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相機行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本文系作者原創,希望大家喜歡,轉載請與本人或者合作網站聯繫。碧海天空是我的戰場,月光如水是我的愛情。立足養成教育,反思歷史和文化!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相機行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相機行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現代家庭養成教育的基本內容。一代大儒叔孫通給後人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儒家文化能夠成為中國2000多年主流,是有原因的!一代大儒叔孫通給了世人做出了深刻的解讀:陳勝吳廣起義,趙高掌權,老先生逃離了是非地,秦很快滅亡。項羽得勢,老先生投到楚國貴族項氏門下,侍奉項梁和項羽兩代。劉邦佔領彭城,老先生及時轉舵,效力劉邦,再一次華麗轉身。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相機行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劉邦自己沒有文化,有些自卑。老先生不斷的在關鍵時刻,堅決地支持劉邦。最搞笑的一次,就是劉邦看不起,儒冠的儒生!老先生及時穿上短衣。因此得到了劉邦的關注,老先生及時給劉邦推薦了一些跟隨自己的江湖人士。這些人雖然沒文化,但是能夠征戰,得到了劉邦的賞識,一些弟子很不滿意:“老師,我們才是你的弟子,怎麼推薦外人?”老先生說:“時機不到。”關於這段歷史,我覺得唐代章碣的《焚書坑》說得最透徹:“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做的最蠢第一件事,真正敢於改朝換代的是劉邦和項羽這樣的人,讀書人基本原則是誰當老闆在,都是打工仔!叔孫通對此認知深刻,他明白戰爭時期,只會讀書的文人,需要潛心等待。特別,當時的儒生主業是祭祀和禮儀。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叔孫通成了禮官。劉邦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武將在打天下的時候,付出了血的代價,也形成了軍事割據的諸侯,建國後需要 分享成果。可是,分封諸侯會讓國家再一次陷入戰亂。劉邦問叔孫通“怎麼辦?”

叔孫通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打天下,需要武將!治理天下需要禮儀,和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劉邦接受了老先生的建議,採用鐵血手段處理掉了,有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大將和諸侯。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個歷史正劇再一次上演!

叔孫通完成了漢朝禮制的制定,迅速在制度上,抹平了劉邦平叛的後遺症。受到了劉邦的賞識,官拜太常,位列九卿,及時推薦了追隨自己的弟子們。說明,他們在漢朝禮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高祖正好需要這些有能力治理國家,沒有能力造反的臣子。所有人都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叔孫通能夠成為一代大儒,靠的是實實在在的功業。弟子們都很佩服老師,識時務,善於把握時機,武將打江山,文官治國,順利接收了改朝換代的政治紅利。同時,也奠定了儒家成為中國2000多年文化主流的堅實基礎!當社會貧富差距到達極致,矛盾不可協調,政治上就會完成一次改朝換代,重新平衡利益分配!無論誰坐上那把椅子,儒家子弟都是國家實際的管理層!科舉制度的建立,優化了人才體系的培養。實現了孔子關於士子與君王共治天下的社會理想。叔孫通在這個特有的文化形成過程中,完成承上啟下的作用。北宋大儒張橫渠有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還有看準時機!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相機行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