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間信息系統發展高端論壇在京召開

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

10月23日,“海洋空間信息系統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召開,與會人員圍繞“低軌移動互聯網衛星在海洋中的示範應用”的主題,就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系統怎麼建、怎麼用展開深入研討。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院長張宏軍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回顧我國空間技術服務海洋的歷程,介紹我國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鴻雁星座”建設的可觀效益,展望“海洋用天”的廣闊前景。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劉韻潔院士、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相文璽副主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陳東研究員、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何元安總師、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李傑總裁等作特邀報告。

作為中國通信衛星領域最具實力的骨幹力量和排頭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立足國家戰略需求,著眼商業應用目標,正在開展“鴻雁星座”的工程研製工作,將建成一套覆蓋全球、自主可控、技術先進的衛星通信系統。海洋佔據地球表面71%的面積,走向海洋、應用海洋是我國的必然選擇。按照“數字海洋、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的遞進步驟,我國正加快推進海洋強國戰略,並逐步向深海、遠海和兩極拓展。其中,“數字、信息、知識”的基礎都是信息保障,衛星通信能夠為此提供獨一無二的信息保障能力。

與會領導專家對“鴻雁星座”的建設和應用前景表示期待,認為其不僅將成為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更將為國家推進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發揮關鍵作用。“鴻雁星座”具備全球覆蓋、空間互聯、寬窄結合、船舶監視、導航增強等優勢,將有力支持通信、導航和監視一體的海洋應用發展。系統建成後,海事通信有望成為“平常事”,海上科學數據傳輸、漁情或預警等信息推送、海洋與極地數據傳輸等都將實時、便利地實現,海上“信息孤島”從此徹底結束。散佈在全球各處的船舶還可以互相聯結組成“船聯網”,通過實時監控確保安全,並享受高質量的授時和位置服務。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說,“鴻雁星座”的研製進程正在加快,將在不久的將來服務於海洋,服務於全球,“讓一望無際的大海不再陌生、讓每一艘漁船不再迷航、讓我們的生活與海洋融為一體”。

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發言

來自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國防科工局等政府部門和來自航天、船舶等領域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的領導、院士、專家和學者300餘人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還分別就“空間通信技術及胡煥庸線戰略討論”、“位置服務,低軌增強時代”、“低軌星座通信與導航技術及其在海洋中的應用”3個主題開展了分組討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推進航天強國、海洋強國等戰略,兩者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之意,彼此緊密聯繫、息息相關。在通信問題已成為走向海洋、應用海洋關鍵制約的背景下,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系統正成為可行的解決方案,將發揮無可比擬的優勢。

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
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