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獼猴與母親一起長大,往往不熟悉他們的父親。但根據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他們甚至可以在沒有被介紹的情況下認出這個家庭的父系。研究人員建議只看另一隻猴子就足以知道它們是否相關。

杜克大學的首席作者和博士後研究員Dana Pfefferle說:“有證據表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可以識別其他兩個人之間的面部相似性,就像我們一樣。”“我們發現獼猴可以在不熟悉家庭成員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的親屬。”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一夫多妻制是恆河猴獼猴世界的共同主題。雌性獼猴同時與多個雄性交配,使得難以識別孩子的父親。眾所周知,男性經常改變他們的社會群體,在不同的群體中挑選不同的伴侶。一個孩子可能長大,從未見過父親一方的任何人。由母親撫養,孩子主要被其母親親屬包圍。

Pfefferle和她的同事們正在研究在巴西聖地亞哥島上自由生活的恆河猴,這是一個離波多黎各東南海岸約一公里的小島。該島由加勒比靈長類研究中心和波多黎各大學醫學科學校區運營和維護。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這個島上的猴子已經在他們的野生棲息地中研究了70多年。這就是為什麼Pfefferle可以對自己的血統樹充滿信心,並確信每隻猴子與其他猴子的關係已被準確地映射出來。在Pfefferle在那裡工作期間,她注意到一些猴子可以識別他們的父親的半兄弟,並且即使不屬於同一群體,也能與他們互動。這很有趣。

為了解這是什麼促使這種認可,Pfefferle決定進行一項實驗。她向猴子展示了兩隻不熟悉的猴子的面部照片 - 其中一隻是父親的半兄弟,另一隻是無關的。如果顯示的猴子與參與者具有相同的性別,則參與者花費更多時間盯著不相關的猴子。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看到同性別的未知猴子的照片應該讓參與者感到受到威脅,這會讓他們花更多的時間盯著他們。因此,這表明猴子可以辨認出他們的半兄弟,並且相對較少的時間盯著他們。

然而,當顯示兩隻異性猴子的照片時,參與者沒有區分相關或不相關的猴子。Pfefferle認為看到女性在雄性中引起了交配本能,即使它們是相關的。對於女性來說,他們也花費相同的時間來查看相關和無關男性的照片,但解釋可能更復雜。

雌性獼猴在嬰兒身上投入大量資金,從懷孕到養育幼崽。他們希望防止近親繁殖,因此他們更願意找到不相關的雄性作為配偶。這應該意味著他們將發展區分相關和不相關男性的能力。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但獼猴社會存在性別偏見。男性排名較高,可能對他們構成威脅。因此,當顯示男性的照片時,通過區分無關男性和相關男性以及留意男性尋找麻煩,選擇新配偶之間的女性可能會發生衝突。這導致他們花費相同的時間盯著相關和不相關的男性的圖像。

這類研究通常在被圈養的猴子身上進行。參與這項研究的Cayo猴子獨自生活在一個無人居住的島嶼上。這些是未受過訓練的猴子,但他們已經習慣了人類 - 主要是科學家和行政人員 - 並且對他們友好。“他們非常熱衷於參與這些視覺實驗,”Pfefferle說。“一位女性一直跟著我們,只是再看一眼照片。”

生物學:在識別家庭時,你不能把獼猴當成猴子!


值得注意的是,猴子不僅能夠識別父親的面部特徵,還能將它們與所顯示的圖像進行比較。Pfefferle和她的團隊發現,除了識別面孔之外,猴子還使用其他線索來識別父親的同父異母兄弟的電話。“看到不同線索的組合如何影響猴子識別父親親屬的能力將會很有趣,”Pfefferle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