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勵志小故事告訴你,什麼是存在

(一)

一次畢業典禮上,校長一句話也沒有說,手裡卻高舉著一張10元的鈔票,對著一千名畢業生問到:“誰要這10元錢?”一隻隻手舉了起來,可是校長誰也沒給,而是將10元鈔票揉搓成一團,又問:“誰還要?”仍有人舉手。校長又把鈔票扔到地上,踩了一腳,然後拾起那張已經又髒又皺的鈔票,再次高聲問道:“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了手。

“同學們,我無論怎麼對待這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沒有貶值,它仍然價值10元錢。”校長激動地說:“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你們會像這張10元鈔票一樣,隨時可能被逆境擊倒,甚至會被輾軋得粉身碎骨,但無論怎樣,你們永遠不要喪失固有的價值。”

這篇小故事告訴我們:無論生活怎樣,我們都不能沒有自己的價值

(二)

談遷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歷史學家。據史料記載,他並不是一個聰穎過人的人,他語言遲帶,記憶緩慢,腦子很“笨”,但他有感於當時一些明史書籍多有疏漏,避諱之處,決心寫一部比較詳實的明史以鑑後人。他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廣泛蒐集資料,含辛茹苦,歷經26個春秋,到54歲時才完成了400餘萬言,108卷的皇皇鉅作。不料,在一天夜裡,書稿竟被一個小偷盜走,這如同晴天霹靂,使談遷幾乎昏了過去。26年的心血毀於一旦,這對於年過半百的人來說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可是,談遷他沒有因此而頹然倒下。他說:“小偷雖然偷走了我的書稿,但是,我還有手,有手何愁無《國榷》。”他立刻投入了夜以繼日的工作。生活困苦,疾病纏身,這一切都沒有削弱他頑強的意志。經過4年的努力,他又寫出了全書的初稿。一部很有文獻價值的明代史書————《國榷》。

這篇小故事告訴我們:別人可以偷走我們的成果,但偷不走我們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