錢文又有類宋體和楷書體差異。江蘇寶蘇局地處清軍和大平軍對峙之地,鑄行來源受阻,加上再供給軍需開支,成為率先開鑄大錢的省份之一,咸豐三年始鑄咸豐當十錢,四年初開鑄當十以上大錢。後又開設清江浦分局,再鑄當十、當五十、當百大錢。後再增鑄當二十、當三十大錢,並鑄有鐵大錢。寶蘇局的咸豐大錢的折當等次比較特殊,其鑄行的當二十、當三十大錢,全國沒有幾個錢局鑄過。

咸豐重寶「當五十」鑑賞收藏

褐黑包漿,古樸自然地張完整,無砂眼

當五十及以下計值稱為“咸豐重寶”,高於當五十計值稱為“咸豐元寶”,以區別於小平錢“咸豐通寶”。此咸豐重寶是一種銅錢,直徑66mm,190.1g(或大或小)。此種銅錢幣十分精美,字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淺紅黃色,錢文精美,沒一絲一毫拖泥帶水,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此藏品屬於皇家喜慶用錢,未流通貨幣)。此藏品保存完整,未傷文字。錢文戴書,褐黑包漿古樸自然,地張完整,無砂眼。內穿規則。收藏價值較大,市場行情較好(此錢幣由廣州梁女士提供,如需欣賞收藏聯繫小編吧)

雖然咸豐當十錢品類很普通收藏很普遍,然而從古到今真正研究它們細微版別差異的論述並不多,尤其不能想研究北宋錢幣那麼細緻精確,所以也就必然地為今天的收藏愛好者們留下了很寬鬆的深入空間,常常可以在毫釐的差別甚至在更大的變化中尋找新奇的發現,獲得更大的研究快樂,這一點筆者不必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